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豆种子的繁育质量,不仅仅是指繁育大豆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大豆种子标准,而且,还要在繁育种子的成熟度、整齐度、均匀度、色泽、光泽以及是否带有病虫杂草的侵染源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要求。对此,大豆种子的繁育质量,在大豆种子生产过程中应有及其严格要求。高质量大豆种子能提高大豆种子田生长的抗逆性、抗病虫草能力,促进大豆高产稳产,生产的大豆种子优质,用途广泛;而劣质大豆种子,在大豆种子田生长过程中,其抗逆性、抗病  相似文献   
2.
介绍龙江县为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采取番茄与红小豆套种间作,所形成的一种套种栽培模式及其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谷子品质育种进程,以晋谷21号(以籽粒色泽金黄闻名)为父本、GBS(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获得杂交F2群体籽粒,进行米色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以期找到影响米色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测定了F2杂交群体109个单株的12个田间农艺性状,即株高、穗长、第三节间粗、第四节间粗、节间数、倒一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穗下节间长、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以及脱米前单位容重、脱米后单位容重和颜色的蓝黄值b值3个米色品质相关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米色与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脱米后的单位容重与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4,结果暗示,谷子脱米后单位容重越大米色越好。研究初步探索了谷子杂交群体籽粒米色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为谷子米色品质育种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种栽培宁丰系苹果试验研究,阐明宁丰系苹果引种栽培关键技术环节,了解宁丰系苹果的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及生长表现,为以后更广泛地开展推广宁丰系苹果引种栽培积累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采用边缘型孔式排种器或窝眼式排种器,玉米则多采用勺轮、指架、气吸平面多孔盘情况,结合传统排种器在充种、清种过程中伤种情况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能够满足黑龙江省的玉米单条、大豆双条作物播种农艺要求的排种器。以排种器的作业速度、风压为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排种合格指数、漏播指数的数学模型,分析此排种器对排种质量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当排种器风压为6. 61k Pa、作业速度为6. 82km/h时,排种作业性能最优,其合格指数为94. 41%,漏播指数为3. 67%。该排种器工作不伤种,排种性能综合指标超过90%,工作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人工养殖花卉不方便、不卫生的弊端,设计了一款可以应用于室内的全自动智能营养液培植花盆。该花盆由光照强度检测与补光灯控制系统、自动补水系统、太阳能储电系统及自动旋转系统4个部分构成。光照强度的检测由光照传感器感应,单片机输出控制LED灯的开关及盆体是否旋转等信息;太阳能储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转换电能用于提供整个系统的部分电能;自动补水系统和自动旋转系统是借助于时钟芯片,通过软件程序设定定时喷洒营养液及向光旋转。绿植无土栽培试验表明:植株在后期生长的形态指标要优于传统土培与基质养植。此研究结果可为智能无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通辽市沙漠化起因、特征 ,并提出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通辽市林种进行最优设计,旨在决策时合理安排全市的林业生产和取得最大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森林综合效益,为确定最佳的林种比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哲里木盟沙漠化特征及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哲里木盟沙漠化类型、特征,提出相应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粮库火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和存储安全,结合新型物联网技术,设计了粮库火灾预警系统。为此,结合ZigBee、GPRS与无线传感技术等,基于最小二乘法(OLS)对各节点传感器动态采集的离散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温湿度等参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粮仓内温湿度等参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评估火灾发生的风险,达到全天候预警、节约人力、财力支出的目的。通过模拟试验验证,该预警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