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8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等渗(-0.53MPa)PEG-6000、NaCl、Na^+-盐和Cl^--盐溶液分别处理野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除PEG处理对两种群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等渗盐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下降,其中Na^+-盐处理下降最明显;两种群所有处理幼苗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这些处理对N23232的影响大于BB52,其中Na^+-盐的影响最大,PEG影响最小。可见,NaCl胁迫对野大豆造成的伤害中,离子毒害较渗透胁迫重,其中又以Na^+毒害大于Cl^-毒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各层叶片光合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亚种间两系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 9311、X0 7S/紫徽 10 0及三系杂交组合冈优 881、汕优 6 3和中粳 95 16为材料 ,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单株的叶面积和 2 2 5m2 小区的叶面积系数、不同叶层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 (叶绿体PSⅡ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参数 qP和非光化学猝灭参数qN)等的变化 ,分析上述水稻品种的群体冠层结构 ,截光特点以及不同叶层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参试的 6个高产水稻品种 (组合 )的冠层结构均具有分层的特点 ,形成了分层的群体光合作用特性 :上层为光合速率限制区、中层为光能截获限制区、下层为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双限区 ,但与汕优 6 3相比 ,除培矮 6 4S/E32的株型显著改善 ,类似于粳稻的冠层结构外 ,其他两系或三系杂交稻的冠层结构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大,小麦种子萌发时两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200mmol/L NaCl处理下,大、小麦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降低,贮藏物质转化受阻,小麦比大麦更明显。分别以100,200mmol/LNaCl处理幼苗2天,大麦幼根的质膜、液泡膜微囊H~+-ATPasc活性均增大,并且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小麦在100mmol/L NaCl处理下,幼根液泡膜微囊H~+-ATPase活性增强,而在200mmol/L NaCl处理下,质膜、液泡膜微囊H~+-ATPase活性均下降。200mmol/L HaCl处理9天,大、小麦幼根质膜、液泡膜微囊H~+-ATPaso活性都下降,小麦的下降幅度大于大麦,盐胁迫对大、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不同效应,主要与种子内贮藏物质的转化以及根系对离子的选择吸收及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4.
铝胁迫下钙对小麦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元素含量测定和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比较铝胁迫下外源钙对两个小麦品种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提高铝胁迫下营养液中钙浓度,小麦对铝的吸收声速下降,铝从根往叶鞘和叶片的转运增加。根和地上部分铝积累之比下降;钙和磷吸收增加,根、叶鞘和叶片中钙、磷含量上升,品种Scout66比品种Altas66更为明显。铝和钙分布的变化也很明显,增加介质钙浓度后,铝在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中积累明显下降,中柱薄壁细胞没有铝分布,表皮中钙含量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植物源食品多胺含量与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本地区与人们饮食密切相关的禾谷类、药用植物类和果蔬类的代表植物及其不同食用部位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一般植物源食品内多胺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花器官、种子和茎尖等植物源食品中富含多胺,梨、猕猴桃、无花果、西红柿、菜椒和豌豆等在本研究中属多胺高含量食品,而各种瓜类和叶菜类食品中多胺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6-苄基腺嘌呤对大麦耐盐性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施10-9mol/L6-苄基腺嘌呤(6-BA)可促进大麦种子的出苗并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生长的抑制。在200mmol/LNaCl胁迫下,耐盐性较强的鉴4根尖内源异戊烯基腺苷组(iPAs)含量较高,维持高含量的时间较长;而科品7号根尖iPAs含量则迅速下降。外源6-BA使两者iPAs含量增高。盐胁迫下鉴4叶片中腐胺(Put)含量比较稳定,而科品7号叶片中Put含量却明显上升。外源6-BA、ABA和Ca(NO3)2使科品7号中Put含量明显下降,使鉴4中精胺(Spm)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7.
用活力指标评价几种牧草的种批质量和田间出苗率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一系列试验室和田间试验,以探讨催腐、电导、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根长等活力指标用于评价牧草种批质量和田间出苗率的适用性。供试牧草种为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苏丹草和老芒麦。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发芽率相比较,电导和催腐法可更为有效地预测2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出苗率和划分光叶紫花苕的种批质量;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可更准确地预测苏丹草的出苗率;而发芽指数可更灵敏地划分老芒麦的种批质量。其他活力方法在评价其他质量指标方面未显示出优越性。讨论了影响活力测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麦根中多胺含量和转化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0、50、100、200和300mmol·L-1NaCl对2个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鉴4(J4,耐盐性较强)和科品7号(KP7,耐盐性较弱)幼苗处理8d后,其干重均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相应增加。与对照相比,J4干重的降低要小于KP7,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也比KP7低。在盐胁迫下,大麦幼苗根系的多胺含量和种类也有显著的变化,随NaCl浓度的增加,腐胺(Put)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亚精胺(Spd)含量的变化则相反,这种多胺含量变化的盐浓度阈值J4大于KP7。多胺合成抑制剂D-Arg、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和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可以显著降低盐胁迫下多胺含量,不同程度上加重了盐胁迫的伤害,表明植物体内多胺在盐胁迫适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栽培大豆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耐盐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式.在高世代选择耐盐性植株的效率较高,从F2:3估计,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NaCl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82.13%;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的耐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67.47%.  相似文献   
10.
大麦幼苗的Na^+Cl^—胁迫和叶片耐Cl^—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