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磷酸海藻糖在微生物碳代谢调节及抗逆生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8004菌株的基因组中,XC1076注释为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利用突变和表型检测技术,对XC1076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XC1076的Tn5gusA5插入突变体006B12,在含3%NaCl的NYGB培养基中生长明显缓慢,在含葡萄糖为惟一碳源的NCM培养基中几乎不能生长,反式互补能够基本恢复野生型表型,这说明XC1076与碳代谢调控和抗高渗有关。这些表型实验结果揭示,XC1076的ORF编码的蛋白具有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活性。致病生化因子检测显示,XC1076与Xcc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分泌无关。 相似文献
2.
柳州种植野生石斛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药用石斛为上等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药用石斛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1];中医学认为石斛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镇痛之功效[2]。我国石斛资源丰富,多年来一直以野生为主,主产区云南、浙江、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因长期开发利用和生长环境发生变化,野生石斛资源明显下降,近乎枯竭[3‐4]。近年来国家一直支持野生石斛人工栽培试验,由于石斛生长发育对气候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柳州石斛人工栽培试验还处于初探阶段,因此对石斛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柳州的气候进行分析,为柳州石斛种植提供气象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明影响广西甘蔗种茎出苗及苗期生长的气象因子,本研究选用2个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T22)和‘桂糖42号’(G42)为研究对象,从2—5月开展甘蔗分期播种试验,每半个月播种1期。通过观测每期甘蔗的出苗率、苗期生长状况以及同期的气象因子(降雨量、平均气温),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22、G42蔗种的出苗率与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后1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与甘蔗出苗率的对数函数方程进一步显示,为了使甘蔗种茎出苗率达80%以上,甘蔗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要达到75 mm以上;播种后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甘蔗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相关性达到5%显著性水平以上,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降水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的显著性自变量。推断甘蔗播种后10~20 d的累积降雨量是决定甘蔗出苗的关键气象因子,在甘蔗苗期生长过程中,降雨量对甘蔗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降雨量预测甘蔗苗期株高/茎粗。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广西甘蔗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甘蔗出苗率,要加强甘蔗种植后20 d内的水分管理,在这期间累积降雨量需达到75 mm以上才能达到甘蔗齐苗的目的,甘蔗出苗后也需加强水分管理,利于苗期快速生长,从而提高蔗苗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影响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若干因素,尝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入手,探索新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温热害是影响广西葡萄生产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广西葡萄热害发生频率以及空间分布,可为优化广西葡萄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根据葡萄热害等级指标,计算出广西葡萄开花坐果期(4—5月)和成熟采收期(7—8月)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绘制出广西葡萄高温热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表明成熟采摘期高温成为制约广西葡萄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葡萄高温热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无高温热害区、轻度高温热害区、中度高温热害区、重度高温热害区以及严重度高温热害区。成熟采摘期高温成为制约广西葡萄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广西大部分地区集中在重度热害区和严重度热害区,加强对葡萄高温的防御,能够提升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低温寒冻害是影响木薯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防御低温霜冻对策,可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纬度越高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研究结果可为规避低寒冻害对广西木薯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比较越南槐野生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结构及宿主相似抑菌功能,为利用有益内生真菌组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别从野生和栽培根系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鉴定内生真菌;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平板对峙法,以人体病原菌和丝状病原真菌为靶标菌,测定根系内生真菌组各分类单元的抑菌圈和抑制率。【结果】从越南槐野生和栽培根系分别分离鉴定得到234株36个分类单元和48株10个分类单元的内生真菌。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的属、优势属、特有属、种、特有种的数目为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3~5倍,其α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P<0.05),而两者间的β-多样性指数均极低。对于宿主相似抑菌活性分类单元的数目,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是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6~10倍,其中,分类单元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对3种人体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Aspergillu.flavus、Phoma sp.、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Trichoderma asperellum、Trichoderma sp.、Talaromyces funiculosus、Fomitopsis sp.、Fusarium solani和Rhexocercosporidium sp.等9个分类单元对3种丝状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50%。【结论】越南槐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具有生境特异性,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有强广谱的宿主相似抑菌功能,有益于在宿主根系合成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进而赋予宿主药材独特的药效,可应用于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脆蜜金柑’不同批次果实的膨大规律及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动态变化,以广西融安县‘脆蜜金柑’为试验材料,在其不同批次果实的膨大期测定果实横径和纵径,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脆蜜金柑’果实膨大阶段,第1、2批次果实容易形成大果,第3批次果实则较小。在果实成熟初期,第2批次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中后期以第3批次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表明第1、2批次果实膨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形成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且市场上售价高,在生产上应采取相应措施保住第1、第2批次果实,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