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穿我县的成昆铁路两侧,夹竹桃甚多。耕牛在夹竹桃丛中放牧或喂给从那里收割的饲草,容易吃进混在青草中的夹竹桃叶而中毒,甚至死亡。此病仅在观音乡每年就有10多例。过去治疗这种病,我们常用葡萄糖、维生素C、阿托品混合多次静脉输液,疗程4~12天,往往出现继发病,病情恶化。治愈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经济林树种,在辽西已有几十年的栽培历史,并以其耐旱、耐寒、经济效益高而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梯田杏农间作是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土地资源,实现立体种植的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但如何做到优化配置、高产高效,仍然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指标、生长状况、土壤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 ,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经济效益。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林冠截留量提高 8.6 6 % ,饱和持水量增加 315.8% ,相对湿度提高2 .5% ,有机质含量提高 11.7% ,减轻容重 0 .2 g/cm3,林分病虫害明显减少。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 14.9%、2 2 .9%。  相似文献   
4.
章对辽西半干旱区杏农、枣农复合模式中林木与农作物占地比例、系统组分构成以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模式树木生长状况、遮荫规律、根系分布、生物量等因子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了梯田壁单行栽植大扁杏、坡耕地串芾栽植大枣为辽西半干旱区果农复合经营的最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5.
6.
辽西地区油松柠条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5年引进了柠条与油松进行带状混交。通过对油松柠条的生长、土壤等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 :混交林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的效益。油松柠条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 ,相对湿度提高 0 .4 % ,林内温度下降 0 .5℃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0 .0 3% ,减轻容重 0 .0 6 2g/cm3,林分虫害明显减轻。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利润率和产投比分别达到174 .6 8和 2 .75。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功能和结构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学生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同时介绍了本系统的技术关键与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茶毒蛾黑卵蜂成蜂存活率、产卵量和子代性比的影响,以及成蜂在极端低温和高温下的死亡问题。对该蜂的繁殖利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4种造林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各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认定,火炬树、卫茅、荆条、紫穗槐光合作用较强、耐阴性好,是油松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0.
优良灌木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引进西部沙樱等8个优良灌木树种在辽西地区进行物候期、生长规律、抗旱性、抗寒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之间差异较大,美国李、银水牛果、欧李、北美稠李等4种灌木生长表现良好,生长快,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