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宁夏沙湖(东经106°19′6″~106°24′10″,北纬38°45′17″~38°49′42″)为研究对象,根据湖泊的地理状况布设了8个采样点,分别于2015年、2020年的7份月和10月份在沙湖湿地采样,按照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G)的划分方法将沙湖优势浮游植物划分16类;应用古生物学统计分析(PAST)软件计算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皮洛(Pielou)均匀度指数(J),应用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对各样点生物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计算丰度、生物量、优势度指数;分析沙湖生态修复前(2015年)、后(2020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检验沙湖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后沙湖浮游植物种类增加,由2015年7门38种及其变种增加为2020年8门147种及其变种;藻类丰度与生物量显著增加,7月份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44倍和4倍;优势种,7月份从18种减少至8种,10月份从6种增加至10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绿藻-硅藻-蓝藻-金藻型,变为蓝藻-绿藻-硅藻型,优势度指数比生态修复前普遍升高,优势功能群中适应富营养环境的种类所占比例下降;生态修复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降低.对比分析表明,生态修复后的浮游植物群落,虽种类更丰富但存在均匀化现象,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沙湖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40.15%),其次为硅藻门(22.63%)、裸藻门(16.06%)、蓝藻门(13.14%)。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水质指标、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丰度说明退耕湿地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和富营养化状态。RDA分析显示,退耕湿地浮游植物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探讨了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在高寒地区的生长成活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蓝鳃太阳鱼夏季养殖成活率可以达到85%(单养)和65%(混养),6-8月生长速度较好,混养比单养生长速度快,冰下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4.
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捕的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鳞鱼可量比例性状为:全长/体长1.13±0.02,体长/体高4.86±0.30,体长/头长4.41±0.19,体长/尾柄长6.94±0.72,体长/尾柄高12.53±0.59,尾柄长/尾柄高1.82±0.17,头长/吻长3.36±0.31,头长/眼径5.41±0.52,头长/眼间距2.89±0.26;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II,11~13,胸鳍鳍式:I,15~19,腹鳍鳍式:I,9~12,臀鳍鳍式:II,10~14,侧线鳞:108~163,侧线上鳞:24~37,侧线下鳞:23~36,第一鳃弓鳃耙数:15~29,脊椎骨:57~61,肋骨:28~31,幽门垂:70~121。绝对繁殖力2823.25±1237.01,相对繁殖力3.20±1.79。  相似文献   
5.
目前,南方各省市河蟹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小型水库养蟹。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带,南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该省不能完全适用,需要根据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结合河蟹不同品系的生活习性,研究出一套崭新的养殖技术。1999年开始,我们在高寒地区大水面进行河蟹养殖技术的研究试验,通过三年的摸索,在河蟹品系选择、放养、防逃、捕捞、病害防治、远距离运输、养殖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在高寒地区进行河蟹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集约化人工养殖及越冬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林蛙的繁殖技术和蝌蚪饲料技术,但中国林蛙的生长、越冬及回捕尚不能完全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完成,还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因此集约化养殖林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物和越冬问题。依据伊春地区神树镇1999-2002年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成功实践及历年研究成果,对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的可行性及越冬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集约化养殖,并完全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越冬。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水栉霉的主要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栉霉的总糖、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1.69%、29.33%、10.06%、17.56%;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73%,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69%;主要脂肪酸成分为十六烷酸、十八碳二烯酸、油酸、十八烯酸,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7.238%、12.427%、20.666%、24.12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67.981%;含有动物生长的多种必需矿物质元素,其中钾、钙、锌含量分别为753、546、900mg/kg。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治理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主要目标。以小兴凯湖为例,研究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背景下,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2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双猫头湖发现了遗鸥。2016年和2017年,利用无人机监测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遗鸥新的繁殖群、繁殖地进行了考察。计数遗鸥810只,约410个繁殖对。繁殖地为湖上2个岛,植被稀疏。另观察到其他鸟类48种。遗鸥食物来源为数量巨大的摇蚊类和豆娘。此次发现为遗鸥在我国繁殖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
2010年2月份对海浪河10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对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浪河10个采样点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15属16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7属8种,占50%;轮虫6属6种,占37.5%;桡足类2属2种,占12.5%;没有发现枝角类;浮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