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植物提取物和药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琼  梁广文  曾玲 《中国蔬菜》2005,1(2):15-17
研究了苍耳提取物和合果芋(白蝴蝶)提取物以及常用天然药剂机油乳剂和 0. 3 %印楝素乳油对桃蚜和萝卜蚜实验种群的影响,两种提取物和药剂对桃蚜一龄若蚜的影响依次为: 0 3 % 印楝素乳油 (2 000×) >苍耳提取物(DW 0 04g·mL-1 ) >机油乳剂(400 ×) >白蝴蝶提取物(DW 0 04g·mL-1 ),对萝卜蚜一龄若蚜的影响依次为: 0. 3 %印楝素乳油(2 000×) >机油乳剂 ( 400×) >苍耳提取物 (DW 0. 04g·mL-1 ) >白蝴蝶提取物(DW 0. 04g·mL-1 );苍耳提取物对萝卜蚜实验种群有明显干扰控制作用,处理后萝卜蚜下代的种群增长量仅为对照的 24. 9 %;此外,苍耳提取物可延缓桃蚜和萝卜蚜的生长发育进程,使发育历期延长,对桃蚜的作用效果比对萝卜蚜的作用效果强;白蝴蝶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实验种群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可延长桃蚜的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2.
4种花蓟马的鉴别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维球  曾玲 《植物检疫》2004,18(3):149-152
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隶属于缨翅目蓟马科(Thysanoptera:Thripidae).该属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触角8节,前胸背板前缘角及前缘各有1对长鬃,前缘角鬃长于前缘长鬃,后缘角有2对长鬃.前翅前脉与后脉着生排列等距的鬃.雄虫与雌虫形态相似,体略小,体色较淡,一般腹部第Ⅲ-Ⅶ腹板具腹腺域,该属全球已记录有180余种,绝大多数种分布于北美、中美、南美及欧洲等区域[1~3],我国曾先后记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刘同先  丁伟  沈佐锐  杨忠岐  许永玉  李洪连  原雪峰  马德英  文才艺  董金皋  刘芳  邱宝利  王源超  张正光  黄丽丽  黄国华  操海群  潘月敏  韩强  黄金光  刘会香  刘怀  侯有明  王宗华  刘长仲  缪卫国  刘国坤  郭永霞  罗朝喜  梁广文  曾玲  李华平  顾爱星  左豫虎  李向东  张大羽  吴元华  段玉玺  尹建  潘洪玉  钟国华  张跃进  赵中华  陈根强  林晓民  张友军  万方浩  高希武  李世东  褚栋  赵洪海  梁文星  王森山  张世泽  李俊凯  谭辉华  王文明  周洪友  赵思峰  王兰  芦光新  崔汝强  李会平  尚巧霞  赵晓燕 《植物医生》2021,(3):1-6
1952年以前我国涉农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学科与专业,没有"植物保护"这一名称.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因学习和借鉴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而引入并设立"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目前我国至少有62所高校设有"植物保护"学科和本、专科专业.无论从专业名称、专业侧重或专业理念上看,"植物保护"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放置方式的诱饵对红火蚁的诱集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诱饵诱集时间、工蚁诱集数、工蚁逃逸率3个指标评价了竹签 火腿肠片、标本瓶 火腿肠片2种诱饵诱集技术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竹签 火腿肠片的方式在25 min内工蚁诱集数达到最大,而标本瓶 火腿肠片的方式仅需要15 min,工蚁诱集数在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2种诱集方式在30 min内工蚁诱集数差异不显著,工蚁逃逸率差异显著;从诱饵诱集率、工蚁诱集数2个方面综合考虑高、低密度诱饵数下的5种投放方式,得出"Z"字形是诱饵的最适合投放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蔬菜绿叶通过组织匀浆,差速离心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提取叶绿体。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叶绿体纯度、形态及结构,看到椭圆、球形叶绿体,并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样品用SDS、蛋白酶K、核酸酶处理后,用酚、苯酚/氯仿及氯仿/异戎醇抽提、处理纯化。取得的叶绿体DNA(ct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与纯度,1%琼脂糖电泳得到清晰、整齐的条带。  相似文献   
6.
荔枝蒂蛀虫对寄主植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交配前后的雌雄虫对荔枝果肉、荔枝果皮的水蒸气提取物、荔枝嫩梢和龙眼嫩梢的正已烷提取物的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随提取物种类不同和该虫的交配前后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交配前的荔枝蒂蛀虫对各提取物的反应差异不显著,而交配后荔枝皮提取物对雌虫的活性最大;荔枝皮和嫩梢的提取物体积混合比不同,触角的电生理活性也不同,以荔枝皮和荔枝嫩梢的提取物按体积比4:2混合后活性最大;在不同时间段,触角电生理活性变化明显,在23时到凌晨1时之间呈现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褐稻虱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在三个秧龄期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感虫品种TN1叶鞘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抗虫品种7105,中抗品种的含量一般居中。分析各品种不同秧龄期的氨基酸含量与品种受害级别、飞虱排泄蜜露量、产卵量和存活率的相关性,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异亮氮酸与上述四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天门冬酰胺、亮氨酸、天门冬氨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总量与其中三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还有七种氨基酸与其中1~2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腊膜取食试验表明,天门冬酰胺、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对褐稻虱的取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是近年入侵我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和潜在的重要甘蔗害虫.文章观察了该虫幼期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性比、产卵量,测定了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量,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虫发育历期以取食甘蔗的较长,国王椰子和大王椰子的较短,完成1个世代所需时间分别为106.6,78.8,76.5 d;成虫寿命以取食大王椰子的最短,为90.82 d;产卵量则以取食甘蔗的最少,单雌为149粒.幼虫对甘蔗、大王椰子、国王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2.05,1.86,1.04 g,建立了取食量和幼虫龄期间关系方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以大王椰子最大,为37.69,国王椰子次之,为6.21,甘蔗的最小,为3.66.因此,野外大王椰子、国王椰子上该虫种群暴发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温度对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影响,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建立试验种群,并用棉花饲养,观察记录种群的主要参数。[结果]组建了24、27、30℃下扶桑绵粉蚧试验种群特定年龄和繁殖力特征生命表,获得了该虫世代平均历期、各虫期/年龄存活率、寿命、产卵期、单雌产卵量、性比、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存活率曲线类型、日产雌量曲线类型等10余个实验种群参数,揭示了温度对该粉蚧生长发育、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繁殖潜力大,种群增长速度快,易暴发成灾。该研究结果为扶桑绵粉蚧的种群动态调查、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