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观察了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培养物中外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内源GA3含量在接种后1 d即迅速增加,在不定芽的诱导与分化阶段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内源IAA含量则一直下降,前6 d下降幅度较大;内源ZT在接种12 d时含量最高,在不定芽的分化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培养物外源6-BA和NAA的含量在诱导过程中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NAA在整个诱导过程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脱分化启动和不定芽分化启动阶段,两者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个水稻叶片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稻品种宜香B中发现了一个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白化转绿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4叶期前叶色为黄绿色,之后逐渐变绿,从苗龄4周到12周,突变体/野生型叶绿素含量比值从34.5%逐渐升高到99.4%。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gra。利用微卫星标记将gra初步定位于第10染色体标记RM596和RM5620之间,进一步利用极端个体定位法把gra精细定位于标记RM25522和RM25535之间。gra基因距RM25522和RM25535标记的遗传距离均为0.05 cM, 其物理距离约为136 kb。 相似文献
4.
十字花科植物因兼具高营养性和药用性,近年来对其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对十字花科植物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其具有抗氧化性的植物化学成分、影响十字花科植物抗氧化能力高低的因素、十字花科植物化学成分的其他功能性研究上,且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总结这3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生产利用十字花科植物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食用菌育种目标及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理化诱变、空间诱变、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仍然是食用菌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的机理,本试验测定了接种枯萎病菌后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和感病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接种枯萎病菌后,枯萎病感病品系、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的节瓜叶片POD、P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而3个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表明通过离体筛选获得的抗镰刀菌酸细胞系与传统抗病材料具有相似的枯萎病抗机理。 相似文献
7.
植物无融合生殖能使基因型的杂合性得以保持,从而可固定杂种优势.本文对植物无融合生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作一综述.总结了控制无融合生殖的相关基因;讨论了当前在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涉及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不育基因与核编码的育性恢复基因的相互作用,而恢复基因与CMS相关基因相互作用机理的最终阐明,有赖于Rf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植物Rf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包括玉米的Rf 2基因、矮牵牛的Rf基因、萝卜的Rfo和Rfk 1基因以及水稻的Rf-1基因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6个品种变叶木的叶表皮,研究不同品种变叶木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的特征,测定了气孔器长轴、气孔器短轴、气孔指数、气孔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6种变叶木表皮细胞排列都很整齐,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弧形、浅波状或波状。气孔密度最大的是桃珊瑚变叶木,为209.18个/mm2;气孔密度最小的是仙戟变叶木,为127.80个/mm2。6种变叶木的气孔指数在20.36%~30.23%。气孔面积最大的是仙戟变叶木,为1 757.86μm2;气孔面积最小的是紫红变叶木,为1119.35μm2。气孔器的长轴和短轴与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6种变叶木气孔各指标体现了变叶木在进化和演变中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24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PCR技术从油菜 Polim a不育系中扩增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 orf 2 2 4 ,并将其克隆到p GEM- T Easy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 p GEMORF。在此基础上 ,用限制性内切酶将 orf 2 2 4基因从质粒 p GEMORF上切下 ,连接在 p BI12 1质粒的 Ca MV 35 S启动子和 NOS终止子之间。经 PCR和酶切鉴定 ,得到了 orf 2 2 4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 BIOR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