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易斯安娜鸢尾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积累及其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0、10、100、500μmol·L-1浓度CdCl2处理对路易斯安娜鸢尾外部形态、镉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处理对路易斯安娜鸢尾生长无明显影响,随着Cd2+胁迫强度上升,根长显著降低,叶绿素和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OD、SOD活性显著上升,CAT活性下降。此外,根内POD、SOD酶活性明显高于叶,而根内MDA含量低于叶。说明路易斯安娜鸢尾对100μmol·L-1以下Cd2+毒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收、积累能力,且根是主要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诱导水稻根内通气组织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扬稻6号(Oryza sativa L.)幼苗为材料,研究乙烯利对根内组成型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乙烯利浓度的增高,中皮层部位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空腔数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以正常生长的水稻根系为对照,100 mg/L乙烯利处理后根尖10 mm和距根尖10 mm以上部位的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XE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相应部位,XET基因的积累与通气组织形成具有一致性;对处理与对照根尖10 mm部位超微结构比较发现,乙烯利处理后根系皮层细胞发生死亡解体的时间早,在距离根尖4 mm处多数细胞内核已解体消亡,细胞壁周围可见较多的高尔基体、线粒体和膜包裹的空泡等。 相似文献
3.
4.
重阳木斑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阳木斑蛾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技术。[方法]于2005~2007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定点采样调查观察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药剂防治试验探讨控制该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该虫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重阳木树皮、枝干、缝隙、树下土中等处越冬。第1~4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经试验,在第2、3代幼虫1~2龄高峰期分别用20%米满胶悬剂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BT乳剂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校正防效达85.60%~96.40%。[结论]该研究为重阳木斑蛾的科学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对脱水香菇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快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非细菌ATP因发光强度对总体发光强度的影响小于0.9%,可忽略不计;采取Tris/EDTA加热法提取细菌ATP,提取时间确定为90 s;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2h内完成,与标准的细菌培养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可用于食品的快速筛选和现场检测,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地区种植的红、黄、绿、黑4种颜色樱桃番茄代表品种蟠桃、金珠、绿宝石1号、黑姬1号为材料,分析果实营养成分,计算其糖酸比,并研究不同颜色品种间矿质元素、氨基酸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对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番茄红素、多酚、维生素C、氨基酸等成分进行综合评价,黑姬1号的综合营养品质最好,金珠略逊,绿宝石1号的综合营养品质最低。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矿质元素发现,黑姬1号的矿质元素含量和金珠、绿宝石1号相近,均明显高于蟠桃。果实氨基酸分析可知,黑姬1号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和绿宝石1号、蟠桃相近,其含量明显低于金珠。总之,黑姬1号和金珠均可作为更适合于苏州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外部因素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Rubisco 活性在不同温度、光照、源-库水平、氮素水平条件下以及在日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 温度上升到22℃后,光合速率和Rubisco 初始活性下降,但Rubisco 总活性在45℃以下变化不大; ①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高时,光合速率和Rubisco 活性低; ③中午Rubisco 初始活性和气孔导度下降可能是造成中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0.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多、课时少,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文介绍了疫情背景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团队通过在线教学实践探索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翻转课堂组织形式,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监管,以保障教学质量;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手段,促进在线教学.同时,分析了在线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为推动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