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010年12月中旬汉中地区出现的霜冻天气和强降温过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ECMWF-850 hPa温度格点差、风云2D云图、本站气象要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重庆地区冬季强降温发生机制,文章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数值模式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重庆地区2018年1月22日-29日强降温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动力结构特征及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22日-29日冷空气由东北路径侵入重庆地区,72h内日平均温度普遍下降6℃及以上,东北部地区由于先受冷空气影响且海拔普遍偏高,较西部地区先出现大范围降温且最低温度普遍低于西部地区,出现雨雪天气;西部地区在高、低空急流及川东低涡切变线的动力作用下,配合充足的水汽条件较东部地区先出现大范围降雨,东北路冷空气回流至西部地区,并持续低温阴雨天气。(2)贝加尔湖以西的低压系统、冷中心及东北冷涡、高低空急流、中低层低涡切变线是预报重庆地区此次强降温伴随雨(雪)天气的出现时间及影响区域的重要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4.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10月24—26日汉中地区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温和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不断北伸,巴尔喀什湖低压中心不断加强,冷空气不断堆积,低压槽在缓慢东移过程中不断生成下滑槽向汉中地区分裂冷空气,与东路回流冷空气汇合,导致全市产生大范围的强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10~12日,酒泉市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大风天气。从成因分析: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是由于北方冷空气不断堆积产生强的气压梯度风,由北部强大的冷高压所造成的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力形成[1]。500hPa前期受极涡分裂影响,在乌拉尔山形成一低涡中心,由于贝加尔湖北侧阻塞高压影响,该低涡稳定少动,新地岛附近洋面冷空气北下堆积,后期阻塞高压崩溃,系统开始快速东移影响该地区,导致这次降温吹风天气。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重点分析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并对秋季出现强风、低温、降水等天气的预报着眼点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0年2月14—16日黄石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阵风强,天气现象复杂,伴有雷电、雨雪等天气;(2)本次过程强降温主要是由于前期基础气温高、强盛冷平流、辐射降温、降水蒸发及冰雪融化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MICAPS提供的各种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12月29日到30目的大风强降温过程做了诊断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主要受高空500hpa上蒙新高地的东移冷槽、地面冷锋、冷高压系统影响,欧洲和T213对高空和海平面形势场的预报都较为准确。物理量场上宁夏大部分基本上在负涡度区、正垂直速度区,降温前暖平流明显,气温回升,预报工作中对冷空气强度和位置把握的不够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1月6—8日秦皇岛市出现的一次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高层槽、中低层切变线配合地面冷锋产生的一次降雪过程;降雪过程中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较好,利于降雪天气的持续;秦皇岛地区冬季降水过程中的底层偏东风对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6年3月8—9日,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出现较强的降雪天气,其中玉门和肃州区达到大雪标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酒泉市强降雪的环流形势为横槽南压型,在500 h Pa高空,中亚存在发展的高压脊,脊前冷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700 h Pa高湿区位于北疆沿天山一带,地面系统冷高中心均位于萨彦岭地区,高空地面系统配合较好。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演变表明,强降雪天气出现时段区域内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大气层结处在不稳定状态下,为产生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在酒泉上空水汽聚积,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17日,重庆市合川区出现了日平均气温下降达8.9摄氏度的强降温天气过程。为今后类似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借鉴,对合川区3·17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由于高空横槽转竖引导槽后冷空气向南爆发所致,其中,前期气温偏高,降温幅度较大,伴随明显的大风天气;具有冷空气势力强、时间短、降水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急流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2月28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一次典型的回流降雪过程。中高层西南气流和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向济宁市输送水汽;低层东北风使冷空气先从东北地区回流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着冷垫爬升形成降雪。动力和热力条件对强降雪的发生非常有利,假相当位温场的大值区为此次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能量来源。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预报思路,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天气形势场及物理场等方面,对造成9月11至13日忻州市大范围的强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转竖并东移后,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是产生本次强降温和大风的必要条件。500~850hpa高空横槽、地面冷锋和蒙古冷高压是本次寒潮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宁2011年11月22—23日旬初大雪到暴雪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降水相态和雷达资料等入手,对此次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冷暖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系统是蒙古气旋和高空槽;2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表明对流发展旺盛,动力和不稳定能量强,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多短时强降水;3充沛的水汽输送是强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此次过程的水汽源地为黄、渤海地区,强降水区域与高湿区、垂直速度大值区相对应,并且跟降水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3月20—21日吉林省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极涡冷空气的东移南下,极锋锋区加强,锋区上的偏西急流和中纬度地区的西南气流交汇后向东移动,进入新疆北部,因冷暖空气交绥剧烈,为强降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低层辐合及高层辐合的配置使得整层上升运动不断加强,再加上地形和锋面强迫抬升,使得垂直运动进一步加强,为强降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机制;在吉林省强降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强度加强,再加上水汽的持续维持,使得降雪强度不断加大;在降雪天气还没有出现之前,偏东急流是主要的触发机制,在提供水汽供应的同时,还提供触发条件,再加上低层偏北气流的影响,使得不稳定条件较强,有强烈的扰动出现,为强降雪天气的出现了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地面暖锋是造成吉林省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中低层锋生过程明显,锋区朝着东北方向倾斜,在地形的影响下使得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强降雪天气出现时段同中低层暖锋锋生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5.
齐义君  李延江  葛红萍  周耘翁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09-10215,10344
利用Micaps、物理量场剖面及海岛自动站等同步资料,对2009年11月8~12日发生在河北区域性大暴雪高影响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雪成因为3个不同时空尺度系统影响所致:8日降雨与强锋区弱切变南压及前期大雾抬升有关;9~10日暴雪是在天气尺度锋区的特定环流背景下,不同层面的温、湿场的"三支"气流辐合区恰好覆盖河北东部;11~12日中-大雪为环流快速调整后新生低槽东移所致;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9~10日石家庄地区强降雪时段850 hPa以下为下沉气流即升压降雪,渤海至太行山区偏东风和比湿大值区从8日持续到10日;11~12日新一轮低值系统垂直速度大值区中心为-10.0 hPa/h,12 h后倾45°,中心值为-7.0hPa/h,明显系统降雪时比湿中心高度达600 hPa,移到河北东部降雪时高度回落至700 hPa,与850 hPa的高比湿区形成上下叠加的形式,并随着系统快速东移入海,到20:00河套冷空气已进入太行山区西部降雪逐渐停止,低值系统迅速东移至华北东部出现中-大雪天气。华北东部降雪前渤海大于16 m/s偏东风维持时间大于18 h,950 hPa以下渤海中心区域主导风向水汽输送对强降雪落区动态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相对不同地区衍生的灾害性天气与持续降雪、持续低温及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2月31—2022年1月1日,玉树地区出现一次低槽东移型寒潮天气过程,并伴有大范围大风天气。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此次为低槽东移型寒潮天气过程。玉树地区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低槽东移并分裂下滑短波槽影响,低涡伴随强的冷中心;过程前期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有堆积,地面冷高压不断分裂小高压南下;强冷平流和辐射降温也对玉树地区强降温产生较大影响。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受高空冷平流及动量下传影响,出现大范围大风天气,但由于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较差,降水过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次强降温天气对杏扁的冻害分析及防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4月21~24日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的分析,导致冀西北蔚县、阳原、涿鹿三县杏扁产生严重冻害的诱因是拉妮娜现象和全球气候异常;底层850 hPa有冷舌入侵且冷空气持续时间长、前期降水偏多导致出现冰冻和特殊的盆地地形是这次冻害出现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高度场变化是造成该区春季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关键系统。要做好杏扁的冻害预防工作,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园地和品种,化学和物理调控是冻害预防的常规管理措施,气象部门可以为冻害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22年1月16—18日攀枝花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与低空切变及地面弱冷锋西进是此次降温降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过程前期的凉山州和云贵交界处已出现较为明显的降温,在系统过境、偏北风的引导下促使弱冷气入侵也为此次降温降雨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2个降雨时段持续时间较长,前期温度下降明显,后期青藏高原冷空气南下补充。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春季两次强降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10-212,287
利用NECP 1°×1°再分析资料,针对2006年3月10日和2011年3月13日黑龙江省2次强降雪天气,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和影响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强降雪天气具有相似的特征,均是在高空槽配合地面蒙古气旋的有利环境条件发生的,低涡切变和辐合区的持续存在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西南急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输送。物理量分布及冷槽、暖脊等的位置使得2次强降雪落区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22—25日在四会市发生的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是一次显著的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强烈冷空气从西北部入侵,中纬度竖槽加快速度移动、合并深入极涡槽内,极涡槽持续向南加深,推动了地面冷空气持续向南边区域增强,进而造成四会市强寒潮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