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科学院普通遗传学研究所动物遗传研究室主任兼遗传学史部主任扎哈洛夫博士来华访问期间,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邀请做了学术报告。受报告人的委托和请求,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邵启全研究员根据报告的内容,补充整理成这篇文章,为对文章负责起见,经商定共同署名。 相似文献
2.
对1553个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基因型致瘤及基因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15个菌系中筛选出7个对大豆致瘤效果较好的菌系。找出了大豆结瘤较好的条件。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和栽培大豆(G.max)的1553个基因型做了引瘤实验,从中筛选出94个结瘤基因型。从瘤组织中诱导出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鉴定证明,上述瘤来源的愈伤组织中有一部分含有胭脂碱。它们分属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成功地实现了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3.
4.
5.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外值体能被含Ti质较载体的根癌农杆菌感染,目前已得到转基因的愈伤组织.该载体带有一个嵌合的npt-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基因和一个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经胭脂碱测定和DNA分子杂交实验表明,外源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已导入芹菜细胞. 相似文献
6.
7.
8.
9.
1会议概况第七届国际大麦遗传学报告会及第五届国际燕麦学术代表会于1996年7月29日至8月7日在加拿大中西部的萨斯喀彻温省的萨斯卡吞市召开c萨斯喀彻温大学是这次会议的东道主,该大学的哈维教授担任了大会主席c萨省土地肥沃,地处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加拿大的粮食主产区。萨斯喀彻温大学云集了加拿大的知名教授学者。加拿大国家种子库将由首都握太华迁移到此地。加拿大国家重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一加拿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就设在大学的校园内。可以说萨市是加拿大农业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心。萨斯喀彻温省全省人口100万,萨斯卡吞市人口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细胞学鉴定和同功酶分析等方的,研究了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种的分类系统问题.本文所列事实支持了把二棱野生大麦(Hordeum spontaneum C· Koch)作为真正的野生种,把六棱瓶型野生大麦、六棱无柄野生大麦和六棱裸粒野生大麦划为一个种,即六棱野生大麦〔H、agriocrithon (E. Abegr Shao)〕(以下分为三个变种)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先后发现了栽培大麦(Hordaum vulgare L. )的近缘野生大麦.Koch (1848)在中东地区发现了碎穗二棱大麦(H. spontaneum C. Koch)〔18、20〕.后来,人们相续发现了它的三个变种,Var. ituaburense (Boiss) Nabelek, Var. ischnaturum (Cosson) Thell和Var. Proskowetzii Nabelek. Abeng (1938)间接地从我国西藏和四川西部找到了碎穗六棱大麦,命名为H. agriocrithon. E. Aberg 〔10,11〕. Bakhteyev (1956)在中亚发现了六棱瓶型野生大麦,命名为H· lagunculiforme Bakht〔12〕,他于1962 年把它归属于二棱野生大麦的一个变种〔13〕邵启全等(1975)〔1〕报道我国西藏和川西有广泛分布着以上野生大麦的同时,还报道了新发现的六棱裸粒野生大麦,H· agrioorithon Var. nudum shao.然而,人们对以上野生大麦做过不同的分类系统,彼此间分歧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把栽培大麦的所有近缘野生大麦都归于栽培大麦一个种内.〔4,14,15,16,17,21〕.二、把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大麦分为三个不同的野生种,〔5,13,20〕即二棱野生大麦种,瓶型野生大麦种和六棱野生大麦种.三、把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大麦分为两个不同的种〔2,3,11〕即二棱野生大麦种和六棱野生大麦种.以往对近缘野生大麦的分类主要依靠它们分布调查形态特征和杂交实验.本文则用栽培大麦及其各种近缘野生大麦为实验材料,用细胞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这些材料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