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获取水平及其质量安全认证水平,并采用IVProbit模型分析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平均获取数量为1.424种,通过至少一种质量安全认证的农户占比为8.5%,呈现出较低水平。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的认证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社会化服务不同环节中,产后服务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为产前服务,最后为产中服务;对不同类型农户而言,社会化服务对普通农户的促进作用强于规模农户。研究表明,缓解家庭资源禀赋约束和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是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户认证行为的有效路径。因此,提出推进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对普通农户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激励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认证行为的影响路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干旱对玉米穗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干旱作为影响玉米产量的环境因素之首,对玉米植株形态、物质积累、生理作用、性器官发育等方面产生影响,最终降低穗粒数、粒重,导致产量降低。以雌雄穗发育为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干旱对雌雄穗性状及开花吐丝间隔期的影响。玉米开花前遭遇干旱,延缓雌雄穗发育进程,减少分化小花数,增加籽粒败育,导致穗粒数降低;抽雄吐丝期间遭遇干旱,导致雄穗抽出困难、吐丝延迟,使开花吐丝间隔期拉长,严重时导致花粉、花丝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影响玉米授粉、受精过程,最终导致秃尖形成,穗粒数降低;灌浆期遭遇干旱导致叶片早衰,光合产物积累不足,籽粒灌浆受阻,粒重降低,最终均会导致产量下降。从源库关系角度分析,玉米灌浆期前干旱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降低导致的库强不足;而灌浆期干旱主要是叶片早衰等营养器官发育受阻,限制同化物的积累及转运,此时源不足限制了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AB-DTPA浸提法研究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效态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DTPA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研究上海9个中心城区的509个绿地土壤的10种有效态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效态钾、钙、镁、锰和铁含量丰富;有效态磷、硫和钼普遍缺乏,部分土样有效磷、硫的含量超标与大量施用有机改良材料有关;有效态锌和铜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累积,有些土样超标。不同时空的绿地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与成土因素和人为活动有关。随着绿地建成年限延长,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显著增加,但其他养分变化不显著。就上海不同区域而言,杨浦区、闸北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有效态养分含量相对较低;长宁区、静安区和黄浦区有效态养分含量较高;虹口区和杨浦区锌、铜累积程度高。公共绿地与公园土壤养分含量相当;道路绿地的有效态钾、硫、镁显著高于前两者,但有效态锌、铜和铁含量显著低于前两者。随着土壤剖面加深,土壤有效态硫、镁和钼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有效态磷、钾、锰、锌含量稍许降低。AB-DTPA浸提法适用于土壤中大部分有效态养分的快速分析,建议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将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最终得到变化趋势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天气和气候要素时间序列特征及关系的研究,对于提高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认识,以及提高模拟及预报预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沈阳市195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经处理后得到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和年)的平均气温距平时间序列,分别代表着平均气温距平的时间序列和气候序列,运用自相关函数和归一化概率密度函数分析了上述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和概率密度函数的长尾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二阶结构函数建立了月、年平均气温距平与日平均气温距平的分数阶导数关系,即气候时间序列和天气时间序列之间的分数阶导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日、月、年平均气温距平时间序列分别呈现出无记忆性、短期记忆性和长期记忆性的特征;相比日、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归一化概率密度函数呈现出明显的长尾特征,意味着气候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要大于天气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些结果表明,月、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气候要素时间序列)与日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天气要素时间序列)之间存在着分数阶导数关系,计算出相应的导数阶数分别为0.524和0.83。 相似文献
7.
花后前期高温对玉米强弱势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籽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花后高温对玉米强、弱势籽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加快了强、弱势籽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导致粒重降低,且对弱势粒影响尤为显著,高温处理强、弱势粒成熟期粒重分别比对照低5.8%、17.4%;高温显著降低了籽粒不同灌浆时期的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使淀粉含量降低,强势粒的淀粉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弱势粒;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强势籽粒中的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下降,赤霉素(GA3)含量则无显著差异,而弱势粒IAA、ZR含量显著降低,但GA3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弱势粒干重受损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的根本途径,研究二者关系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及转入不同特征土地对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土地转入对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如果转入土地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则能显著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另外,农户经营能力越强,对不同类型社会化服务的应用程度也越高。因此,政府应推动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效率;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增强联结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克隆了‘津田芜菁’(Brassica rapa subsp. rapifera‘Tsuda’)通用调节因子14-3-3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Br14-3-3(GenBank登录号为MK896872)。该基因全长1 113 bp,开放阅读框全长774 bp,编码含有257个氨基酸的多肽。荧光定量PCR分析Br14-3-3在‘津田芜菁’不同组织中及其在温度、脱水、渗透、ABA和无机盐等非生物胁迫下幼苗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津田芜菁’的花中表达量最高,幼苗中次之;低温抑制了Br14-3-3的表达,其他非生物胁迫可诱导该基因表达,暗示Br14-3-3在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0.
铁在矿质土壤中含量丰富,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大多以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稻田土壤在淹水条件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大量铁以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亚铁形式存在。土壤中铁的生物有效性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本研究对缺铁(0 μmol?L-1)、铁充足(40 μmol?L-1)和高铁(350和500 μmol?L-1)条件生长的水稻地上部进行了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铁充足条件相比,缺铁和两种浓度的高铁胁迫水稻中分别有130、157和118个蛋白质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缺铁和高铁胁迫下的差异蛋白在初级代谢过程、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过程和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均显著富集;差异蛋白还参与核糖体、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途径。缺铁胁迫显著影响参与苯丙烷类物质和辅助因子生物合成的蛋白质丰度,而高铁胁迫则引起氨基酸生物合成过程的蛋白质丰度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发掘到一系列可用于水稻铁高效育种工作的候选蛋白,还发现了一些功能未知的差异蛋白可作为后续水稻铁胁迫响应的研究目标,同时为理解植物应对铁胁迫的完整响应网络提供了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