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华凯  崔淼  周成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64-265,26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发生在德州市的春季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东移时与北方冷空气结合而形成的回流降雪,暴雪产生在500~7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850 hPa东南风与东北风的辐合区域;中上层的西南风急流和低层的东南风气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暖湿空气,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此外降水相态与850 hpa的温度场(-4℃线)对应较好,同时925 hPa气温低于0℃、地面温度低于2℃或者0℃层高度明显低于925 hPa也可以作为雨雪相态转换的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6 h 1次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发生在河南省的2次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过程背景形势场相似,都产生在500hPa高空槽东移、中层强盛西南气流形势下,配合低层偏东风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的扩散作用。中层西南气流和底层偏东气流辐合的位置与大暴雪区域对应良好。降雪时整层大气湿度饱和,中低层具有弱的逆温层。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对局地特大暴雪的产生有贡献。2次过程降雪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层气流辐合位置不同。降雪过程中600~700 hPa上辐合中心强度越强,对应降雪强度越大。垂直速度场上升运动区与主要降雪区域对应良好。700 hPa暖平流与925 hPa冷平流叠加区域即为产生大暴雪落区。风速辐合越大,对应降水越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初驻马店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天气形势来看,本次暴雪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hPa西风槽、700hPa急流以及低涡切变线。暴雪主要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东移以及低层切变线东伸的环流形势下,500hPa中高纬贝加尔湖西侧区域分布着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东侧区域则分布着宽广槽区,中低纬孟加拉湾有1南支槽位置,再配合着北方的冷空气和以及源于南方的暖湿气流,这些共同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从物理量场来看,丰富的水汽输送以及源源不断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足够的水汽条件;东风气流的持续增强,西南暖湿气流在深厚冷垫上的爬升,为强降雪的发生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温度场上700hPa处有逆温层分布,850hPa处存在着显著的温度锋区,大气斜压性较强,暴雪区主要处在低层冷平流以及高层暖平流中心叠加区域。  相似文献   

4.
一次东北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为东北地区产生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配置形势的强烈抽吸作用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暖湿空气的交绥作用,使得系统强烈发展,触发了强降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维英  李明  张弘  李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20-2024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华北出现的罕见暴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发生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中;500 hPa低槽、锋区和700 hPa横切变是影响这次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700 hPa低涡前的西南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系统,900 hPa以下东北风急流携带的强冷空气是暴雪形成的重要动力条件和温度条件,这次暴雪具有典型的回流冷锋特征;极锋急流激发的次级环流的下沉支在暴雪发生前将高层高动量强冷空气携带到低层,加大低层的大气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2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和地面倒槽;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较强的低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卫星云图上显示强降雪主要发生在暖云向冷云转化的过程中,高低空急流与云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 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 hPa和850 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均>80%,比湿值处于2.0~2.5 g/kg之间。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50 hPa形势场分布着1个负涡度中心,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杭州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在弱动力条件、强热力条件下发生。700 hPa以下为强烈的暖湿平流,对建立热力不稳定起主导作用;925 hPa切变与风速辐合、地面倒槽、小闭合高压提供了动力扰动;中层为弱的上升运动区,400 hPa及以上垂直速度明显;500 hPa以下有较强的位势不稳定;此外,来自南海的充沛水汽输送和低层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区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0日银川河东机场暴雪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发生在银川河东机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雪的高空影响系统是500hPa高空槽、700及850hPa东移的高原低涡,地面影响系统是河套锢囚锋。西北地区上空持续的200hPa高空急流诱生了地面气旋。这次降雪过程中,西北地区东部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低层低涡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加强;从散度场分布来看,宁夏中北部200hPa为辐散,700、850hPa为辐合区,使得宁夏中北部地区上升运动持久而强烈。这次暴雪的水汽来源是低层3支气流,即高原低涡前部西南气流、来自四川盆地的偏南气流、来自华北的偏东气流。3支气流汇集于宁夏中北部使得大量水汽在该区域累积,给银川河东机场的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这次强降雪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利用逐时的数字化卫星云图可以有效追踪中尺度云团的生消、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对2017年2月21日发生在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 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2槽1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给予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主要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hPa和850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多伦县主要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都达到80%以上,比湿值处于2.0~2.5 g/kg之间。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850 hPa形势场分布着一负涡度中心,如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于农业的影响既有利,同时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3—4日和24—28日出现在安徽东部两次极端大暴雪过程的成因及动力、水汽热力、干侵入等结构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配合中低层低涡切变发展是形成暴雪的重要环流背景,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带是暴雪区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异常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相配合是产生极端强降雪的重要原因。从降雪机制看,1月3—4日暴雪过程属暖区冷流降雪,大气处于湿对称不稳定状态,暴雪区位于垂直方向上螺旋度正负值中心相叠置的区域中靠近下沉支的上升支气流中,且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垂直方向上次级环流,高空槽后的强西北气流与高效率的水汽辐合输送相结合,降雪强度大;而1月24—28日属非典型性冷平流降雪,低层先有冷空气南下,干冷空气受底层抬升而直接降雪,过程相对冰面过饱和现象主要在低层,过冷水较弱,持续时间长。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中低空急流发生发展与高空急流周围正的涡度平流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辐合强弱与降雪强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东北冷涡暴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实况资料,对2013年11月16—20日东北冷涡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发生在对流层低层辐合线附近,对流层低层有暖脊、中层有冷槽。暴雪区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东部海上,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量在2 g/(cm·hPa·s)以上。东北冷涡发展期,斜压性特征明显,有利于降雪增强;冷涡成熟期、减弱期,显示出正压的特征,降雪减弱。等θse线陡立密集区对流稳定度小,有利于特大暴雪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19年3月26—27日,青海省南部牧区受高原槽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强降温降雪天气过程,其中果洛甘德、达日地区达到了大雪量级,久治地区出现了暴雪量级。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中高纬地区为一脊一槽型环流形势,果洛地区处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中,同时上游西北气流携带的弱冷空气到达果洛,冷暖气流在果洛中部地区交汇明显。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果洛处于假相当位温密集区,其值在312~326 K之间,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2. 5°×2. 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1980—2010年湘潭市近31a的暴雪天气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湘潭全市暴雪出现的时间为12月—次年的3月,其中以1月为最多,暴雪出现的年际变化具有阶段性;暴雪出现期间,500hPa主要的环流形势有:纬向多波型、乌拉尔山阻高型、中亚阻塞型和二槽一脊型,其特点为南、北二支锋区存在;降雪区域与切变线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主要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暖式切变附近;暴雪期间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造成上升运动强烈发展,对强降雪的形成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16—18日出现在山西省北部的1次局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低涡切变线、700hPa低空西南急流和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天气系统下; 700hPa西南急流为此次暴雪天气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并带来了必要的动力条件;地面气压场上日本高压后部的偏东干冷空气在山西形成了冷垫,有利于暖而湿的偏南气流沿冷垫爬升,大范围的增强了上升运动;通过分析发现,正涡度区和正涡度平流中心相配合对强降雪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21年7月13—15日,辽宁出现明显降水天气,其中鞍山岫岩和丹东凤城出现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此次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的副热带高压阻挡下,500 hPa高空槽移动缓慢;700、850、925 hPa持续强劲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的主要触发系统;超低空急流最大风速出口区辐合及迎风坡地形抬升为暴雨提供了辐合抬升的动力条件;由于低空急流持续输送作用,暴雨区低层水汽通量较大,水汽十分充沛;热力条件较好,低层高温高湿,强降水区上空为能量锋区。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百年最大降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4日-5日暴雪过程为沈阳地区有观测资料百年以来最大一次暴雪天气过程。为了研究此次天气的特点,以便于对以后此类天气做出更好的预报,作者在本文中对该次天气过程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因为此次天气过程为沈阳市百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过程,包括暴雪、寒潮和大风三大主要特点,所以对此次过程做一深入的研究对于以后的气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表明本次过程为高空南北槽合并、低空切变发展为低涡、地面南来气旋和极地冷空气的共同配合作用形成。通过水汽条件、动力因素和k指数等多方面物理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寒潮和大风主要成因为①500hPa强冷空气堆积、700hPa垂直运动、850hPa的低涡和地面南来气旋,高低空以及地面的配合相当完美。②前期暖湿空气的堆积和地面江淮气旋带来的暖湿空气,高空强冷平流。暖湿和冷干空气的交汇是暴雪产生的必要条件。③垂直运动是降水产生的动力因数,垂直运动和地面气旋系统的移动路径和降雪区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2月20—21日鄂托克前旗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高低空配合、物理量特征等,探讨了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锢囚锋,低空急流为此次降雪的水汽输送提供了必要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降雪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锦州地区一次雨转暴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降水相态转换的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500 hPa高空槽、850 hPa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和东南急流在辽宁省上空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强降雪落区位于急流汇合处,雨雪转换过程中,地面气温和近地层的温度与降水相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面天气图资料、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湖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对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渗透扩散的冷空气、850hPa及以下冷垫、700hPa西南急流、500hPa西风带低槽是湖北省出现暴雪天气的必备条件;湖北省出现降雪,地面温度在冷空气降温作用下最好降至4℃以下,而850hPa温度最好降至-4℃或0℃以下;暴雪天气预报的难度在于700hPa和850hPa西南急流对于温度层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