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州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河镇是我区纯水稻主产区 ,全镇水田面积 80 0 0多公顷 ,其中漏水地块达2 5 0hm2 ,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我们曾采取很多措施也未能解决水田漏水问题。自从用旋耕机械进行漏水地块水旋之后 ,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为了验证水旋防漏水的效果 ,今年我们又在去年特种稻科技园区留茬地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试验地面积 4hm2 ,土壤为种植水稻约有 2 0多年历史的中层草甸黑土 ,土质较肥沃。灌溉方式采用地下水灌溉。漏水田可分为三种类型 :纯漏地 面积约 0 2 5hm2 ,渗透水快 ,灌水后满地冒汽泡。用口径为 2 0… 相似文献
3.
双河镇是我区纯水稻主产区,全镇水田面积8000多公顷,其中漏水地块达250hm^2,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我们曾采取很多措施也未能解决水田漏水问题,从自用旋耕机械进行漏水地块水旋之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为了验证水旋防漏水的效果,今后我们又在去年特征稻科技园区留茬地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两种辣椒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鸡爪×吉林和正椒13号两种辣撤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5 d导致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净光合作用(Pn)和暗适应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其中对鸡爪×吉林影响大于正椒13号.干旱处理下两辣椒品种的气孔导度(Gs)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Pr/Pn)均明显增加,其中正椒13号上升幅度高于鸡爪×吉林,这可能是正椒13号比鸡爪×吉林更耐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池州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促进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该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条件,结合农业区域划分的成果将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分为西北沿江洲圩基地规模型特色农业区、中部丘陵产业互动型特色农业区和东南部中低山农林复合型特色农业区三个区,其中优质米、优质棉、茶叶、蚕桑、中药材、蜂产品、特色水产品和畜产品等的生产是各区的发展重点。文章最后指出了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2)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有效的投资体系;(3)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5)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植株形态可塑性与持水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查辣椒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与其耐旱性之间的关系,以弄口早椒和正椒13号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2 种辣椒品种植株形态可塑性与器官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抑制了2 种辣椒的生长,但对弄口早椒的抑制作用更大;干旱促进了同化产物向根系的优先分配,也促进了叶厚和根长的增加,但减少了辣椒叶面积和叶脉间距,这可能是辣椒植株形态对干旱胁迫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干旱胁迫对正椒13号的影响大于弄口早椒,由此计算得出正椒13号形态可塑性明显高于弄口早椒;对叶片和茎持水力的测定表明干旱处理后正椒13号叶片和茎的持水力明显高于弄口早椒.由此推测正椒13号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可能是其较弄口早椒更耐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农业建设是安徽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及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探讨了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5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即:(1)倡导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3)广辟财源,增加资金投入;(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池州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结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方案,并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