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油茶氮肥的科学使用以及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3个丛枝菌根(AM)真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设置4种氮浓度水平(0、3.75、7.50、15.00 mmol/L NH4NO3),探究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氮水平和AM真菌。【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C. etunicatum和F. mosseae对油茶根系的侵染率均先增加、后降低。接种和未接种油茶的株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随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75 mmol/L NH4NO3处理有最大值;地径呈上升的趋势。接种AM真菌对油茶株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与未接种油茶植株相比,在不施氮条件下,接种C. etunicatum使油茶株高提高了14.88%,优于接种F. mosseae处理(3.88%);施氮后,接种F. mosseae的油茶株高增幅显著高于接种C. etunicatum。在4种氮浓度下,接种F. mosseae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真菌,能够与大部分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其在依靠共生网络维系自身生长的同时,也能为植物提供大量所需养分、水分,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探究在施加外源有机磷的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油茶(C...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有机肥的作用和种类、特点来说明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对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集约化经营油茶的合理施肥和菌根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油茶和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0、10、50、100 mg/kg 4个施用水平的KH2PO4溶液处理,探究不同无机磷施用水平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油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玉米在播种至苗期、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及其综合防治方法,为适时、有效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雷竹根部分离其内生真菌并对其纤维素降解、植物病原菌抑制、铅的耐受能力等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刚果红平板培养基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植物病原拮抗菌.[结果]从雷竹根部共分离到35株内生真菌,其中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有7株;对油茶炭疽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5株,对毛竹枯梢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2株,对猕猴桃果腐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2株;对铅具有强耐受性的有11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两株具有良好潜在应用价值的内生真菌LZ031、LZ033进行鉴定,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芦竹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结论]雷竹根部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内生真菌功能多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油茶炭疽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江西省乐安老虎脑自然保护区的小磨菇属Micropsalliota进行分类研究,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棕色小蘑菇M. arginophaea、球囊小蘑菇M. globocystis和拟白色小蘑菇M. pseudoarginea。对标本材料进行了详实的宏观和微观形态描述和图解。基于ITS和nrLSU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验证了种菌形态学鉴定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种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林业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农林高校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江西农业大学林学实验班为例,论述了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明确了林学实验班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考核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为我校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