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地域特征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即使同样的疾病在治疗方法上也不一样。例如东北地区气候相对寒冷,所以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应搭配一些温中散寒的姜酊或者桂皮酊就容易见效,并且还可以缩短病程,尤其是在冬季,这种做法效果更加明显;而南方地区潮湿闷热,在夏季治疗疾病的时候,经常需要添加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物;西北地区多风沙,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就需要常备了。同时,地域不同,家畜的饲养方式也有所差异,例如东北地区的奶牛多采取放牧和圈齐相结合的方式,在放牧的时候奶牛多饮用不清洁的塘水,所以东北的奶牛寄生虫病就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近期有多位奶牛养殖户到我处求诊,其饲养的奶牛,在产牛犊前后乳房出现浮肿,部分养殖户在按照有关教材资料的记载在用过速尿类利尿剂药物后多数病畜能治疗痊愈,但是有个别的病牛有反复发作现象。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和教材,多数资料认为应该采用的治疗原则是使用利尿药物即 相似文献
3.
<正>1养猪人对疫苗必须具备的认识疫苗接种,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必须彻底改变用疫苗来治疗疾病的做法。在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最终减少或终止某些疫苗的接种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奶牛的不孕症已经成为威胁奶牛养殖业的重点疾病之一,尤其是奶牛阴吹病引发的不孕症在临床上更有逐步上升的挡势(根据笔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粗略统计,每年接诊50例左右.电话咨询的大约100例左右),致使母牛的繁殖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到了奶牛的生产力和饲养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指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出一系列综合征群的疾病。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发病率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以及18~20周龄,也就是俗称的13周龄墙和18周龄墙。严重的时候,猪场呼吸道病诱发严重的高 相似文献
6.
7.
为了保护自然景观与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建设生态型景区,采用实地勘测、定期跟踪记录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秦皇岛抚宁县傍水崖景区景观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后景区乔木、灌木、草本覆盖率分别由40%、20%、60%升高到63%、60%、81%,负氧离子浓度由8 500个/cm3升高到12 000个/cm3,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规划后景区土地利用率由30%升高到78%,景区500m以内区域从事景区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7%,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促进了该区域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黑黄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挥发性成分的方法。SPME的萃取头为100μm PDMS,样品用量为0.4 g,平衡及吸附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吸附时间为15 min,解吸时间为2 min。从斑蝥样品中分离得到21个色谱峰,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峰为斑蝥素、环己甲醇、十三烷、环己醇和1,13-十四碳二烯,但产地间成分和含量差异较大。该法可用于斑蝥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评价斑蝥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临床症状黄痢病猪排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发病仔猪口渴,吃乳减少进而生存能力减弱、消瘦、昏迷、死亡。发病急,常因迅速脱水、衰弱而衰竭死亡。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100%。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仔猪白痢临床上以下痢、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黏稠、腥臭粪便为特征。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粪便,呈糊状或浆状。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