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 ,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 ,如壁龛用的茶道具 (挂轴、花瓶、香盒 ) ;烧水用的茶道具 (风炉、地炉、茶釜 ) ;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 ;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坛、茶碗、茶勺、茶刷、水注、水勺、茶巾等。其中 ,点茶所用的浓茶小罐 ,就是被日本人称为“唐物茶入”的东西。与“唐物天目”一样 ,日本茶道界一直把“唐物茶入”视为稀世奇珍、一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财产与权力的象征”(1) 。据说五百年前的日本战国…  相似文献   

2.
茶筅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上中日茶道的特殊关系,即使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并对东亚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影响深远。日本茶道便源自中国,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道具被统称为“唐物道具”。在日本中世,唐物道具随着中国宋代的点茶法一起传入了日本。本文通过考察饮茶空间结构、样式分类、茶人鉴赏能力、和物道具等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唐物道具的影响力,认为其具体发挥了以下作用:促进了饮茶空间结构的革新;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各种分类的依据;培养了日本茶人们的审美能力;为和物道具提供了规范和模板。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印证了日本茶道以中国茶道为母体而形成的事实,亦是彰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4.
刘朴兵 《农业考古》2012,(2):282-289
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中的茶就是直接用中国汉语中的茶音(cha)。在日本茶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茶道是茶文化日本本土化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道已是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日本文化的象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日,由日本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MOA美术馆、朝日新闻社和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筹办的“交趾香合——福建省出土遗物和日本的传世品”特别展,在日本京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内隆重揭幕,这是继1994年在该馆举办的“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传世天目”展之后,中日第二次联合举办的福建古代茶道具展览。展览引起了日本茶道、考古界及新闻媒体的广泛瞩目和热列欢迎,就在开幕式当天,日本茶道、考古界100多位学者云集京都,围绕着福建出土交趾香合的重大考古发现,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福建…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怕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道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由天福·天仁集团创办的“天福茶博物院”于 2 0 0 2年 1月 7日正式开幕。天福茶博物院座落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盘陀镇工业区 ,它是由天福·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斥巨资创办 ,由台湾大学教授阮逸明出任院长。天福茶博物馆共设 9个展馆 :1.茶博物馆。 2 .茶道表演馆 (兼茶道教室 )。 3.国际会议厅。 4 .溢香轩、品茗阁 (品茗区 )。 5 .兰亭、曲水流觞 (曲水茶宴 )。 6 .福慧庵 (日本茶道园区 ,含精、俭、敬三亭 )。 7.天福书画馆、奇石斋。 8.武人茶苑。 9.唐山隧道 (陈年茶走廊 )。开幕式上 ,除了为各展馆逐一剪彩外 ,还举行了…  相似文献   

8.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9.
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故乡。茶道起自中国,传至海外,与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另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意: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茶道 ,是茶文化之内核。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 ,体现中和之美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 ,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 ;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 ,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 ,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对“道”的诠释 ,大别有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日本茶道文化以中国为母”──访日本茶汤文化学会副会长仓泽行洋教授太原日报王庆华茶之有道、世人皆知。所谓茶道,就是以饮茶为契机,高度艺术化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方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精美结合;是饮茶技艺与文化思想的兼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彬藩...  相似文献   

12.
茶诗话(续)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日本茶道与千利休如果严格遵循时间顺序,本应先谈日本茶诗,后谈日本茶道。因为在日本,茶诗产生的时间要比茶道的形成早得多。然而,一般人却习惯地认为,讲日本的茶艺,总要先讲茶道,因而我们也只好在谈论茶诗之前,先简要地聊一聊日本的...  相似文献   

13.
越洋轻雁展翅飞,加州聚贤吟茶经。碧空行云飘筝曲,丹月风流赋新王景。(1)更沏科罗拉多水,茗韵红焙论古今。莫言四海天旅远,共持浅瓯诉源亲。(2)1998年9月28日洛杉矶注:(1)日本丹月流茶道代表团在会上进行了新创作的红茶道和筝曲表演。(2)茶道源自中国,天下茶人是一家,是茶界人士的共识。记美国中华茶文化国际研讨会@周志刚$南昌铁路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似乎对龙总有解不开的情结。我国著名茶道专家、作家乔木森先生属龙,也是在千禧龙年喜庆的锣鼓声中,“上海乔氏茶宴馆”在本市曹扬路1013号开张了。 据了解,乔先生历经十余年的时间,挖掘整理出中国自汉代以来的神仙茶、太极茶、道茶、佛茶、观音茶、童子茶、罗汉茶、武士茶、君子茶、传龙茶,儒家的文人茶及各代宫廷茶道三十余套,形成了足以令国人荣耀的“乔氏茶道”表演艺术系列。如诗如舞的“乔氏茶道”有着独特的茶道艺术语言,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会说话的茶道”,其中许多失传千年的茶道艺术绝技绝艺 又重新展现在当代…  相似文献   

15.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21,(2):234-240
日本茶道史上的茶道具专著,亦被称之为"茶器名物记",对日本茶道的成立具有独特价值。以21部古典茶书文献为主线和中心,可分为茶道具从附属于"唐物""御物"的室内书院装饰物记录的时代、走向作为"茶器名物记"专集的时代和多样化及个性化展开的时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镰仓到室町时代中前期、室町后期和江户时代。其中,在江户时代,"茶器名物记"走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又继承和延续了以唐物为中心的"大名物"与以和物为中心的"中兴名物"传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日本茶道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揭示了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18.
虎杖白藜芦醇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虎杖中自藜芦醇进行萃取,获得了初步萃取条件;萃取釜压力25MPa,温度50℃;解析釜压力5.7MPa,温度46℃,用无水乙醇及CY(自制)作为改性剂,同时用HPIC对萃取物进行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可知CY作为改性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茶道渊源粗探湖州日报钱朴茶道发源地在中国,它的源头在中国何处,现且作一粗探。地处浙北和太湖南岸的湖州,建城已有2331年历史,很早就种茶用茶,据明代周起高著的《洞山茶录》记载:“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茗岭位于湖州长兴县白岘乡。即在21...  相似文献   

20.
皎然(720—789),湖州长城(今长兴)人,是一位集儒释道为一身的文化大师。皎然诞生1300周年以来,皎然茶诗、皎然茶道、皎然诗禅人生研究在当代正深入人心。学习、探讨于頔《皎然杼山集·序》和皎然茶诗、赞宁《唐湖州杼山皎然传》所呈现的"释门伟器""道合性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认知诗僧皎然成为茶道始祖的根本,从而深化茶道和茶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