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培育出的草坪草新品种武陵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L.cv.Wuling)作为研究对象,该品种登记号为2016004。通过对武陵假俭草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光能变价离子钛、吲哚乙酸、萘乙酸、生根粉)及尿素,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调节剂及尿素对武陵假俭草单株的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究提高武陵假俭草草坪质量的最佳方法。结果如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尿素对武陵假俭草生长、成活及生理指标均有明显作用。对武陵假俭草喷施1/400倍离子钛、40μg/mL萘乙酸、4%尿素、100μg/mL生根粉、70μg/mL吲哚乙酸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武陵假俭草单株的成活率,促进植株的生长,增加分蘖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综合来看,1/400倍离子钛、40μg/mL萘乙酸、100μg/mL生根粉相比其他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3.
4.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7.
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病级分类方法对抗病性分类。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3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0%和50%;对大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4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40%和50%;对褐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对小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多数品种对青贮玉米4种病害抗性表现较好,可从青贮玉米供试材料中选用优良抗病材料用于四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物候期、形态特征、越夏性、越冬性及抗病虫害能力为观测指标,系统研究了19种多年生观赏草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蒲苇属、芒属、狼尾草属等13种暖季型观赏草中除蒲苇、矮蒲苇、花叶蒲苇四季常绿外,其余草种均在11月末枯黄,次年3月初返青;除白美人狼尾草每年6月和10月2次开花外,其余草种只开花1次且花期均集中在7~11月,花期较长。蓝羊茅、细茎针茅、金叶苔草、细叶苔草、金边阔叶麦冬和黑麦冬6种冷季型观赏草中,细茎针茅和蓝羊茅夏季休眠,其余草种四季常绿;黑麦冬不开花,其余草种花期均集中在3~5月,花期较短。在成都地区19种观赏草除蓝羊茅越夏性差、死亡率高外,其余草种均能适应成都地区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选育优良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资源对于补充牲畜冬季饲草,绿肥还田,提高谷物产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在对四川省内金花菜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30份样本种子,经播种栽培,测量了植株高度、生物量、种子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菜种质间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范围为9. 03%~59. 85%; 7个农艺性状可归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 943%,最大程度地反映了30份金花菜资源的农艺性状特征,其中植株鲜重、干重和种子产量(带荚)是金花菜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植株鲜重、干重与株高、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6,P0. 01);采用平方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法将30份金花菜资源分为3类;四川境内野生金花菜种质资源丰富,其中,SAG15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质品种开发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