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耐湿涝瓠瓜材料JZS和不耐湿涝材料T2002及其杂交F2群体为材料,选择湿涝条件下不定根数目作为耐湿涝鉴定指标,分析瓠瓜耐湿涝特性遗传规律,并采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筛选相关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瓠瓜亲本JZS的耐湿涝特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F1的不定根数目比耐湿涝亲本JZS增多,表现出超亲优势。在600个RAPD和100对瓠瓜SSR引物中,共有18个引物(14个RAPD和4对SSR)在双亲中显示多态性。最终筛选到瓠瓜SSR引物S87/88,在双亲及基因池间稳定扩增出片段大小为230 bp的差异条带。通过F2153个单株验证,确定表型调查耐湿涝结果与分子标记S87/88鉴定结果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0.78),利用Mapmaker 3.0软件对分子标记与表型结果进行连锁分析,S87/88与瓠瓜耐湿涝相关的不定根数目基因的连锁距离为8.8 cM,为进一步利用分子辅助育种加速耐湿涝瓠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平均气温逐年的升高,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南瓜定植之后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性鉴定方法,对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是缓解高温热害胁迫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高温环境下,通过比较植株两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团棵期和伸蔓期4个时期的单株叶片萎蔫程度,计算株系热害指数,经过多重比较,确定南瓜热胁迫的敏感时期,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鉴定方法。利用供试材料的单瓜种子数目,检验田间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南瓜团棵期的热害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南瓜植株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时期。利用田间热害指数和单瓜种子数目2个指标可综合判断中印南瓜自交系的耐热特性。 相似文献
3.
海晏县低产草地的开发利用张香琴(青海省高原地理研究所810003)海晏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牧业县,境内有可利用草地362.4万亩,其中有低产草地132.5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36.56%。所谓低产草地,就是依照全国农业后备资源调查规... 相似文献
4.
5.
利用耐热葫芦(L1和L3)与不耐热葫芦(L6和L4)配置2组正反杂交F_1和F_2代,采集相对发芽率(ΔG)、相对发芽指数(ΔGI)和相对电导率(ΔEC)耐热表型数据,通过SPSS软件均数比较功能分析葫芦耐热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正反杂交F_1代耐热性无差异,均表现为不耐热,表明葫芦耐热性遗传不具有母性遗传特质,为隐性遗传。通过卡方检测分析2个组合正反杂交F_2代群体单株耐热性分离比例,表明葫芦耐热性在F_2代符合1∶3分离比,为1对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建立南瓜类胡萝卜素高通量提取检测体系,以南瓜果肉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27(313)正交试验,确定和优化南瓜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提取液、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结果表明,乙醇是提取南瓜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液,在55℃条件下,以料液比1:28,浸提90 min,类胡萝卜素的得率显著高[(7.56±0.14) mg/100 g]。在南瓜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中,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时间×温度的互作次之。利用高通量提取检测体系比较分析23份不同类型南瓜材料类胡萝卜素含量,发现印度南瓜‘贝栗4号’和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远缘杂种自交系20F8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31.40±0.35) mg/100g和(24.72±0.72)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南瓜材料,具有显著的营养利用价值。试验获得的南瓜类葫芦卜素高效检测体系,省事省力,结果准确,可提高南瓜营养品质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瓠瓜砧木根系提取DNA进行品种真实性分子检测,本研究比较了CTAB法(方法 1)、SDS简易法(方法 2)、SDS法(方法 3)、TPS法(方法 4)、快速制备法(方法 5)和简易快速制备法(方法 6)提取瓠瓜类型砧木根系基因组DNA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DS简易法(方法 2)提取瓠瓜根系总DNA质量好,蛋白污染小,PCR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满足瓠瓜根系DNA分子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法提取的‘甬砧1号’、‘甬砧3号’、‘甬砧4号’、‘甬砧5号’、‘神通力’和‘京欣砧1号’的根系DNA可重复上述6份瓠瓜材料幼叶DNA的指纹图谱结果(01001,10010,10101,01010,00110和00000)。新增加‘华欣948’、‘5756’、‘1715’和‘56YZ2’等4份瓠瓜砧木材料,通过根系DNA构建的指纹图谱分别是00110、01011、11000和01000。10份瓠瓜类型砧木品种根系DNA指纹图谱出现概率为1/13 500,图谱出现概率低,表明可以利用根系取代叶片提取DNA,用于构建指纹图谱进行品种鉴定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