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和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非质量因素引起的种子纠纷事件有增多的趋势。非种子质量因素纠纷是指种子质量符合各项标准规定,但受气候、环境和人为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质量影响。与由于种子质量低于种用标准(国家强制标准)或者标签标注内容、含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即有害生物)和使用在不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投放区域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质量影响而引起的种子质量纠纷,非种子质量纠纷更难以调节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处理种子损害赔偿纠纷,必须查清造成减产损失事故的原因是品种特性问题、栽培技术问题、还是种子质量问题。要查清上述3个问题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易的。本文以一起历时10年之久仍未了结的种子损失赔偿纠纷为例,就如何解决品种特性问题和种子质量问题予以简析。  相似文献   

3.
朱建忠  钟英  张皓 《中国种业》2004,(12):3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泸州市种子市场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种子市场经营主体急剧增多,种子质量控制难度和市场监管难度增大,种子质量纠纷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 (简称<鉴定办法> )对于规范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程序,及时化解种子质量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鉴定办法>自 2003年实施以来,我市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受理并组织专家鉴定 17次.其中有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有水稻品种重感稻瘟病、遇低温结实率低而严重减产引发的纠纷和种子技术合同纠纷等.通过参加种子质量纠纷现场鉴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供各有关方面参考,也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种子质量纠纷的成因,既有种子质量的因素,也有非种子质量的因素,而有些种子质量纠纷是由种子的虚假宣传引发的。防范种子质量纠纷的关键,是要抓好种子质量工作,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实事求是地进行品种广告宣传,做好因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指导,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种子检验为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商品种子贸易流通、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主要用以表达种子内在价值,主要用品种真实性和品种  相似文献   

6.
1种子纠纷的产生原因种子纠纷,是指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因种子问题产生的纠纷或者矛盾.一般的可分为种子质量纠纷、非种子质量纠纷与不实宣传纠纷3种情况.种子质量纠纷,是指由于种子质量低于国家种用标准或标签标注值,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及含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种子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质量影响而引起的纠纷.非种子质量纠纷,是指种子质量指标符合相关规定,但受土壤、气候、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质量影响而引起的纠纷.  相似文献   

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人们的种子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种子使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种子质量纠纷则逐年增多。从我站组织或参与的近20起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情况看,纯属种子质量或违法推广品种导致的纠纷仅占15%,其余都是非种子质量因素所致。后者虽然种子经营者不承担任何责任,但给种子经营造成的影响或麻烦也很大。对此,作者在分析非种子质量纠纷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国有种子公司的全面改制,种子市场呈现经营户多、品种多、进货单位多的"三多"现象.有的经营户为了谋求高利润,经营假冒伪劣种子和未经审定或虽审定但没有在本地试验过的种子,这样,就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当售种单位与购种者之间没有封存种子可供鉴定时,田间鉴定就成为解决种子质量纠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以下简称种子鉴定)的内容是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农作物种子执法检查(以下简称种子检查)的内容是种子质量、种子标签、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和授权情况。种子鉴定和种子检查,显然属于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在实践中,作者经常遇到将种子鉴定与种子检查相混淆造成的冤假错案,本文分析了一起种子鉴定与种子检查相混淆的典型案件。88户菇农向某种子管理机构投诉称购买的某菌种厂  相似文献   

10.
<正>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以下简称种子鉴定)的内容,是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农作物种子执法检查(以下简称种子检查)的内容,是种子质量、种子标签、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鉴定和种子检查,显然属于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将种子鉴定与种子检查相混淆造成的冤假错案。为了帮助种子管理机构、专家鉴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常会发生由于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造成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的事故。若供种和用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存在分歧,就将发生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种子实行市场化经营以来,经营主体明显增多,大型龙头企业和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并存,良莠不齐,从业人员复杂,加上城乡分散经营,面广店多,并且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种子质量纠纷也有增加的趋势。在处理种子质量纠纷的实践中发现,造成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既有种子本身的质量因素,也有栽培、病害、气候等非质量因素。不管  相似文献   

13.
史新海  孙桂芹 《种子科技》2002,20(4):230-231
在玉米生产大田出现不齐整或异常现象时 ,就需要对玉米杂交种子进行田间鉴定 ,弄清是玉米种子质量问题还是非种子质量问题 ,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玉米杂交种子田间鉴定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品种的真实性—品种的真假问题若购买的是甲品种 ,而卖给你的是乙品种 ,即为假种子。如 1990年绍兴市种子公司从东北调的是丹玉13号 ,结果给的是吉单 131。2 品种符合程度的高低—种子质量问题由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原因所造成的种子质量问题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 .1 玉米制种把关不严。因玉米制种把关不严所造成的种子质量问题 ,表现是植株不整…  相似文献   

14.
浅谈种子纠纷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新 《种子科技》2012,30(11):14-16
种子纠纷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种子质量、栽培技术、品种适应性、自然灾害等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就其损失原因和责任问题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  相似文献   

15.
杨风奎 《种子科技》2003,21(1):2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后追偿的原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因使用种子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当事人之间必须要有能证明种子质量问题的证据———检验报告或鉴定报告。而农民大多不会去保存原始证据———种子,种子一旦播种,证据就难以复原,田间检验鉴定就成为解决种子质量纠纷举证的一个补救手段。目前,种子质量纠纷投诉集中表现在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丁明 《种子世界》2003,(11):10-11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8号令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鉴定办法》规范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问现场鉴定的程序和方法,为合理解决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最近我们在执行《鉴定办法》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理解不够,在程序上有所忽视,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特别提出,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种子索赔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合新 《种子科技》2002,20(2):88-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一条明确指出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 ,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 ,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在实际工作中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一是是否属于种子质量问题 ,以谁的检验结果为准 ;二是所争议种子是否为该种子经营者出售 ;三是赔偿额中“可得利益损失”怎样计算 ,赔偿由谁来监督执行。1 种子质量鉴定1.1 种子质量鉴定机构 :当因种子质量发生纠纷而不能协商解决或协商解决不成时 ,就必须有一个合法公正的质量仲裁鉴定机构。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人们法律意…  相似文献   

18.
唐光胜 《种子世界》2012,(11):14-14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规范田间现场鉴定程序和方法的专门法规。发生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进行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必须遵循该《办法》。在实践中,田间现场鉴定难度较大,涉及鉴定的程序和方法问题较多。现借助下列案例,就种子纠纷现场鉴定程序的有关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邹江  刘子凡 《种子科技》2023,(2):129-131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历年来,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都十分重视种子管理,但迄今种子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种子管理主体入手,就种子管理的品种管理、质量管理、检疫管理和种子质量纠纷调处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为种子管理的科学高效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种业的发展,种子的高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农民为提高产量对种子依赖性和期望值在不断增加,有些品种确实给农民朋友们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种子利用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近几年来出现的质量纠纷有的与种子质量(重点是品种审定、纯度、芽率、水分、净度)没有关系,但是又与种子有着密切联系,有关的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找经营者理论,经营者又找上一级的经营者,甚至于找到有关的种子管理部门与法院来协调。但有的种子案件最终农民败诉,原因是非种子质量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