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主要感染昆虫等节肢动物,是一类革兰阴性共生细菌。为探讨昆虫纲共生菌Wolbachia的系统发育,研究Wolbachia基因组中进化速度较快的外膜蛋白基因wsp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该基因的GC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等指标。结果显示:昆虫纲共生菌Wolbachia的w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均不强,昆虫纲不同目间共生菌Wolbachia的wsp基因碱基组成及ENc值差异较小;多数基因数据点沿标准曲线或在其附近分布,突变对碱基组成的影响较弱;18种由多个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中有11种氨基酸的偏好性密码子在昆虫纲7个目及对照蛛形纲1个目间均相同,有2种氨基酸的偏好性密码子在7个目间相同,这些密码子均以A/U结尾;供分析的140个wsp基因中仅编码6个半胱氨酸(Cys);对应分析中第1、第2向量轴贡献率均不高,分别为13.53%和12.49%,均与碱基组成(GC1、GC2、GC3)显著相关。综合各项分析认为,Wolbachia的w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不具有宿主分类特异性,密码子使用模式主要受碱基组成影响,而碱基组成主要受选择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吉林、黑龙江等省均有发生。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黑色,具有蝇类的一般特征,头部覆金黄色或淡黄  相似文献   
4.
柞蚕雄蛾粉降血糖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义仁  刘梅  孙影  才冰  秦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5-85,145
研究了柞蚕雄蛾粉对实验鼠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用添加4%的柞蚕雄蛾粉饲料饲喂高血糖鼠7 d后,雄小鼠血糖值降低23.1%,达极显著水平(p<0.01);雌小鼠血糖值降低10.4%,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柞蚕雄蛾粉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蒿柳扦插模式、树型养成的探索,开展春柞蚕“半龄式”和“全龄式”蒿柳养殖技术研究,调查并统计柞蚕幼虫保苗率、全龄经过时间和蚕茧产量。结果表明:0.5~2.0 cm直径的蒿柳进行直接扦插,成活率在98.0%以上;而用生根剂浸泡后扦插,成活率为100%。采用株距30 cm,墩距4 m,每墩3株,“W”型扦插,通过剪梢后的树型养成,能够显著增加枝条数量,提高柞蚕饲养效率。采用“半龄式”和“全龄式”蒿柳养殖能够显著提高柞蚕养殖过程中的幼虫保苗率,达60%以上,减少了劳动强度并增加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6.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危害柞树果实(橡实)和嫩芽的主要害虫。基于探索害虫的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机制的目的,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昆虫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序列分析表明: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的mtDNA 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7bp(不同橡实象虫样本获得的目的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包括GU945544、GU945545、GU945546),共编码228个氨基酸;mtDNA COⅡ基因表现出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不同位点碱基的使用也存在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mtD-NA COⅡ基因的碱基颠换数总体上高于转换数,颠换主要发生在A←→T间,转换主要发生在T←→C间。遗传变异分析表明,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39.7%,氨基酸突变率为30.3%。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间的COⅡ基因系统进化树,各物种间的拓扑关系虽然稍有差异,但系统进化关系却完全一致,即物种间分别以所在的属聚在一起,形成Curculio、Ceutorhynchus和Peritelus3个属群,其中Curculio属和Ceutorhynchus属的系统进化关系较近,二者聚在一起形成一大支,而Peritelus属单独形成一支。  相似文献   
7.
针对柞蚕产业对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和目前培养环节中存在的过于注重研究而疏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结合柞蚕产业现状,探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中国国情创新能力、东北乡村振兴服务能力“三位一体”知识架构的创新型柞蚕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满足柞蚕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该模式在团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施,使团队研究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论文撰写、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研究柞蚕热休克蛋白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解析柞蚕对高温的应激反应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克隆了2个热休克蛋白70基因Ap HSP70-1(Gen Bank登录号:KR821069)、Ap HSP70-2(GenBank登录号:KT225460),2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均为1 905 bp,编码634个氨基酸,蛋白质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诱导型热休克蛋白,其序列N端为高度保守的ATPase功能域,C端为多肽结合功能域,是差异位点的主要分布区域。Ap HSP70-1和Ap HSP70-2蛋白之间的序列相似度为86.91%,二者与Ap HSC70蛋白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71.82%和70.14%。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高温(43℃)诱导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Ap HSP70-1、Ap HSP70-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p HSC7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大;相对于Ap HSP70-2,正常环境下Ap HSP70-1在柞蚕蛹各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热激后被诱导表达。qRT-PCR检测高温(43℃)诱导处理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的Ap HSP70-2表达量上调了6.32倍,Ap HSP70-1的表达量上调了4.18倍。推测克隆的2个Ap HSP70基因在柞蚕应对热激胁迫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1):94-96
柞园又称柞蚕场或柞坡,柞园建设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柞园建设影响柞蚕营养条件及山区生态环境。柞树不仪是柞蚕的饲料树种,也是我幽重要的植被资源、绿化树种,同时还是…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