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池州市2016—2021年大气能见度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池州市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池州市能见度以夏季最好,冬季最差,一天4个时次里以02:00最低,08:00次之,14:00能见度最好;四季4个时次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其次是与24 h变湿的相关性,且均为负相关。相对湿度≥95%、地面风速≤2 m/s,以及东北风和西南风条件下有利于池州出现低能见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北方猪场产生的有害气体在自然风场影响下的扩散及浓度分布情况,根据Ecotect中长春地区气象文件,在ANSYS CFX中对研究猪场不同风向风速下有害气体的扩散及浓度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长春地区全年风频分布以西南风为主,然后依次为西风、南风、北风,占总风频的80%;猪场生活区在西南风、西风和南风来流时不会受到生产区有害气体的影响,但在北风来流时受有害气体影响严重,建议设置防护屏障;根据恶臭强度7点评价法计算得出,猪场周边最小恶臭防护距离为300 m,且需要在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防护屏障,否则在北风来流情况下,场区周边污染范围将远超300 m。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3年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和能见度观测资料,剔除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等级分析法、"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法、累积百分率法、Ridit中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能见度与气温、气压、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能见度有明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一天中,8:00最差,14:00最好;一年之中,能见度夏季最好,冬季最差。1980~1984年南京能见度呈上升趋势,1985~2004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13年则呈缓慢上升趋势;"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呈现上升趋势,"较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则明显下降。能见度水平逐年代下降但降幅减小;能见度等级分布的季节差异逐年代减小。能见度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由于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能见度与气压和气温均存在季节性差异,能见度与气压在冬季呈较好的正相关,与气温夏季呈正相关、冬季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12年济宁市API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济宁市空气质量状况分布特征,分析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9年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为92.3%,年平均AP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季节变化明显;污染指数与降水量、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济宁市空气污染日主要受S和WN风影响;不同的污染指数等级所对应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成反比关系,能见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能见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污染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风速越小,能见度的范围越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锦州国家基本观测站及沿海8个锦州沿海加密自动站逐日及逐小时10 min平均最大风向、风速和极大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锦州站及沿海海域风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沿海大于等于6级以上的风明显多于锦州站,全年6级大风日数在半数以上,而极大风与锦州站差异不大;从沿海海域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风速与锦州站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速差值来看,日最大风风速差值较大,平均差为2.2 m/s;日极大风速差值较小,为1.1 m/s,且两者都存在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大差值增大。其中,锦州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时,日最大风风速和日极大风平均差值较大,分别为4 m/s和2 m/s左右,东南风和西北风差值较小,小于2 m/s。  相似文献   

6.
1980—2015年廊坊市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0—2015年河北省廊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风速、风向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36年廊坊市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廊坊市南部地区平均风速略大于北部和中部地区;全市平均风速以0.162 m/(s·10年)的速率递减,并以小风(风力0~2级)日数增加和风力3级以上日数减少为主要表现特征;北部和南部地区逐年平均风速未出现显著突变,而中部地区平均风速在1985年发生突变;各县主导风向因其地理位置呈现不同特征,北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以西北风和偏东风为主,中部地区以偏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南部地区主导风向以偏南风或西南风为主;全市静风出现的频率呈下降趋势,北部地区主导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风,中部地区主导风向由南风转为西南风,南部地区主导风向由西南风转为南风。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华东地区1961 ~2010年84个气象观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逐日风速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风速的趋势变化特征以及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风速整体呈减小趋势,冬季比夏季减小趋势明显,且冬夏两季风速与大气环流的经向风和纬向风呈一致性;华东地区冬季风速的一致减小型、南北分布型、正负正负型主要与沿海地区的经向风和纬向风有关,夏季风速的负正负型和正负型主要与经向风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1佛山市基本情况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现直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五个区,总面积3848.49km2,常住人口620多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340万人。近年来,佛山市在“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的道路上实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吉林省1969—1980年间的全部森林火灾资料,建立Excel资料库;根据受害森林面积来划分重特大森林火灾,对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引起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向主要为西风和偏西风,尤其是西南风和西北风;风速在3~5级容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4级时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均为最大;当温度在16~20℃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宝鸡市区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宝鸡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象要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宝鸡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与AQI呈显著负相关,PM_(2.5)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PM_(2.5)/PM_(10)浓度比值越大,宝鸡市大气污染越严重。AQI和大气污染物(除O_3外)的浓度年际变化基本呈"U"型变化特征,O_3的年际和季节浓度变化特征则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反。大气质量的季节变化从差到好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大气污染物(除O_3外)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气温高和风速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相对湿度的增加可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致使污染物的堆积。PM_(10)、SO_2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大,PM_(10)的沉降和SO_2转化过程也越易发生。O_3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宝鸡市区的季节风频变化以西风、西北及北风为主,冬季东南风频的增加会加重市区冬季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5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日烈  聂呈荣  温玉辉  杨文瑜  李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88-7489,7540
[目的]研究佛山市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方法]调查分析佛山市禅城、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5个区的菜地土壤Cu、Pb、Zn和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不同形态含量。[结果]佛山市5个区菜地土壤4种重金属Cu、Pb、Zn和Cd含量均超过国家和广东省背景值,其中以禅城、南海区最为严重。4种重金属元素中,Cd的污染指数最大,Cu次之;Cd的有效性系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佛山市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1—3日发生在山东省的一次暴雨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且强度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冷空气比较浅薄且偏北,西风槽移速快,暴雨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雨强整体上小;低空急流的维持时间较长,将南海、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使得水汽和上升运动中心不断在山东省;多普勒雷达资料表明局地西南气流的风速辐合是局地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0年淖毛湖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a来气温、降水、风速、大风日、沙尘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淖毛湖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进入21世纪夏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却降温最为明显,但总体平均来看,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上升,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增多,但仍然比较干旱;风速及大风日数总体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多大风时段,90年代后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表明淖毛湖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01年以来该区域气温急剧升高,使得高温、干旱、多大风成为淖毛湖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宝鸡市区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宝鸡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象要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宝鸡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与AQI呈显著负相关,PM_(2.5)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PM_(2.5)/PM_(10)浓度比值越大,宝鸡市大气污染越严重。AQI和大气污染物(除O_3外)的浓度年际变化基本呈"U"型变化特征,O_3的年际和季节浓度变化特征则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反。大气质量的季节变化从差到好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大气污染物(除O_3外)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气温高和风速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相对湿度的增加可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致使污染物的堆积。PM_(10)、SO_2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大,PM_(10)的沉降和SO_2转化过程也越易发生。O_3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宝鸡市区的季节风频变化以西风、西北及北风为主,冬季东南风频的增加会加重市区冬季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探空资料产品,分析了2018年7月4日夜间至7月5日白天发生在涟水县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西风槽造成西北冷空气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水汽的有利条件下产生的,暴雨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从K指数、SI指数以及CAPE值分析说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作用下产生。另外,暴雨区地面有强烈的辐合,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造成连续降水对形成大暴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21年10月3—7日华北沧州地区一次连阴雨过程环流背景、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 hPa南亚高压和200 hPa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偏北利于雨带北跳;500 hPa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副热带高压及巴尔喀什湖低压较常年平均异常偏强,维持稳定降水形势;850 hPa切变线及近地面阻高利于低层长时间冷暖空气交汇。此次过程水汽来自西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域,水汽通量分布上沧州地区水汽条件很好;中低层比湿和风场对降水强度演变有一定影响。过程前期,整层上升运动有利于触发中低层条件不稳定,导致对流性降水;后期,近地面偏东风回流冷却和中低层持续上升造成稳定性锋面降水,同时近地面风场变化对于连阴雨起止时间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812013年位于宝鸡各县区的11个地面气象台站人工观测的大气水平能见度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对能见度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变化趋势和突变。结果表明:扶风县、凤翔县、陇县、岐山县和千阳县站点观测能见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他站点的整体呈上升趋势;能见度最大和最小变率分别出现在陈仓和凤翔站点,分别为2.46和0.085 km/10年。能见度增加的县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秦岭、渭河谷地和东北方向的麟游,年均能见度降低的县区形成了东南-西北走向的带状。宝鸡市年均能见度呈上升趋势,变率为5.11 km/10年,20112013年位于宝鸡各县区的11个地面气象台站人工观测的大气水平能见度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对能见度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变化趋势和突变。结果表明:扶风县、凤翔县、陇县、岐山县和千阳县站点观测能见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他站点的整体呈上升趋势;能见度最大和最小变率分别出现在陈仓和凤翔站点,分别为2.46和0.085 km/10年。能见度增加的县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秦岭、渭河谷地和东北方向的麟游,年均能见度降低的县区形成了东南-西北走向的带状。宝鸡市年均能见度呈上升趋势,变率为5.11 km/10年,20112013年该市平均能见度为17.65 km。低能见度(2.02013年该市平均能见度为17.65 km。低能见度(2.09.9 km)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较好能见度(20.09.9 km)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较好能见度(20.039.9 km)的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宝鸡市年均能见度存在多时间尺度,其年、四季主中心周期在2439.9 km)的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宝鸡市年均能见度存在多时间尺度,其年、四季主中心周期在2428年范围内波动,且都为两次准周期震荡,各次周期相差较大。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显著性检验的5个站点除陈仓区外,其余各站点均出现突变,且突变类型为多个类型叠加。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25-26日呼伦贝尔市强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对流天气是呼伦贝尔市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中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最为常见。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降水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1年7月25日8:00时至26日8:00时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发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南北向的低空急流将日本海和东海的暖湿空气带入该市,其次低空急流左侧强烈的风速和风向切边,有低压生成发展,并在流场上形成辐合,从而造成急流轴左侧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再次西风槽带来的干冷西北气流与之配合形成不稳定层结,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极有利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福建省气象站1998—2017年的蒸发皿蒸发量(简称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Sen′s斜率估计、相关性分析以及Sobol′s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敏感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的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99 mm·a~(-1),以秋季下降最快,夏季次之;蒸发量地域分布不均,总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Sobol′s敏感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次要敏感因子分别为春季最高温度、夏季太阳辐射、秋季太阳辐射、冬季最低温度;蒸发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它们均是影响福建省蒸发量的主要因子.其中内陆地区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相对湿度,沿海地区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5年贺兰山地区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监测资料,开展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贺兰山地区平均气温4.6℃,冬季较长,夏季短促;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00 mm,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平均风速为2.0~5.6 m/s,中高部风速较大,山底风速小;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通过对贺兰山西坡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和研究,为贺兰山地区抗旱救灾、森林防火、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