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5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0篇 |
农学 | 38篇 |
基础科学 | 63篇 |
27篇 | |
综合类 | 375篇 |
农作物 | 36篇 |
水产渔业 | 24篇 |
畜牧兽医 | 260篇 |
园艺 | 37篇 |
植物保护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微量元素铬对猪体的营养与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重要组分,通过GTF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影响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代谢,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繁殖机能和胴体品质,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机能。本文就铬的理化特性,对猪的营养代谢、抗应激能力、免疫机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以及应用前景等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L-精氨酸对动物乃至人的生殖机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日粮中补充L-精氨酸,能增强动物的生殖机能;缺乏L-精氨酸,动物生殖机能下降,甚至不育。 相似文献
4.
黄芪苦参散饲喂雏鸡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芪苦参散饲喂雏鸡的效果周克年(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动物科学系265200)周明(山东烟台动植物检疫局264000)选用几种中药组方作为雏鸡增重、抗病的饲料添加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添加剂能促进雏鸡体重增加、血清蛋白含量升高、免病器官的重量... 相似文献
5.
6.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7.
8.
试验选取12~1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哺乳仔猪108头,根据窝别、仔猪日龄等参数进行搭配性将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用教槽料Ⅰ、Ⅱ、Ⅲ和Ⅳ分别对1、2、3和4组仔猪进行饲喂试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教槽料Ⅳ最好,教槽料Ⅲ次之。 相似文献
9.
随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南汇区的应用,它与传统常规水稻栽培不同的水浆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其主要技术为旱育稀植、浅湿好气灌溉、限量用水等,对实现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省本、环境友好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通过三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出了不同时期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