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中全会以来,大力县秦川牛繁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繁殖配种技术队伍逐年壮大,为全县秦川牛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大力县是全省秦川牛基地县之一,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秦川牛数量一度减少,质量较兄弟县有所逊色,秦川牛基地县的光荣称号有点名不副  相似文献   

2.
应部分牛肉加工企业和养牛基地县的要求,省农业厅秦川牛产业开发办公室于3月9日和3月18日分别在西安中航肉类联合加工厂和西安江海肉类公司召开了秦川肉牛产销衔接专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秦川牛开发基地县业务主管人员、牛肉加工厂和规模养牛场场长经理共计10...  相似文献   

3.
一、基地概况渭南市地处关中东部,辖34个乡、镇,504个村委会,总人口71.4万,其中,农业人口59.8万,农业劳动力24.9万,总面积1200km~2,农耕地122.6万亩,人均1.72亩。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家畜良种资源丰富,1958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秦川牛、关中驴良种基地县。1986年被省政府定为秦川牛商品基地县。同年5月,市政府决定在官道、周家、辛市、田市、下吉、南七等13个乡、镇建立秦川牛商品基地,要求在1985年的基础上,秦川牛每年递增6.2%,到1990年底,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秦川牛的选育工作,积极鼓励社队和群众培育优良秦川牛,最近,我省又对已培育出的二至四岁优良秦川牛进行了奖励。这项工作是继1979年之后再一次在秦川牛产区中的十三个良种基地县进行的。这次报奖的优良秦川牛614头,其中特级  相似文献   

5.
秦川牛是驰名中外的良种黄牛,我县为秦川牛基地县之一,八三年底,牛存栏2.98万头,占大家畜的55.2%,数量较多,质量尚好,现就我县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对秦  相似文献   

6.
渭南市是陕西省秦川牛良种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确定为秦川牛肉牛基地之一。该市所产秦川牛,个体大,毛紫红,素为当地群众所喜爱。著名的全省模范饲养员张兴荣、党顺海等同志即出自该市官道乡刘家新庄。1958年3月中央农业部曾在渭南市召开北方  相似文献   

7.
肉牛生产基地是咸阳市农村“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个商品基地之一。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1986年,北部地区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永寿5县牛存栏13. 46万头,比1980、1985年分别提高87. 2%和5%。牛群中青壮年牛比例增加,适繁母牛比例上升,秦川牛和改良牛数量增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商品率达到  相似文献   

8.
谈秦川牛转型选育及杂交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地方优良黄牛品种,秦川牛应该由役用方向向肉用方向转型。本文以眉县秦川牛良种选育示范基地为例,探讨了秦川牛转型的主要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胚胎移植是一项新技术,国内近几年发展很快,我们近两年也在乌拉特灌域局奶牛胚胎移植基地搞了一些纯种澳大利亚黑白花牛的胚胎移植,受体牛为秦川红牛,因秦川红牛体型与黑白花牛相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组利杂牛的日增重、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相同年龄下,利杂牛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大于固原秦川牛(P<0.05或P<0.01)。18月龄组利杂牛140 d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  相似文献   

11.
卢要中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3):63-63,65
秦川牛肉质好,抗逆性强,易饲养,深受群众喜受,是优良的黄牛品种.但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秦川牛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很不适应养殖需求.一头秦川牛,从犊牛到出栏,需两年以上时间,纯利润有1 000元左右,而黄牛奶改可成倍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富平县宫里镇董村的"三元”改良牛,每年纯利润可达3 000~5 000元,是秦川牛的3~6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解决秦川牛养殖效益低,长年吃闲饭的问题,1987年董村请来全国著名养牛专家邱怀教授,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又在县畜牧站的领导下,建立了黄牛改良站,用丹麦红牛对秦川牛杂交进行改良,使秦川牛的后代变为奶、肉、役兼用牛.  相似文献   

12.
杂交牛生长发育与屠宰测定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冷旱,夏热雨。全县耕地189万亩,人均1.96亩,年均粮产在60万吨上下,除去口粮、种子等用粮外,年可提供近30万吨原粮发展畜牧生产。同时年有80万吨植物秸杆用于发展养牛业。为充分利用草料资源,从1983年开始我们先后引进秦川、西门塔尔等良种公牛和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目前全县黄牛存栏已达31.20万头,居全省之冠。其中杂交牛存栏23.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普查情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以种用和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而享誉国内外。为了摸清秦川牛的发展现状,我们制定了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秦川牛的产业,我省从2003年10月份~2004年1月在全省开展了秦川牛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发展特点从普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农牧部门和广大农民把秦川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秦川牛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1.1 秦川牛数量稳步增长截止2004年2月底,全省秦川牛存栏100.77万头,占全省黄牛存栏的45%,较2001年的92.46万头增长了9%。2003年秦川牛出栏35.40…  相似文献   

14.
<正>秦川牛是我国著名优良黄牛品种之一,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是陕西古老的优良地方品种,繁育历史悠久,为役肉兼用型古老地方良种。周至县是国家肉牛养殖基地和陕西省秦川牛开发基地县,2001年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基本质量安全问题,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与2003年4月开展了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认证工作,笔者从2006年参与"三品认证"工作,无公害肉牛育肥技术一直是肉牛生产中关键控制点。在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87年,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易理辉带领胚胎移植组与临潼县畜牧中心秦川牛奶用改良课题组合作,在县奶牛繁育场配合下进行试验.去年11月用黑白花奶牛胚胎移植秦川母牛8头,怀孕3头.于今年7月22日和23日相继分娩,系两头纯种黑白花母牛犊.目前县奶牛场福利6号供体牛怀孕待产.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为了改良秦川牛在后躯发育(尖斜尻)和股部肌肉欠充实等体形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其的生产性能、商品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秋,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依据农业部属下达课题,拟定在县故郡乡独山村,协助故郡兽医站进行“秦川牛引入兼用短角牛血液中间试验研究”工作。这项课题的具体步骤是:先以短角公牛为父本配秦川母牛,计划繁殖短秦一代牛1OO头,予产母犊50头左右;再以秦川公牛为父本回交配短秦一代牛,最后在杂种二代公母牛间横交固定,使秦川牛含1/4短角牛血液。这样,  相似文献   

17.
对秦川牛发展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秦川牛是我国珍贵的黄牛品种.近年来,由于奶牛产业发展的冲击,秦川肉牛产业发展滞缓,存栏数量锐减,甚至随着肉牛的无序改良,秦川牛原本优秀基因有可能丢失.本文就秦川牛的保种、选育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秦川牛保种和选育措施,探索秦川牛今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今后两年中,陕西省将有35万头秦川母牛嫁给“洋丈夫”———英国安格斯公牛,以杂交优势繁育高产优质肉牛品种,提高秦川牛生产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主持研究这一项目的杨凌金坤公司,已与周至、眉县、澄城、蒲城、大荔、洛南、杨凌、商州等八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白水、大荔县两个配种站签订了“格斯牛×秦川牛”杂交牛开发协议,在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已全面付诸实施。英国安格斯肉牛是目前世界上广为推崇的优质肉用牛良种,以安格斯肉牛的公牛与秦川牛的母牛进行简单二元经济杂交,所产生的杂交一代的优势是生产发育快,…  相似文献   

19.
秦川牛选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十多年来秦川牛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快秦川肉牛选育步伐的措施,包括制定新的选育方案,标准,加强冷配管理,建立选育体系和基地等。  相似文献   

20.
蒲城位于陕西关中东部,是秦川牛良种重点选育区之一。蒲城土地辽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盛产粮棉,农户大都养牛种田,农民不仅有养殖秦川牛的喜好和习惯,而且有长期以来积累的养殖选育秦川牛的丰富经验,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草料资源,使秦川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982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