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夜间到19日发生在德州市的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00 hPa蒙古低槽前部的偏西风急流带,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较强的暖湿条件;暴雨产生在德州市北部中低层明显的风向切变处和地面辐合线的前部;暴雨发生前期,中低层水汽输送条件好,对流层以下的垂直上升运动和较好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这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动力条件。强降水期间雷达图上表现出明显的中-γ尺度特征,且在德州西部一直存在南北向的中尺度辐合带,这与地面形势相一致,也与暴雨产生的时段一致。  相似文献   

2.
2016年6月22—23日南昌市出现了全市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积涝、内涝。利用天气实况、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6月22日南昌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着重根据此次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此次过程主要受高空槽东移、中低层西南气流以及低层切变共同影响;(2)充足的水汽条件、能量条件以及垂直运动条件均有利于触发暴雨;(3)在高空槽东移、西南气流以及切变线共同影响的环流背景下,南昌地区整层湿度较大,地面辐合线及倒槽位于南昌附近,有利于南昌成为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春季山东出现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环流形势对比表明,500 h Pa低槽、中低空切变线和地面气旋是这2次过程共同的影响系统。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重要贡献,垂直上升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分析了鲁西南地区2013年5月26日和2014年5月10日两次春季低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冷空气入侵层结的不同、低层强辐合区高度的不同、能量锋区位置的不同以及强上升运动中心位置的不同,都是造成低涡暴雨降水强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冷空气侵入层节的异同决定了降水的稳定度;边界层强辐合对于气旋前部偏东气流里的暴雨形成更为重要;低空急流的强弱及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强度和落区,强降水均发生在能量锋区前沿;强上升运动区的深厚程度也是造成暴雨量级不同的关键因素,同时从暴雨区北侧下沉运动区可以看出冷空气的位置及其势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苟阿宁  李武阶  黄延刚  吴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3-11346
[目的]分析2011年6月9日湖北入梅后首场暴雨过程。[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每6 h一次的NCEP 0.5°×0.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地面加密雨量站资料等,对2011年6月9日湖北入梅后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寻找湖北省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系统移动演变规律以及触发机制等。[结果]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此次暴雨过程是单阻型梅雨形势,500 hPa中高纬维持"两槽一脊"形势,无明显阻高,副高位置偏东偏弱,以高原冷空气为主;川东低涡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干线和低空急流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造成强降水的雨团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特征,3个中β对流云团分别来自西南暖湿气流、700 hPa冷式切变尾部和850 hPa暖式切变顶部,经过在鄂东南合并加强,生成具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结构特征、维持少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该云团是此次降水的直接制造者,通城强降水出现在云团合并发展最旺盛的地方。[结论]该研究为梅雨期暴雨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和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详细地分析了2020年8月10日河北沧州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低涡的环流形势下,叠加不稳定层结和高低空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作为触发机制造成了这次局地暴雨过程;地面辐合线的生消和移动对局地暴雨的触发起到了重要作用,暴雨发生在地面辐合线的附近;降水前,850 hPa高度以下比湿较大,“上干冷、下暖湿”特征明显;T-log P图显示在对流发生前具有显著对流有效位能;回波基本上沿地面辐合线排列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还伴随回波单体的新生、发展、合并、减弱等过程;雷达剖面图分析得出回波强度在垂直方向发展比较均匀,强回波中心分布在6 km以下高度上。  相似文献   

8.
赵坤  王月兰  王培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87-13690
对山东2003年4月17-18日(以下简称4·17)和2008年4月20~21日(以下简称4·20)两次春季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环流形势对比分析表明,两次降水过程中500hPa具有相似的环流背景,但850hPa和地面具有不同的环流形势,低空急流的类型和切变线的位置不同以及地面是否形成气旋与这两次降水量级是密切相关;物理量参数对比分析表明,4·17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级别较4·20偏大偏强;雷达回波对比分析表明,4·17降水过程表现为积云层状云混合降水回波,并出现了逆风区,降水中伴有雷暴,而4·20降水过程表现为层状云降水回波,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NC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中尺度系统、物理量等方面对2014年7月12-14日和2017年7月8-10日湖南省2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槽脊为东北-西南向,该结构有利于高空槽的发展,利于带动地面冷空气的南下,副高588 dagpm线为东东北-西西南向,西脊点在109°E附近,利于冷暖气流在湖南地区的交馁;湖南地区的暴雨过程中低层西南急流8 ~ 16 m/s最有利于暴雨出现;中尺度辐合线在强降水过程中起着直接的触发作用;强降水落区基本上位于850 hPa比湿大值区(15g/kg以上)附近;垂直上升速度以及K指数、SI指数和CAPE值的分布与这2场降水过程的落区及强度也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资料通过环流形势、物理量要素等方面对2016年吉林省春季一次大范围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 h Pa南、北2支高空急流、500 h Pa冷涡和东部阻高、地面强气旋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环流形势,850 h Pa偏东、西南2支急流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吉林中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为暴雨主要发生落区,东部阻高导致降水时间较长是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21年3月30日至31日阿拉善盟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高新区出现罕见春季暴雨天气,多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极值,本文对本次过程的影响系统及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分析,认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阿拉善盟气象台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决策服务主动,部门联动响应快,社会媒体宣传到位,使暴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2日吉林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较好地反映了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全过程,可为人们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出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春季暴雨常由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结合而成,对流性明显,对春耕生产和人员安全有较 大影响。本文应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常规探测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18 年3 月19~20 日 福建省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中尺度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是一场 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结合的暴雨过程。高低空西南急流充沛的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锋面、低 层切变的辐合上升运动是形成暴雨和强对流的有利条件。冷暖空气的交汇加剧了层结不稳定和 垂直上升运动,触发福建南部飑线产生。中高层显著的正涡度发展、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  相似文献   

14.
王萱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155-157,165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T213资料、高空观测及地面观测、中尺度气象站资料,对2009年5月25~26日鹰潭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将此次暴雨过程分为2个阶段——冷暖交汇带来的强降水阶段和低涡外围稳定降水阶段。强降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面中尺度幅合线的存在与维持加强了地面的辐合上升力量,也触发了造成此次过程中的局地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指出了地面辐合线与强降水区的良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暴雨是我国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对2007年5月26日华南暖区的一次暴雨个例进行详细的中尺度分析,并在此基础士利用美国中尺度局地预报分析系统(IAPS)输出的融合多种数据的再分析场,对造成暴雨的卢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FY-2E的红外云图TBB资料,地面七要素、两要素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5日夜晚~6日08:00黔西南州望谟县上游地区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850 hPa冷式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提供的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所致。MCS是直接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沿着地面辐合线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黔西南州,且降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对应,降雨强弱也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和减弱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普勒雷达、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20年7月9日锡林浩特市城区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过程属于低涡型暴雨环流形势;(2)锡林浩特特殊地形对此次大暴雨具有较大的影响;(3)局地强水汽辐合、“下暖上冷”“下湿上干”,触发强天气;(4)对流单体的生成、稳定维持是引起局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5)露点差和温度露点差的跃增跃降对强降水的出现和量级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利用FY-2 E卫星云图、自动站、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结合物理量场,对2015年8月19日铁岭局地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过程发生的可能原因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北抬,在高空冷涡控制下,加之前期持续高温,为此次中尺度飑线系统提供有力的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雷达强度回波中表象明显,为线性排列的对流单体族构成的窄带回波,回波强度>55 dBZ。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值≥40 kg/m2注意飑线天气,VIL值越大天气现象越强烈;温度总指数TT (TT≥50℃)、深对流指数DCI(DCI>26℃)也反映了热力不稳定和对流潜势,对临近和甚短期预报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小弟  汤达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91-539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赣州市2006年7月25~26日的"格美"台风登陆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在整个过程一直维持一支低空急流,是暴雨水汽输送的动力机制;"逆风区"、风速辐合、中小尺度气旋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赣州局部地区大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国家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1°×1°资料、以及加密观测数据,对2019年7月22日和29日的保定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受到高空槽、切变线以及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天气过程.(2)22日过程的副高位置整体偏南,阻挡作用不如29日过程明显,因而在降水的持续时间方面较弱.(3)29日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