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2.
根据郑州市1994—2006年夏玉米生物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单株各器官的生物量变化和增长分配规律,得出: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单株各器官的重量变化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结果导致各部分干重占全株干重百分比的差异。总体上看,拔节前叶片增长较快,占比率最高,达68%~88%;叶鞘增长也快但所占比例一直不大,最高时占20%;茎在拔节一抽雄期增长较快,最高时占41%;果穗在抽雄后直线增长,最高时占63%。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各器官在整个生育期增长分配率的变化过程,模拟取得不同气候年型生物量积累曲线,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玉米生长的定量化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3年黄淮海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16年永优系列玉米品种浚单20、浚单29、浚单509和浚单3136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选取夏玉米生育期的干旱、连阴雨、大风倒伏3种灾害,采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3种灾害指标,通过确定权重和加权求和得到夏玉米灾害风险指数,对黄淮海地区永优系列玉米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永优系列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灾害风险呈从南到西北逐渐加重的趋势,即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安徽、北京及河南、江苏大部分地区,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和天津地区,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北西部和山东东部和北部地区。(2)永优系列4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灾害风险分布略有不同,即浚单20和浚单3136的中低风险区面积最大;浚单29的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面积最大;浚单509的灾害风险居中。(3)永优系列玉米品种随着品种的更替,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灾害的防御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配以科学的补灌措施,将进一步扩大该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4.
低能Ar+注入樱桃萝卜点点红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cm2与3×1017Ar+/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芝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进而合理利用外来芝麻种质资源,以豫芝11号和M368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和F_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芝麻开花时间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开花时间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小相似且方向一致,来自豫芝11号的等位基因有利于缩短开花时间。第1对主基因具有部分负向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具有正向超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对开花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且在第2对主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在B_1、B_2、F_2世代,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9.39%、88.25%、73.26%。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95-2005年郑州市冬小麦叶、鞘、茎、穗不同生育期生的干物质比率和增长分配规律:冬前干物质增长分配率叶大于鞘,返青后叶的增长分配率一直下降。鞘开始时期增长分配率上升,到拔节期达到极大值,而后几乎与叶同步下降。茎产生后,增长分配率迅速上升,到抽穗时达到峰值以后转为下降。小麦抽穗之后,叶、鞘的增长分配率下降为负值,而叶、鞘是冬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说明叶和鞘在抽穗后干物质停止增长,并开始向穗部输送,这时穗的干物质增长分配率迅速上升,在乳熟到成熟之间,穗的增长分配率大于1,穗的增重超过了全茎增重,这是叶、鞘干物质向穗部输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茎虽仍增重,但其增重速度在前一段缓慢下降后转为急骤下降,乳熟时降为负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CO2的收支状况,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内涡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麦田CO2通量、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其中,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均为苗期<中期<后期;潜热通量受到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季节变化特征为苗期<后期<中期;CO2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到LAI、热通量和下垫面特征的共同影响,形成1个CO2吸收高峰的U型曲线,季节变化特征为前期<后期<中期。冬小麦农田CO2、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麦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并且可以有效促进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提升甘肃省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8年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依据QX/T82-2019确定近29年干热风发生时间和强度,利用数值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9年河南省干热风年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干热风过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干热风年型和干热风过程在2000—2009年发生站次最多。河南省干热风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区域,西部、西南部地区也有一些分布。2000—2009年发生年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重度干热风过程的增加,干热风发生面积的增加。干热风最早发生日期平均为儒略日第144天,近29年豫中大部、豫西、豫南局部发生日期有推迟的趋势,其他地区为提前的趋势;不同年代总体趋势呈从西向东、从南往东北延迟的趋势。开花期平均日期为儒略日第126天,近29年河南省冬小麦的开花期日期从北向南逐渐提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热风间隔天数以延长的趋势为主,且干热风首日变化趋势与开花期间隔时间的变化趋势极显著相关。开花期变化趋势与重干热风过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 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 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 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 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 /cm2与3×1017Ar /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 /cm2和3.0×1017Ar /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 /cm2和3.0×1017Ar /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 /cm2和3.0×1017Ar /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