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银行(WB)数据,对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生产和贸易在时空尺度上的演变格局开展了系统分析,对50多年中全球主要国家、各洲及世界粮食总产、单产以及贸易趋势进行研究,剖析了主要粮食生产国和贸易国的特点,对全球主要粮食的生产和贸易变化及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并且结合2005~2006年度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对河北省秸秆资源数量进行了估算,并且分析了2005~2006年河北省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500万t左右,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数量占秸秆总资源数量的80%以上。在秸秆利用方面,该研究分别从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饲料、生活能源(包括秸秆直接作燃料和做沼气)、原料(秸秆造纸等)、焚烧(包括秸秆田间焚烧和地头焚烧)以及堆弃6个方面进行统计,2006年河北省秸秆还田、饲料和生活能源比例分别为40.7%、24.2%和22.5%。主要作物秸秆中。小麦秸秆还田比例超过50%,达到57.7%,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也在38.4%。从不同地区来看,以小麦为例。秸秆还田比例从24.7%到96.3%差异较大,小麦秸秆还田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eta分析对有关益生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试验进行评价,为解决仔猪生产过程中的肠道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CQVIP、Web of Science及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全面检索收集益生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研究文献,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37头仔猪,试验组以益生菌作为添加物,对照组为空白.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对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1,SMD=0.81,95%CI=0.19~1.44),对隐窝深度的影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008,SMD=-0.74,95%CI=-1.18~-0.31);益生菌组对空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001,SMD=0.97,95%CI=0.49~1.46),对隐窝深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58,SMD=-0.12,95%CI=-0.56~0.31);益生菌组对回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003,SMD=1.20,95%CI=0.55~1.85),对隐窝深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9,SMD=-0.58,95%CI=-1.25~0.10).根据益生菌的菌属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酵母菌属组和复合菌株组对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无影响,乳杆菌属组和肠球菌属组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敏感性分析结果较稳健;发表偏倚结果显示有一定的发表偏倚,但偏倚程度不明显.[结论]益生菌通过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以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的形态结构,其中,乳杆菌属组和肠球菌属组对绒毛高度的影响较显著,复合益生菌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影响显著.即益生菌在保护小肠肠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需要注意同属不同菌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羊草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子适宜在15~25℃或20~30℃(2变温、预冷+0.2%KNO3预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萌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减损潜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为减少作物产后损失,增加粮食供应数量。该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农产品流动特征,建立了一套量化作物产后损失的计算方法,在已有数据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10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包括收获、运输、干燥和储藏)损失特征及其减损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作物产后损失率较高,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综合损失率分别为6.9%、7.8%和9.0%,三者平均损失率7.9%,高于发达国家作物产后损失水平。粮食产后损失中,储藏环节损失比重最高,损失比例达到40.3%,其次是收获环节,为31.4%,运输和干燥环节损失较小,分别为11.1%和17.2%。农户储藏和收获是作物产后减损的重点环节。情景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改进产后不同环节技术条件,可以有效减少作物产后损失,情景5(粮食产后环节技术条件达到最优)三大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率均可以降低到4.0%以下。由此可见,中国粮食作物产后减损存在较大潜力,减损重点应落在农户储粮环节以及作物收获环节。作物产后减损需要国家农业科技政策作保障,通过提升农户科学储粮意识以及提高作物机械收获水平和改进作物收获质量等综合措施,最终实现中国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的降低。研究结果为中国粮食产后减损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中草药在断奶仔猪阶段应用试验研究进行评价,为断奶仔猪保健治疗提供参考。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VIP数据库,全面收集中草药在断奶仔猪阶段添加的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27篇文献,1 870头仔猪,试验组935头,对照组935头,试验组均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金霉素、硫酸黏杆菌素、硫酸黏杆菌素+杆菌肽锌等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对日增重的影响优于整体抗生素组[SMD=1.22,95% CI(0.69~1.75),P<0.01],但与金霉素组统计学无差异(P>0.05);中药组日采食量优于整体抗生素组[SMD=0.77,95% CI(0.34~1.20),P<0.01],但与金霉素组作用相当(P=0.05);中药组和抗生素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SMD=-0.35,95% CI(-0.78~0.09),P=0.12>0.05],但显著优于硫酸黏杆菌素和金霉素亚组(P<0.01);中药组的腹泻率极显著低于抗生素组{SMD=-1.77,95% CI[-2.52~(-1.01)],P<0.01},但与硫酸黏杆菌素+杆菌肽锌组相比,效果相当(P>0.05)。仔猪断奶阶段添加中草药,在日增重、日采食量、腹泻率指标上优于抗生素组,即中药在断奶仔猪阶段研究具有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三省两市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 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户复合(混)肥施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中国肥料快速走向复合化,复合(混)肥是拉动肥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本研究基于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农户调研数据,对全国6个省的1143户农户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复合(混)肥施用现状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混)肥中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已经占肥料投入总量的32.1%、57.0%和58.2%,其中氮复合化水平超过西欧水平。施用复合(混)肥导致三大粮食作物养分投入数量平均增加12.2%,肥料成本平均增加26.7%,但在不同作物上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玉米上施用各种类型复合(混)肥均能显著增产,增产幅度平均达29.9%,有部分复合(混)肥配方在水稻上增产,大部分复合(混)肥在小麦上不增产。复合(混)肥配方制定不科学、施用不科学及假冒伪劣过多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玉米各营养器官磷素分配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及其积累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郑单958和浚单20相对植酸磷浓度低,分别为1.57、1.59 g/kg。子粒中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平均值为56%,其中,永玉2号最高,约为62%;浚单20和郑单958较低,约为49%。不同基因型玉米各部位磷浓度、积累量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完熟期存在相关性,其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浓度和茎秆、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积累量与子粒的植酸磷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运用Meta分析对日粮中添加纳米氧化锌和氧化锌对仔猪生长性能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计算机检索PubMed、Research Gat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对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1 100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与氧化锌对断奶仔猪日增重的影响 [MD=1.95,95%CI(-8.48,12.38),pagenumber_ebook=47,pagenumber_book=45=0.71],对日采食量的影响 [MD=-9.97,95%CI(-17.85,2.09),pagenumber_ebook=47,pagenumber_book=45=0.01],对料重比的影响 [MD=-0.03, 95%CI (-0.10, 0.03),pagenumber_ebook=47,pagenumber_book=45=0.29], 对腹泻率的影响 [MD=-0.05,95%CI(-0.63,0.54),pagenumber_ebook=47,pagenumber_book=45=0.88],其中,日采食量差异显著 (pagenumber_ebook=47,pagenumber_book=45<0.05),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差异均不显著 (pagenumber_ebook=47,pagenumber_book=45>0.05)。说明低剂量的纳米氧化锌和高剂量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的保健效果无差异。低剂量纳米氧化锌替代高剂量氧化锌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可达到同样的保健效果,在提高锌的利用率和解决锌污染问题上优于高剂量氧化锌的添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