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2015,(3):24
<正>2014年,省农委行政审批办公室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突出服务意识,在服务态度、办事质量、服务方式等方面狠下功夫,扎扎实实地开展服务工作。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完成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2014年年初,省政府责成省编办,以省政府名义,全面部署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省农委对此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均做出明确指示,责成委  相似文献   

2.
吴昊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57+360
介绍安徽省省级农业行政审批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特点及制约因素,结合当前的工作情况,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省级农业行政审批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巍山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结构,扩大实用增产技术措施的覆盖面和到位率,立足抗灾,合理布局,调整优化农作物结构,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是对原有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水利行业的角度就如何深入认识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如何规范水利行政许可行为,优化行政审批以及今后审批中应加强的地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吴昊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2-13
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度的特点、工作规律,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尤其是农业部门首席代表工作从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稀缺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政行为,"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本文以北京农业行政审批制度的进展为基础,借鉴美国、日本2个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经验,提出对北京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相关制度规定的变化经历了由宽松到严格再到适度放开的不同阶段.当前,村民对于宅基地享有的只是使用权.不过,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提出为实现农村宅基地上市流转提供理论支撑的背景下,通过对行政审批制度下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总结出问题所在,提出具体的解...  相似文献   

8.
泾川县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以提高我县农业行政能力和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水平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农业法治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做好防雷工作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防雷等灾害的防御管理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御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里相关的法律条纹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基于此通过对当前的防雷行政审批制度的服务工作为气象部门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做出了分析,并简析了如何才能做好防雷行政审批工作,提出了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涉农行政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是一种对涉农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服务模式,具有便捷高效、公正透明的鲜明特点,不仅能够降低行政成本和申请成本,而且还能够有效阻止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要进一步推进涉农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应在现有的组织、法律以及思想条件的基础上,本着依法行政、公正公平公开以及便民高效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筑行政审批监督与责任追究平台。  相似文献   

11.
做好防雷工作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防雷等灾害的防御管理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御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里相关的法律条纹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本文通过对当前的防雷行政审批制度的服务工作为气象部门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做出了分析,并简析了如何才能做好防雷行政审批工作,提出了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业》2006,(2):9-11
一、2005年及“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以两个。一号文件”为标志,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九个突破”。  相似文献   

13.
农业行政许可审批是农业部门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依法治农的重要手段。当前,农业行政许可审批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配套、技术规程不规范、许可约束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农业行政审批,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指标体系,加强执法系统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业部门行政审批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2014,(12):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闭幕。会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  相似文献   

16.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去年底召开。会议指出,2006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是“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三年增产。会议强调,要科学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特点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与战略重点,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明年农业工作的丰要任务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 今年是变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起步之年。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对于我们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争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惠兰 《甘肃农业》2005,(11):22-2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甘肃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62-6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要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