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林龄(16a、23a、34a、42a)、不同浓度(0.001g/mL、0.005g/mL、0.010g/mL、0.050g/mL、0.100g/mL)等方面研究了叶凋落物对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不同浓度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水浸液处理均抑制华北落叶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不同浓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苗高及地径的抑制作用均呈现:42a34a23a16a,随着浓度增加,不同林龄凋落物水浸液的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林龄落叶松水浸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0.100g/mL的42a落叶松凋落物水浸液抑制作用最强,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64%和68%,胚根和胚芽长分别降低54%和45%,苗高和地径分别降低55%和78%。  相似文献   

2.
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野外枯枝落叶和自身种皮的显著抑制;室内受控实验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和种皮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根的抑制作用最强(80.90%),种皮的抑制作用最弱(13.59%),而且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浸提液和根际土壤对幼苗生长(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自毒作用及针叶林自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强  阮晓  李兆慧  潘存德 《林业科学》2007,43(6):134-142
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避免种内竞争的机制.针叶树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在对其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天然针叶林经常会出现生产力下降和天然更新障碍等问题.除轮伐期、采伐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外,针叶树凋落物和根分泌物长期向环境中释放大量次生代谢物质,而自然生态系统的排毒解毒机制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过量积累,进而产生了自毒作用,这也是许多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就自毒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特点、作用机理、检测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针叶林自毒作用的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认为对自毒作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解决困扰我们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在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松种子发芽的生态学及其与种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徐化成  唐季林 《林业科学》1989,25(6):493-501
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油松不同种源及生态型的种子发芽与温度、光照、水分逆境和层积处理的关系。温度采用了5个水平:20℃,25℃,30℃,35℃(以上为恒温)和30℃/20℃(变温)。光照分为2个水平(有光和无光)。以PEG-6000的不同浓度组成水势逆境梯度:0,-2,-4,-6(bar)。层积处理的条件是以蛭石为介质,湿度为60%,温度为3℃,层积时间37天。研究结果说明,油松种子发芽要求的最适生态条件;20—25℃,有光,水分充足。30℃特别是35℃以上的高温,无光,水势低于-2(bar)均对发芽不利。不同种源和不同生态型种子发芽的差异表现在对上述逆境条件的敏感性和休眠要求的有无上。不同生态型种子发芽对高温和水分逆境的敏感性的顺序是(从最不敏感的开始):东北型、东部型、中部型、西南型、西北型、南部型。对无光敏感性的顺序(从最不敏感的开始):东部型、西南型、中部型、东北型、西北型、南部型。经层积处理后,南部型的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东部型略有提高,中部型、西南型无变化,而西北型和东北型则大为降低。可见,南部型的种子有明显的休眠要求,这是原产地冬季比较温暖湿润的种群,为了避免过早萌发,所进行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代谢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理功能,其重要作用是释放能量供各种代谢的需要。种子萌发过程中糖氧化降解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进行的,胚乳中的糖需经氧化分解才能为胚的生长提供可利用的能量,并为新器官、新组织的形成提供重要原料(傅道昭,1980)。种子萌发过程不同的呼吸代谢途径为胚的生长提供不同的能荷和还原力,呼吸代谢途径及强度的转变影响种子萌发的正常进行,因此研  相似文献   

6.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油松种子萌发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号、7号、8号各25ppm浸泡并包衣处理油松种子,同期进行发芽试验和播种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增加,酶活性增强,有机酸含量增加促进了油松种子的萌发,播种发芽率和发芽势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7.
混交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化关系,研究了分布于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的华山松(Prunus armandii)和锐齿栎(Quercus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响应,开展了6个温度梯度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油松种子萌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温度条件下,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水分条件下,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油松种子林生长结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种子林的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不同坡向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等技术措施,效果明显,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生长结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蜡蘑L.l、美味牛肝菌B.e、铆钉菇G.v、厚环乳牛肝菌S.g、褐环乳牛肝菌S.l等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油松幼苗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其生长的影响。3个月后取样测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程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对养分NPK的吸收。筛选出L.l、S.l、S.g是油松菌根化育苗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1.
油松过密林分,通过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生态环境,不仅可大大促进林木生长量,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材质,缩短林木成熟期限,而且还可有效控制和降低松毛虫危害,充分发挥林分的经济、生态两大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阐明油松侧枝的节间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了解当年生节间枝条和针叶的异速生长关系,揭示侧枝空间构型、活力和光合产物分配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本研究在35 a生油松林内选取了5株标准木的标准枝,通过枝条解析截取了372个节间,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油松枝条多分为3级,近90%的节间分布在2级和3级枝,直径生长周期为1~4 a、具有针叶着生和光合功能的节间占节间总数的83%;节间直径和长度均随枝级增加而显著下降,均随节间生长周期(或形成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后者在枝级间及枝级内的变异均远高于前者,后者受枝级和着生位置光照环境的影响明显高于前者。全枝70%以上的枝条生物量分布在1级枝节间,80%以上的针叶分布在2级和3级枝节间;1级和2级枝的生物量以枝条为主,3级枝以针叶为主。直径生长周期为1~3 a的节间生物量以叶为主,4 a的以枝条为主,4 a以上的以完全以枝条为主。当年生节间的不同特征变量间均成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而非成比例变化。【结论】节间是侧枝的基本单元,其数量、质量、生长发育及其在不同枝级和形成时间的变异,以及其主要构件的异速生长关系是影响侧枝空间构型、活力和光合产物分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林业工程中使用油松良种的必要性,油松良种基地建设是实现造林良种化的基础,对造林工程使用油松良种提出了新思路,并对油松造林良种化的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是城市绿化和荒山造林的优选树种,通过科学的育苗方法和栽种技术,能够充分提高其成活率,保证质量,达到最佳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宁省境内油松纯林内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效果差、效益低等现状,对宽甸县境内的油松纯林实施增植刺槐、山杏、蒙古栎、胡枝子等树种进行混交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混交25年后,林间树冠的截雨效果明显增强,枯枝落叶的厚度及质量增加,提高了土层中含水量,保持水土的效果增强,平均纯利润是油松纯林的1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油松梢小蠹 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 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油松针叶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当年生针叶为材料,对影响针叶束生根的冷藏时间、采叶时间、采叶部位、切基与否、培养温度状况、激素处理、培养液成分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地区,油松针叶束培养较适宜的采叶时间在11~12月份,以采当年生枝条中下部的粗壮针叶为好;采叶后冷藏30 d,有利于生根;在培养前进行切基处理生根效果更好;培养时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对针叶束生根极为有利。油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的适宜激素类型及其处理方式为:IBA+IAA(1∶1)以150 mg/L的浓度处理24 h;适宜的培养液成分及其浓度为硼酸45~60 mg/L+维生素B15~7 mg/L+硝酸铵30 mg/L+磷酸二氢钾20 mg/L。  相似文献   

18.
油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树木品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护和美化环境这两个方面。最近几年,油松病虫害的发生变得日益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针对如何防治油松病虫害和如何避免油松病虫害的出现,成为现阶段业内人员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针对油松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控水法和单因素试验设计,对两种针叶树种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 Carr.)幼苗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分别测定其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等4项抗旱生理指标,以评定两种树种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两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辐射松的降幅较大,两树种的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均有所增加,但辐射松的增幅较小,因此,辐射松的抗旱性能次于油松。  相似文献   

20.
人工油松风景林的林木分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西山林场的人工油松风景林13个林分中554株林木为研究对象,依据能反映单木形体特征的9个测树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等林木生长指标,构建林木个体美景度与形态指标、生长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并依此进行油松人工风景林林木分级。为了使生长指标更具有通用性,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生长势。结果表明:油松单木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值间呈多种规律变化,树高年均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值间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树冠体积、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幅年均生长量、冠长率、树冠伸展度和生长势与美景度值间呈正线性降低变化趋势;死枝树冠长度占树冠总长度比例与美景度值间呈负线性增加变化趋势。因此,非线性模型能从总体上较好地反映油松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间的关系。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可表征树木冠形、干冠协调性、生长和干形4个综合因子指数,并利用这4个指数构建美景度与单木个体质量特征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依据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测的单木美景度值和林木生长势,利用聚类和Topsis方法,将人工油松风景林分为景观主体木(Ⅰ)、景观有益木(Ⅱ)、景观有害木(Ⅲ) 3个等级,并进一步划分为景观提景木(Ⅰ1)、景观核心木(Ⅰ2)、景观辅助木(Ⅱ1)、景观潜力木(Ⅱ2)、景观有害木(Ⅲ1)和景观障景木(Ⅲ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