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施肥方式和肥料自身问题2个方面详细综述了肥料致害的类别、机理、表征及防治对策,以期在肥料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的大环境下给肥料生产企业合法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并为农民朋友们远离肥害、避免粮食产量蒙受损失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
2000年7月份,泗阳某个体鹧鸪养殖场,鹧鸪突然发病。发病鹧鸪排白色水样稀烘,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沾污,食欲停止,羽毛蓬松.翅膀下垂,头垂地,闭眼呈嗜睡状态,病程3~7d,严重者衰竭死亡。雏鹧鸪死亡率约为10%。现将其诊断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例分析,介绍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形成和操作规程,以及预警分析结果在药剂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镉胁迫下施加镧对水稻中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缓解水稻镉毒害及降低环境中镉对作物的危害提供有效方法,也为利用稀土元素减轻水稻的镉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方大面积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湘早籼46、湘晚籼12、早籼788、早籼802、扬稻6、湘早143、中早27、赣晚籼34)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施入0.2 mmol/L氯化镧(LaCl3)的方法[对照(CK)未施LaCl3],对比分析施入镧后不同水稻品种在2μmol/L氯化镉(CaCl2)胁迫下根部和地上部对钙、铁、镁、锌和钾5种矿质元素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入LaCl3可促进多数水稻品种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其中湘早籼46的地上部铁含量升幅最高,较CK显著升高80.12%(P<0.05);施入LaCl3对多数水稻品种根部的钙、铁、锌吸收均起抑制作用,除扬稻6的钙含量、湘晚籼12的铁含量和中早27的锌含量高于CK外,其他品种的钙、铁、锌降幅分别为7.61%~35.84%、7.09%~42.01%和10.23%~55.27%.LaCl3处理提高了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大部分品种对钙、铁和锌元素的转运系数表现为LaCl3处理高于CK.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aCl3处理降低了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结论]镉胁迫下施加镧可抑制多数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对钙、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并降低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而缓解水稻的镉毒害.  相似文献   
6.
张伟  秦朔  张亚东  郑炜博  范路  杨秀丽 《油气储运》2020,(12):1401-1407
针对胜利油田在用水套炉存在热效率低、过量空气系数大、负荷率低的问题,采用水套加热炉校核及调风计算程序,计算了负荷率、过量空气系数、污垢热阻与水套炉热效率的关系,反算了当前运行水套炉的污垢热阻。分析发现:负荷降低,散热损失增加、排烟热损失降低,两项总热损失变化不大,水套炉热效率受负荷率影响很小;过量空气系数增加,排烟温度随之增加,两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水套炉热效率快速降低;在运水套炉污垢热阻明显偏大,致使水套炉排烟温度、水浴温度明显高于理论计算值,导致水套炉热效率低下。提出水套炉提效的关键措施:及时清洗污垢、定期更换炉水、加装烟气分析仪、更换自动调节燃烧器。  相似文献   
7.
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表型观察与室内考种试验,对自然发病状态下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系)和粳稻恢复系 R161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系)被侵染后的症状存在差异,常规粳稻宁1707、宁1818、镇稻88和南粳9108被侵染后表现"干尖"和"小穗头"症状,粳稻恢复系R161只表现"干尖",不表现"小穗头"症状,且"干尖"的位置不同,分别位于剑叶叶尖,整片剑叶及倒二叶。供试材料被水稻干尖线虫侵染后均能抽穗,但是株高、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R161被干尖线虫侵染后,不同发病部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整片剑叶干枯扭曲的稻穗受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我国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规律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真系秋光A, 研究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稻16个性状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1) 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在抽穗期、千粒重2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正效应, 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及8个品质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 不育细胞质效应与相对效应的分析结果基本  相似文献   
9.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研究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精米长和长宽比外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糙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和精米厚等性状则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粒型和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影响,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则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除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食味值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外,其他性状多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同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且多数性状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供试材料中,不育系以95122A最好,香粳8016A次之;恢复系以J16最好,R187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转入bar基因的籼稻半矮秆材料9311HR的BC3F2中发现了1株高秆突变体9311HR-T,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野生型9311HR增加60.8%和71.5%,其高秆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以9311HR-T与02428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将9311HR-T高秆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472和RM1387之间,距RM472和 RM1387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6 cM和12.3 cM,该基因暂命名为D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