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初步建立了一套混合溶剂提取、中性层析氧化铝小柱净化及GC/ECD和GC/NPD分析的腐败生物样材中毒鼠磷的检验方法。GC/ECD的检出限为1ng;GC/NPD的检出限为20ng。  相似文献   
2.
注入剖面五参数测井是当前大庆油田应用最广泛的生产测井项目之一,一次测井完成伽马、流量、磁性定位、温度、压力5个参数测试,在应用资料时主要关注同位素结果反映的小层吸水状况,经常忽视流量信息。流量可以确定水嘴吸入量、分析管柱工具工作状态,尤其在判断管柱工具异常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通过介绍流量资料解释方法,结合流量曲线的变化阐述了如何识别管柱工具异常。  相似文献   
3.
作者首先分析了现有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城镇规划应如何塑造景观特色并将丰富的自然景观纳入规划中来;还提出了规划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搞好城镇规划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谷子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h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寻找与不育基因Msc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构建了Msch不育/可育近等基因系(NILs),通过对400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AFLP标记(P17/M37224和P35/M52208),与不育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1 cM和1.4 cM,而且位于不育基因的同一侧,标记间相距0.7 cM.这两个AFLP标记可有效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5.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内保存的55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是丰富的,不同的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通过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种质105份,抗小宽病资源17份,抗丝黑穗病资源151份,抗矮花叶病种质23份,这些抗源有的具有多抗性,抗两种以上病害的种质有47份。筛选出的抗源可提供育种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利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大从地方品种中发掘和改良、创新种质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遗传剖析可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干旱胁迫下的稳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分别与自交系掖478和齐319进行杂交,构建了两套F2:3群体(分别记为Y/H和Q/H)。在正常水分灌溉和干旱胁迫下对穗长、穗粗、轴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等7个穗部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单环境分析和相同处理水平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2个群体的亲本及F2:3家系的各性状值均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且穗粒重与穗长、穗重、穗粗呈正相关。在干旱胁迫下和正常水分条件下,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共定位到75个玉米穗部性状QTL,其中Y/H群体共定位了20个QTL,分布在第1、第2、6、第5、第7、第10染色体上;Q/H群体共定位了55个QTL,分布在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第10染色体上;但是在干旱条件下两群体分别只检测到4个和19个QTL,明显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数目。通过联合分析只检测到3个QTL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和6对QTL存在上位性互作效应,说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同时还发现,Y/H群体在正常灌溉与干旱条件下检测到2个一致性的QTL,分别是qKRE1-5-1和qKRE1-7-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6.15%~19.48%;Q/H群体检测到3个一致性QTL,分别是qKRE2-5-1、qGW2-10-1和qKRE2-3-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7.14%~16.65%,说明这些QTL受环境影响较小,能够稳定遗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区间应用于玉米穗部性状抗旱性改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732个夏谷杂种一代与其双亲的抗锈性关系,结果表明夏谷杂种一代的锈病发生偏感锈亲本,特别偏向于感锈的母本。在选配组合时应选用抗锈的亲本,选育抗锈的雄性不育系对选育抗病高产杂交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结合利用高度雄性不育系配制强优势两系杂交种,根据育种目标及其亲本与杂种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组合后代的不育株,利用其不育基因所控制的不育性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育种方案,使杂优、常规育种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育种效果。1、实施利用单个高度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作用完成几个优良品种聚合杂交的品种改良育种方案选育出矮秆耐密型品种麦谷1号。该品种用矮秆不育系桂741作为聚合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紫云冰脆李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与组成特征,了解其营养成分和价值,为紫云冰脆李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云冰脆李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紫云冰脆李果皮和混合样品(除核外的带皮果肉)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B族维生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HPLC法可较好地分离紫云冰脆李果皮和混合样品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组分。其中,紫云冰脆李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果皮以葡萄糖含量最高,果糖次之,共占总糖的66.41%;混合样以蔗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共占总糖的59.72%。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和莽草酸,果皮和混合样均以苹果酸为主,分别占总酸的87.66%和87.38%;B族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B1、B2、B6和B12,果皮和混合样均以维生素B12含量最高,分别为33.53μg/g和36.99μg/g,其中,除果皮维生素B6显著高于混合样外,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玉米杂种后代创新种质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目前,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交种95%以上是单交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探索从杂交种后代中高效发掘分别适合作父本和母本材料的方法,对于提高杂交种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玉米育种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爆裂玉米杂交种JB1的F_1代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玉米全基因组范围内SSR分子标记,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杂交种种皮和胚进行基因型检测,筛选多态性SSR分子标记,明确相应父、母本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选取10条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对F_2及后续2个世代的分离群体进行逐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后代材料可分为3组,即类父本材料、类母本材料和中间型材料。为了进一步评估所选材料的杂种优势恢复程度及在育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F_4代对类父本和类母本两组材料配制了组内、组间杂交组合;同时,利用3个测验种与基于分子标记选择获得的类父本材料、类母本材料以及在早代通过育种经验选取的优异材料进行测交试验,对最终获得的2 780个各种类型组合在北京顺义和河北蔚县2个不同环境下进行产量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显著提高了分离后代中材料的选择效率,F_4代辅助选择材料中,类父本材料与父本的相似度最高可达79.5%,类母本材料与母本的相似度最高可达73.7%,显著高于随机选择条件下的亲本相似度均值。不同类型辅助选择材料间保持了较大的遗传距离,最大可达86%。F_4代材料相互组配,不同亲本类型辅助选择材料组配的杂交种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同类型辅助选择材料组配的杂交种。测验种组配的测交组合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中与类父本材料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产量显著高于与类母本材料及早代通过育种经验选取的优异材料组配的测交组合,且存在产量超过原杂交种最大值的组合。【结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作为辅助选择手段,从杂交种资源中发掘优异育种材料、开展种质创新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杂交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