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棘干物质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LI-6400光合仪在黄土高原中部系统测定了人工沙棘林的各种光合生理指标,主要结果为:叶光强响应曲线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3.677μmol·CO2·m^-2·S^-1、0.0517mol·mol^-1、7.367μmol·CO2·m^-2·S^-1、71.15μmol·m^-2·s^-1和213.7μmol·m^-2·S^-1。CO2浓度响应曲线参数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暗呼吸速率、羧化效率及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150.00μmol·mol^-1、506.834μmol·mol^-1、-1.100μmol·CO2·m^-2·s^-1、0.0063mol·mol^-1和3.01μmol·CO2·m^-2·s^-1。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左偏单峰曲线,峰值在10:00~12:00时。沙棘的ETR变化与光合速率同步,最大荧光产量Fm'在叶片转入黑暗后逐渐上升,17min左右趋于稳定;qP和qN变化不明显;当光适应的叶片转入黑暗下之后,NPQ开始下降,25min左右达到稳定。沙棘荧光强度响应曲线变化与其普通光强响应曲线类似,参数暗呼吸速率、光的补偿点、光的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其值分别为-0.511μmol·CO2·m^-2·s^-1、14.72μmol·m^-2·s^-1、259.6μmol·m^-2·s^-1、8.494μmol·CO2·m^-2·s^-1和0.0347mol·mol^-1。沙棘叶片荧光CO2响应曲线与普通光源CO2响应曲线变化规律相似,荧光CO2响应曲线参数暗呼吸速率、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以及羧化效率分别为-0.0914μmol·CO2·m^-2·s^-1、87.12μmol·mol^-1、745.212μmol·mol^-1、17.90μmol·CO2·m^-2·s^-1和0.0077mol·mol^-1。 相似文献
2.
用LI-6400光合仪全面系统测定了黄土高原中部人工沙棘林和秋胡颓子林的各种光合生理指标,主要结果为:两树种叶片光强响应曲线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数值分别为:-3.677μmol·CO2·m-2·s-1、-1.715μmol·CO2·m-2·s-1,0.0517mol·mol-1、0...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中部不同类型区沙棘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陕西省)沙棘分布较为集中,且具代表性的靖边县、黄龙县和陇县的沙棘果进行采样并分析了全果实粗蛋白、粗脂肪、鲜水分的含量及总酸度;果肉和果汁中维生素及糖类含量;沙棘果汁(原汁)中氨基酸含量;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鲜果肉油的脂肪酸组成等,为该区沙棘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其它树种选优经验,制定了"黄土高原中部沙棘种质资源调查及选优方案".把选优同种质资源清查工作结合进行.对该区沙棘分布较为集中,且具代表性的靖边县、黄龙县、陇县的沙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类及选优,提出了适于陕西省沙棘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划分出25个沙棘类型,为沙棘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共选出适于当地繁殖栽培的优良单株30个.其中有29个丰产优良单株,1个大果型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沙棘林抗侵蚀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要目的沙棘人工林,已成为黄土高原造林面积相当大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种。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沙棘林在抗土壤侵蚀方面的功能与机理,更好地推动沙棘造林工作,本文从沙棘林抗冲、抗蚀性以及减水减沙效益方而做了详细阐述,以利科学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棘林SPAC水势时空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在SPAC系统中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土壤水势、叶片水势和大气水势等。结果表明:天然降雨是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唯一补给来源,也是影响该区大气水势的主要环境因素,降雨量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沙棘林地土壤水势垂直分布基本呈现随土层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叶片水势变化趋势为早晨较高,随后下降,随着气温降低,水势又会波动回升。大气水势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倒V字型。SPAC系统水势梯度明显,大气水势远高于树木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树木叶片水势略高于土壤水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玉米体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程的动态分析,可知玉米单株的生长动态曲线和各器官是同一趋势,其动态为典型的生物S型曲线。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过程,往往由于种子体积、生育期、叶面积和光合强度的不同,其干物质积累速度及最终干重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于倬德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0,8(4):34-36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沙棘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资源总量增长了一倍多,达2000多万亩,建设了一批试验示范区,取得了建设经验。大力发展沙棘,能够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进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11.
永寿县沙棘人工林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永寿县沙棘良种选育基地试验区人工沙棘林单株树高、 30 cm处直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1.沙棘 30 cm处直径和树高的速生期一般都出现在第 2~ 5年 ,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 3~ 4年之间 ,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 4~ 5年之间。 2 .分别对沙棘树高、 30 cm处直径与树龄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了沙棘树高、30 cm处直径的生长模型和树冠的生长模型 :D0 .3 0 =10 ( 0 .8774- 1.92 0 1/A) 、H =- 0 .2 784 + 0 .6 2 89A- 0 .0 30 9A2、Cw=1.6 43× 10 0 .2 2 9- 0 .5 3 89/A。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对引进的11个沙棘品种在黄土高塬沟壑区进行引种试验,通过对栽培后的物候、生长、保存率等进行观测和调查,发现引进11个品种保存率在44%-90%之间,多数保存率在60%以上;株高20.5-42cm,地径0.47-0.66cm,冠幅11-19.5cm。初步性状表明,多数引进品种较为适应当地条件,继续开展试验研究,将为丰富这一区域经济型沙棘品种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质沙棘在不同立地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金莲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0,8(4):15-18,23
沙棘是鄂尔多斯砒砂岩区广泛种植的灌木,其可持续发展与其种质资源密切相关。沙棘属有6个种9个亚种,其中6个种6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其资源量占沙棘总资源量的90%以上。鄂尔多斯已成功引进其中的4种5亚种,以及多个俄罗斯沙棘优良类型。本文就这些不同种质资源在砒砂岩和沙地立地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