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PRNP基因编码朊蛋白,若朊蛋白异常折叠并在宿主体内蓄积则可导致绵羊和山羊瘙痒病,对肉羊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羊群还可感染疯牛病且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而增加了该病沿食物链侵染人类的风险.鉴于此,清除瘙痒病的育种计划在欧美国家已经持续近300年,但目前仍然收效甚微.可能原因是PRNP基因是动物固有的基因,只在动物生命晚期才表现明显的不良适应性,此时动物基本上已经繁殖后代,该基因已经传代并扩散.研究PRNP进化模式可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最大似然函数方法分析PRNP基因的进化驱动力.利用PAML中部分嵌套模型结合SLAC/FEL/REL三个模型共同确认PRNP基因受正选择驱动的是编码98和100氨基酸的位点,而编码136和171的位点为中性进化,154为强烈的漂变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目前针对136、154和171位点的瘙痒病育种计划对清除该病作用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用13个SNP分子标记对122只湖北乌羊个体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个体基因型杂合度,另外测定湖北乌羊的血液黑色素指标(即褐黑素含量、碱溶黑色素、总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并利用SAS软件对个体基因杂合度和血液黑色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杂合度与血液黑色素含量间无显著关联,在生产中改变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提高生产性能时并不会影响黑色素含量。但碱溶黑色素与褐黑素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酪氨酸酶活性分别与褐黑素、碱溶黑色素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贮精腺上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贮精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鸡输卵管的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样为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观察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情况,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方法获得贮精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胶原酶或胰酶单独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经100目过滤后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24 h后可贴壁,但48~72 h后细胞死亡;用胶原酶Ⅺ(0.01 g/mL)与胰酶(0.25%)先后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后再经100目过滤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贴壁性良好,24~48 h细胞出现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开始死亡;用组织块培养法7 d可获得鸡贮精腺上皮原代细胞,该细胞可传2~3代;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细胞表达贮精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NXPH1蛋白,该蛋白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符合其分泌蛋白特性,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研究。综上,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鸡贮精腺上皮细胞可为研究母鸡贮精腺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7.
对山羊GBD -1 进行载体构建,转到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防御素抗菌机理打下基础。根据GenBank中山羊β-防御素的CDS区序列,设计含有特殊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到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GBD -1 ,电转化到毕赤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为114 bp,编码38个氨基酸,经Tricine-SDS-PAGE电泳验证在4.3 KD处有目的蛋白;作抑菌实验发现,重组蛋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山羊防御素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BD -1 的蛋白纯化以及抗菌机理打下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防御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PCR-RFLP法检测了大约克和大长(大约克×长白)母猪的RYR1基因。它具有NN、Nn、nn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79、0.16和0.05;N和n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8和0.12。该基因处于非遗传平衡状态。携n等位基因可降低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对繁殖性能有不良的遗传效应,有必要从母猪群中清除该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
波尔山羊部分生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16 8头波尔种羊及其 345头后裔资料计算波尔山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的主效基因指数 ,并对其中 12头公羊的 2 5 6头后裔的窝产羔数、羔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窝产羔数、羔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 0 15 ,0 4 3,0 39和 0 35。产羔数与羔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2 ,0 4 5和 0 4 6 ;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34,- 0 36和 - 0 4 1。羔羊初生重与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和 0 6 2 ;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4和 0 72。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和 0 78。主效基因指数分析表明 ,初生重不存在主效基因遗传 ,而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存在主效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