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纳氏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体中氨氮污染物的含量,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校正拟合,得到了线性方程:Abs=-0.0012+5.23174m,R2 =0.99996.分析了纳氏法在不同pH值、静置显色时间、反应温度对络合物吸光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测试样品pH值调整至8左右,反应时间10 min,体系温度25℃为纳氏法最佳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变异冬红果初代培养无菌体系。[方法]以变异冬红果茎段为外植体,采用3种不同的消毒方法,通过统计污染率、褐化死亡率和成活率,比较变异冬红果茎段较适宜的消毒方法。[结果]用0.05%氯化汞消毒的最佳方式为氯化汞消毒20 min,污染率为17.78%,褐化死亡率为11.11%,成活率为71.11%;用0.1%氯化汞消毒的最佳方式为氯化汞消毒8 min,污染率为22.22%,褐化死亡率为20.00%,成活率为50.00%;用75%乙醇结合0.1%氯化汞消毒的最佳方式为75%乙醇30 s结合0.1%氯化汞10 min进行消毒,污染率为5.56%,褐化死亡率为55.56%,成活率为38.89%。[结论]变异冬红果茎段最佳的消毒方式为0.05%氯化汞消毒20 min,污染率为17.78%,褐化死亡率为11.11%,成活率为71.11%。 相似文献
3.
4.
现如今,为了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足够工业用材,很多地区进行了杨树造林。杨树在我国众多地区都有分布,随着我国近十年来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的杨树造林面积逐渐扩大,成为世界上杨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杨树的种植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种植初期还是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降低了树苗的存活率。基于此,对杨树造林方式和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变异冬红果茎段褐化的影响。[方法]以变异冬红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茎段木质化程度、不同消毒方法、茎段转移频率、不同6-BA浓度、不同活性炭浓度对褐化的影响。[结果]同一灭菌处理下,木质化茎段的褐化率最高;单独用0.1%HgCl_2溶液消毒更有利于减轻变异冬红果茎段的褐化程度;转移频率为1 d时,更有利于减轻变异冬红果茎段的褐化程度;低浓度的6-BA有利于减轻变异冬红果茎段的褐化程度;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并不一定适合变异冬红果茎段的防褐化处理。[结论]该研究可为变异冬红果茎段的继代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龙脊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规律,为龙脊梯田森林水源涵养、稻田耕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龙脊梯田竹林、杉木林、混交林和稻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颗粒粒径和基本物理性质,计算土壤粒径分形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林粘粒含量最高,竹林砂粒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2~200μm,约占79.4%。多重分形维数中容量维D(0)、信息维D(1)、关联维D(2)值依次为杉木林>混交林>稻田>竹林,信息维/容量维D(1)/D(0)和单重分形维数D值依次为杉木林>竹林>稻田>混交林,奇异谱函数的谱宽△α和对称度△f均为混交林最大、稻田最小。D和△f分别与土壤粘粒和砂粒含量相关性最密切(P<0.01),D(0)和D(1)/D(0)与土壤粉粒含量相关性最密切(P<0.05)。土地利用方式可通过影响土壤机械组成来改变分形参数的大小,杉木林的土壤D、D(0)、D(1)、D(2)、D(1)/D(0)值均最大。 相似文献
9.
广西龙脊梯田区森林类型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力特性的变化特征,为区域生态景观建设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梯田区不同森林类型(竹林、杉木林、混交林)和梯田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土层(10,20,40,60 cm)土壤物理特性,分析土壤水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龙脊梯田土壤质地主要为粉砂质壤土;各层次土壤黏粒含量差异显著,而粉粒和砂粒含量差异不显著; ②杉木林和混交林各层次土壤容重差异性不显著,竹林与梯田下层土壤容重均显著大于上层;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总体呈现:混交林>杉木林>竹林>梯田; ③竹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杉木林和混交林次之,梯田最弱; ④相同土壤吸力下,混交林和杉木林土壤体积含水率大小相当,土壤持水能力均大于竹林和梯田。土壤容重、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是土壤渗透性和持水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参数θs与土壤容重、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α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竹林土壤渗透性能最强,而土壤持水能力较弱,杉木林、混交林均具有较强的土壤持水能力,能发挥很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