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的ITS1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远大于Y型片段出现频率(8.7%),表明亲本双方ITS1区域的遗传信息都遗传给了子代并且X型片段的遗传信息明显占有优势,进而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子代为褐牙鲆与夏鲆的杂交后代。本研究旨在分析牙鲆属亲本及子代的ITS1序列特征,为鱼类核糖体基因的研究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2.
核糖体基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严格遵循协同进化方式,但是在很多种类中都发现了明显的序列多态性,表明其是非协同进化。为了检测鳎科鱼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是否存在多态性,并探究其能否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克隆获得了5种鳎科鱼类共118条ITS1全序列。结果显示,眼斑豹鳎具有两种差异显著的片段类型,表明其在基因组中遵循非协同进化方式;而在其余4种鳎科鱼类中均没有发现序列多态性,表明其为协同进化。序列分析显示ITS1具有明显的种间长度异质性,最短的序列出现在蛾眉条鳎(412 bp),最长的为眼斑豹鳎(585 bp)。碱基分析显示ITS1序列在5种鳎科鱼类中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CGAT,且GC含量为69.5%,远高于AT含量。聚类分析显示除眼斑豹鳎外,所有鳎类均单独聚为一支,种类区分度非常明显,表明ITS1序列能够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但是眼斑豹鳎的一个克隆和东方箬鳎聚为一支,这种序列多态性对种类鉴定产生了干扰,因此用具有多态的ITS1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克隆数量,避免因数据不充分而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组被广泛应用于物种鉴定、群体遗传、系统演化及适应性进化等领域。十足目异尾次目是一类体型介于虾类和蟹类之间高度特化的甲壳动物,在海洋生物系统演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与短尾次目相比,人们对异尾次目线粒体基因组关注度明显不足;迄今为止对该类群线粒体基因组及基因重排现象仍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本研究综述了异尾次目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现状,并对GenBank数据库已公布的26种异尾次目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该类群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首次分析了该类群线粒体基因组常见的重排类型及可能的重排机制。比较发现异尾次目线粒体基因组均发生了重排,表现为15种不同重排类型;这些重排事件都可以用复制-随机丢失模型和线粒体内重组模型进行合理的解释。综述还对重排现象在异尾次目系统发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异尾次目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ITS2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是位于核糖体5.8S和28S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序列。为了探讨该片段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进化模式,本研究选取了鲈形目(Perciformes) 5科11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了444条ITS2克隆序列,其长度范围为332~515 bp。比较种内不同序列的长度发现,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在种内存在24 bp的差异,剑鱼(Xiphias gladius)在种内存在32 bp的差异,这2种鱼类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余9种鱼类的长度相对比较保守,长度差异小于14 bp。依据11种鱼类的保守位点数、变异位点数、简约信息位点数、单倍型数、保守位点比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等特征分析发现,种内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特别是金带细鲹的ITS2序列存在着Type A、Type B和Type C 3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较大。根据序列的多样性特征推断,金带细鲹和剑鱼的进化方式为非协同进化;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吉打副叶鲹(Alepes djedaba)和日本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as)的长度和变异位点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视为不严格的协同进化;泰拉鰆鲹(Scomberoides tala)、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射水鱼(Toxotes chatare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5种鱼类为协同进化;另外,协同和非协同进化状态与分类系统没有相关性。序列比对发现,大甲鲹种内存在着由协同进化方式演变为非严格的协同进化方式的过度序列;在金带细鲹的3个不同个体中,序列间存在着从协同进化、非严格的协同进化演变为非协同进化的3种进化方式。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11种鱼类的邻接系统树显示,每种鱼类的克隆都分别按种单独聚为一支,鲹科7属鱼类各属也是单独聚支,表明ITS2不仅可以用在种类的分子鉴定,同时也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鲹科和属级水平的系统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发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开发高质量、高品位的国际特色烟叶,在普洱市5个县9个乡(镇)对津巴布韦烤烟KRK26进行了大规模示范种植,对KRK26生育期记录、生物学性状、自然发病情况和经济效益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津巴布韦烤烟品种KRK26大田生育期131 d左右,株式筒型,株高达到134 cm,有效叶片数多,腰叶长和宽极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发病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突出,产量达到2 924.85 kg/hm2左右,产值可达52 314.0元/hm2,中上等烟比例达到90%左右,达到优质适产要求,尤其比较适宜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普洱不同生产区域烤烟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普洱地区发展特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云烟97、KRK26、NC297和云烟85为参试品种,在4个乡镇(墨江县联珠镇、景东县安定乡、景谷县永平镇、镇沅县勐大镇)对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指标(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等)和烟叶品质进行了综合考察。结果显示:在墨江县联珠镇,以NC297综合表现最优;在景东县安定乡,云烟97和云烟85综合表现较优;在景谷县永平镇,NC297和云烟85综合表现较优;在镇沅县勐大镇,云烟85和云烟97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并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溪蟹科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不同种类间的亲缘关系,探究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溪蟹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同时为溪蟹科的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种龙溪蟹属(Longpotamon)代表种的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18种溪蟹科COI基因全序列,利用MEGA X计算其碱基组成、保守位点和遗传距离,采用MatGAT 2.02进行多序列相似性比较分析,并以PhyloSuite构建贝叶斯树(BI)和最大似然树(ML),探究溪蟹科物种内部的亲缘关系。【结果】20种溪蟹的COI基因序列全长1534~1539 bp,连续编码511~512个氨基酸残基,所有物种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碱基含量略有不同,分别为35.9%~40.7%(T)、16.4%~20.2%(C)、26.8%~28.9%(A)和14.7%~17.2%(G),呈明显的AT偏向性。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577和98个变异位点,表明密码子存在简并性。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遗传距离、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长安龙溪蟹(Longpotamon changanense)与龙溪蟹未定种(Longpotamon sp.)的亲缘关系最近。虽然采用不同方法基于不同数据集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在拓扑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所有树型均显示龙溪蟹属(Longpotamon)的小龙溪蟹(L.parvum)并未与该属其他物种聚类在一起,华溪蟹属(Sinolapotamon)、近溪蟹属(Potamiscus)和小石蟹属(Tenuilapotamon)物种也散布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不同分支中,暗示这些物种在分类鉴定上为非单系群,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结论】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173,均具有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异位点,即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可作为溪蟹科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普洱地区主栽烤烟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国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5、云烟87、云烟97、K326为试验材料,在云南普洱烤烟产区6个试验点上,比较了农艺性状、经济指标(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等)和烟叶品质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各试验点各品种差异较明显,综合表现较好的分别是:景东县安定乡,云烟97和云烟87;景东县文井镇,云烟85和云烟97;墨江县鱼塘乡,云烟87和云烟97;思茅区云仙乡,云烟85与云烟87;镇沅县田坝乡,云烟97和云烟87;镇沅县振太乡,云烟97和云烟85;6个点中,云烟97、云烟87、云烟85分别在5个、4个和3个点上综合表现好,而K326表现均差。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CaCl2和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烟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两种外源物质对该抑制的缓解作用,并对其生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烟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下降,萌发种子的细胞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经外源CaCl2和甜菜碱溶液浸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萌发种子的细胞膜透性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降低,外源CaCl2和甜菜碱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烟草种子的萌发,缓解作用与其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2.5 mmol/L CaCl2和5mmol/L的甜菜碱总体效果较好,而10mmol/L的CaCl2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