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研究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并证实这种生物碱对α-甘露糖甙酶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人工饲喂黄花棘豆中毒羊血浆的α-甘露糖甙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羊(p<0.01),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后,中毒羊逐渐康复,血浆α-甘露糖甙酶迅速恢复正常。经测定黄花棘豆及甘肃棘豆的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12%,0.021%。从而认为苦马豆素是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  相似文献   

2.
甘肃棘豆对山羊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只10月龄西农莎能奶山羊公羊按每日10g/(kg.d)的剂量单笼饲喂甘肃棘豆粉,18d后陆续出现中毒症状,精子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密度下降(最低达12亿/mL),畸形率高达29%;电镜负染色法观察其超微结构,发现精子顶体膨胀,半脱或全脱,尾梢松散;中毒精子顶体完整率(27.5%)明显低于正常精子(71.75%);用电镜超薄切片法观察精子的超微结构表明,细胞核,顶体及尾部中段线粒体空泡变性,细胞  相似文献   

3.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用升华法从甘肃棘豆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细针状结晶,经TLC、MP、IR、MS鉴定分析确定为苦马豆素,经计算甘肃棘豆中的提取率为 14μg/g。  相似文献   

4.
棘豆属植物及其有毒成分的中毒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中的生物碱提取、分离和鉴定后,证实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通过对两组小白鼠分别饲添加棘豆属植物粉和生物碱的中毒实验,发现两组小白鼠都发生中毒,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变化基本相同,表明生物碱是棘豆属植物中主要毒性成分,实验除采用常规H.E染色外,还应用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较细致地观察了小白鼠束棘豆中毒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疯草灵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16只藏系绵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对照组,每天以10 g/kg.BW的量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每只羊分别投服“疯草灵缓释丸”1丸、2丸和3丸,对照组不投服。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出现棘豆中毒症状后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试验前及试验期间每7 d采血1次,做血清酶学和血清生化指标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16~21天出现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出现症状的时间分别为:试验组Ⅰ33~48天、试验组Ⅱ75~77天、试验组Ⅲ75~77天;血清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第14天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14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显著(P<0.05);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组Ⅰ从第14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从第7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20只实验山羊每日按10 g/kg·w剂量通过永久性瘤胃瘘管投喂冰川棘豆,观察实验山羊临床症状.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解剖实验山羊,并取实质性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研究冰川棘豆对实验山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山羊在试验第15~18天出现轻度中毒症状,试验第33 ~39天出现重度中毒症状.肝脏、脾脏、大脑、小脑、肺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尤以小脑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剑喜  李丽  刘晔玮  黄新异  柳军玺  邸多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0+19226-19180,19226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试验组(甘肃棘豆水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其中试验组以最大给药量(6.0 g/ml,0.8 ml/20 g)对小鼠灌服7 d,每天2次。[结果]小鼠对甘肃棘豆水提浸膏的最大耐受量大于480 g/kg。在短时间内(7 d)大量饲喂甘肃棘豆不会引起小鼠死亡,肉眼也未见小鼠脏器有明显病变。[结论]为充分利用甘肃棘豆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9.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0.
将10 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 只,试验组羊按10 g·kg- 1·d- 1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草粉,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49 天,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球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而γ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 天起持续下降,白蛋白在试验初期降低,而在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白蛋白/球蛋白值(A/G)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或P < 0.01),说明中毒羊肝、肾等器官受损,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提取工艺改进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40 kH z超声波水媒处理甘肃棘豆草粉1.5 kg,代替传统的索氏提取法或溶剂冷浸法,水提液浓缩除杂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用稀酸水萃取,浓缩后的稀酸水萃取液用氨性氯仿萃取,浓缩氨性氯仿萃取液成浸膏,此浸膏经石蜡油浴升华得到24 m g白色晶体,经薄层层析检验,可初步鉴定为苦马豆素。此法不用柱层析,简化了苦马豆素提取的步骤,提取率为16 m 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S180肉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带有S180肉瘤的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甘肃棘豆生物碱低(0.25g/kg)、中(0.5g/kg)、高(1.0g/kg)剂量组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给药10d后,剖取瘤块、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计算抑瘤率及胸腺、脾脏系数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采用HE染色对肿瘤、肝脏、肾脏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SP法计p53阳性细胞数。【结果】以阴性对照组为基数,生物碱低、中、高各剂量组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对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5.85%,45.28%,51.89%和66.04%(P0.05或P0.01);生物碱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p53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胸腺和脾脏系数增长率及体质量增长率结果显示,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胸腺、脾脏和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花棘豆生物碱对体外大鼠卵黄囊胎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电镜技术 ,应用体外全胚胎培养 (WEC)方法 ,观察了黄花棘豆生物碱对大鼠卵黄囊 (YS)胎盘及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花棘豆生物碱质量浓度在 5 0 μg/ m L 以上时 ,YS血管分化程度明显减低 ,对胚胎器官形态学分化的影响有剂量反应关系 ;质量浓度在 2 0 0 μg/ m L 时 ,YS直径和畸胎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发现 ,剂量在 5 0 μg/ m L 以上时 ,YS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变短 ,胞质中贮液泡减少 ,线粒体、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发生多种细胞病理学改变 ,细胞间隙增宽 ,连接复合体破坏。表明 YS血管分化及其超微结构对棘豆生物碱反应敏感 ,其分化程度与对胚胎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致 ,可以认为 YS结构与功能受损是黄花棘豆生物碱导致胚胎发育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对和田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影响,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绵羊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取瘤胃液,利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瘤胃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变化,并检测甘油三酯消失率和纤维素降解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数、甘油三酯消失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均极显著下降。试验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显著影响和田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和纤维素降解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天分别按10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数密度(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MCH)、血小板数密度(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下降;白细胞数密度(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中毒羊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和蓝黑色颗粒,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改变。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可引起羊贫血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HPLC分离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醇浸泡甘肃棘豆粉 ,回收甲醇浸泡液至浸膏 ,1 mol/L HCl溶解后上 73 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柱 ,1 mol/L NH4 OH洗脱并挥发至干 ,得到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经氨性氯仿提取后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 ,色谱条件是 :反相 ( C1 8硅胶 )柱 ,在 2 5min内用 5%~ 1 0 0 %甲醇线性梯度洗脱 ,苦马豆素一般出现在 80 %~1 0 0 %的范围内 ,表现为一个宽峰。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后回收溶液得到一种白色细针状结晶 1 .0 4 mg,植物中的提取率为 0 .0 0 52 %。经 TLC、MP、IR、MS鉴定分析 ,确定所分离到的结晶为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17.
西藏阿里地区牲畜冰川棘豆中毒灾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阿里地区冰川棘豆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生态分布、危害状况、牲畜中毒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阿里地区毒草主要为冰川棘豆,其分布面积超过209.25万hm2,占阿里地区草场总面积的10.97%;革吉、改则和措勤3县灾害较严重,分布面积达175.46万hm2,占阿里地区冰川棘豆总面积的83.85%;冰川棘豆全草有毒,花果期毒素含量最高,主要危害马属动物,其次为山羊和绵羊,牦牛有一定耐受性,对羊羔危害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生产。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综合利用冰川棘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评价苦马豆素抗血清对山羊疯草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攻毒治疗组(B组,6只)和攻毒组(C组,6只),其中B、C组山羊于第1天拌精料饲喂甘肃棘豆草粉,开始攻毒剂量为10 g/(kg.d);C组山羊(第55天)出现死亡时停止攻毒。攻毒后第21天,B组山羊颈部肌肉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每只山羊每次0.25 mL/(kg.d),连续注射4 d。各组山羊于攻毒前进行第1次采血,以后每隔7 d采血1次,共采血8次。结果显示,攻毒后第7天,B、C组山羊AKP活性和AMA活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14天,B、C组山羊血清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第21天,B、C组山羊的E-玫瑰花环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B组山羊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后(第28天)首次检测结果显示,B组山羊AKP、AMA和BUN活性较C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第35天(第2次检测),B组山羊血清中苦马豆素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E-玫瑰花环率明显高于C组(P<0.05);第42天,B组山羊LDH活性显著低于C组山羊(P<0.05)。研究证实,苦马豆素抗血清能够有效治疗甘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可用于治疗山羊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合成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人工抗原免疫接种家兔,获得高效价的SW抗血清,分离纯化得到的家兔SW多克隆抗体,复制家兔小花棘豆中毒模型,用SW多克隆抗体治疗小花棘豆中毒家兔,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评价SW多克隆抗体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效果。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攻毒组(6只)和攻毒治疗组(6只),攻毒组和攻毒治疗组按照10g/(kg·d)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攻毒组试验兔出现死亡时(第70天)停止攻毒。攻毒第21天,攻毒治疗组试验兔注射SW多克隆抗体,每只兔每天1mL,连续注射4d。以攻毒试验开始为第0天进行首次采血,试验开始后每7d采血1次,进行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攻毒第7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KP活性和SW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第14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血清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家兔(P0.05);第21天时攻毒家兔血清BUN、CRE和GLU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兔(P0.05)。攻毒治疗组家兔注射SW抗血清后血清AKP、LDH、AST、ALT活性,BUN、CRE、GLU浓度和SW质量浓度较攻毒家兔显著下降,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显著上升。说明,SW多克隆抗体可有效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