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退笋的营养分析及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是我国的主要竹种之一,毛竹笋是南方地区主要的林源蔬菜,然而毛竹退笋是影响竹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仅有部分退笋用来加工笋干,大量的退笋没有得到利用.试验利用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毛竹退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以期开拓退笋的利用.结果是,毛竹退笋的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低于健壮笋;退笋的蛋白含量为6.03%~6.97%,高于健壮笋;退笋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健壮笋,尤其是Asp、Ser、Tyr3种氨基酸;退笋中草酸明显积累;退笋富含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结论是:毛竹退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可加工成竹笋食品.  相似文献   
2.
以脱脂大豆粉(SF)为原料制备豆粉标签胶,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包括液料比、尿素加量、交联剂加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豆粉标签胶黏度、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对标签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豆粉标签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m(水):m(SF)为3.0:1.0,尿素加量100%,交联剂加量4.5%(占SF质量),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1.0 h。此条件制备的豆粉标签胶黏度为32450mPa.s,粘接力177 N,耐常温水性(20±2)℃≥104h,远高于标签胶行业标准规定的72 h要求。FT-IR分析表明,加入交联剂后,大豆蛋白在波数为1 168 cm~(-1)处产生新特征峰,这可能是该研究豆粉标签胶具有较佳耐水性能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实验通过野外调查和萌发试验对杭州西溪湿地经济竹林的种子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经济竹林种子库中共出现14科26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大戟科、玄参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呈下降趋势。其种子库中有劣性杂草如一年蓬和蒲公英,并占有优势。竹林地10~15 cm土壤的板结和贫瘠是种子量稀少的主要原因,竹林大部分是在干扰和干旱生境下萌发的草本和灌木种子库,亦有永久种子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早竹覆盖栽培的衰老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覆盖时间不同年龄竹林的内源激紊、营养和C/N的变化,揭示早竹覆盖栽培衰老生理机制,丰富植物衰老理论和指导退化竹林更新复壮.结果表明:1)覆盖促进早竹衰老是从竹鞭衰老开始的,与竹叶关系不大.2)根部GA3/ABA、IAA/ABA、(GA3+IAA)/ABA激素比值调控竹子衰老,(GA3+IAA)/ABA降低到一定阚值时触动竹鞭的衰老,反之,比值高抑制衰老;且以GA3/ABA为主,IAA/ABA为辅;而不是一般植物根部CTK合成量减少和向地上部分运输减少所致,CTK不是主要的衰老抑制型激素,没有参与早竹激素衰老调控,显示早竹衰老激素调控机制的特殊性,这是由竹子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3)早竹衰老不是由于营养亏缺和C/N比值的升高所引发,C/N比值的升高是激素调控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竹子衰老的原因,竹子的衰老是由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5.
广宁县竹子资源培育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宁县竹林资源及其分布进行了概述,探究了广宁县主要乡土竹种:青皮竹、茶秆竹的培育技术.分析了广宁县竹林资源的应用情况,试图阐明今后一段时间内广宁县竹林资源的研究方向和利用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竹子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竹苗密度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形态指标随竹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则以2鞭段处理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3鞭段、对照、4鞭段处理;(2)光照处理美丽箬竹形态指标总体上随光照减弱而逐渐减小;(3)养分处理条件下,梯度2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4)水分处理条件下,间隔6 d浇水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发生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竹子无性系种群生长拓殖能力的差异;(2)多因素藕合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种群生理生长与生态行为及其形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态适应机制与策略,在新造3年雷竹林中,设置覆盖和不覆盖样方,于竹林覆盖盛笋期,进行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邻覆盖与未覆盖竹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竹林F3、F6样地与相邻未覆盖竹林气孔导度(Cond)差异显著;覆盖竹林Pn、Cond、Tr、WUE平均水平高于未覆盖竹林,Ci平均水平则低于未覆盖竹林;Pn与Ci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on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690,但相关并不显著,Ci与Con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Tr、Ci是Pn的重要影响因子,Cond是相对重要影响因子。结论认为:竹林覆盖出笋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总体不显著,雷竹林冬笋产出主要还是依靠竹林种群的营养储存;覆盖竹林生理整合作用不明显,一是竹林造林时采用的是独立克隆片段和分株,随着竹林郁闭,覆盖与未覆盖竹林相接地段不一定会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络的地下茎结构;二是竹林经营过程中的施肥及翻土整地可能会造成竹鞭断脱,导致竹林地下鞭茎克隆片段化,为更好地揭示竹林种群生理整合作用及其机制,需进行种群控制性试验,以进一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为现代竹林可持续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给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分别对覆盖0、3、6、9 a和12 a雷竹林光合性状和光响应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净光合速率(Pn)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6 a时显著减小;气孔导度(Gs)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覆盖9 a时显著减小;覆盖6 a后竹林胞间CO2浓度(Ci)均高于覆盖0、3 a竹林;蒸腾速率(Tr)总体随竹林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3 a时即显著减小;竹林水分利用效率(WUE)以覆盖3 a竹林最高,覆盖12 a竹林最低;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竹林光响应过程中,光合有效辐射(PAR)达20 μmol·m-2·s-1后,覆盖3 a竹林Pn均高于其他竹林,PAR升高至400 μmol·m-2·s-1后,各竹林Pn以覆盖12 a竹林最低;覆盖3 a竹林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大,覆盖12 a竹林最小;覆盖0 a竹林光补偿点(LCP)最低,覆盖6 a后竹林LCP均在10.000 μmol·m-2·s-1以上;覆盖6 a竹林光饱和点(LSP)最高,达737.703 μmol·m-2·s-1。结论认为:覆盖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制约作用,覆盖时间越长,竹林越难以形成可持续生产力;竹林覆盖至第6年,光合生理发生显著减弱,竹林种群受覆盖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养竹以更新竹林和采取有效的竹林恢复措施,同时,要重点开展竹林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9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各竹种第1年竹根生物量,第2年竹鞭、竹根、竹叶生物量显著影响了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P<0.05);2)以5~6 cm长育苗小鞭段为基本统计和比较单位,大叶竹种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第2年总生物量高达36.51±2.13 g,小叶竹种翠竹(Sasa pygmaea)第2年总生物量仅15.36±1.34 g,两者差异显著(P<0.05);3)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us)等大叶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明显高于菲白竹(Sasa fortune)、翠竹等小叶竹种(P<0.05)。研究发现:1)竹子在不同更新世代出现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使竹子种群快速拓殖;2)大叶地被竹种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率均明显大于小叶地被竹种,在一定生长期与环境条件下,大叶地被竹种环境适应能力可能高于小叶地被竹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