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溪人民公社青岭管理区有茶园403亩。1958年全年产量65849斤。在人民公社化的第一年——1959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季季增产的成绩。1959年春茶产量38613.4斤,比1958年春茶32266.4斤增产19.7%,1959年夏茶产量44410.12斤,比1958年夏茶20413.4斤增产117.56%。超过春茶产量的15.03%。1959年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04242.2斤,比1958年全年茶叶产量增产58.5%,有力地回击了认为“夏茶潜力  相似文献   

2.
嵊县回山人民公社金家生产队连续4年被评为茶叶生产先进单位。该队年产量从1955年的53担至1959年增长到201.29担,产值从3604元增加到14372.86元,产量与产值都增长3倍以上,而茶园面积却从54亩调整为50亩。1959年的增产幅度,在1958年增产153.7%的基础上,又增产10.7%,产值增加35.27%,亩产达到402.6斤,尤以春、夏茶增产更为显著。春茶在1958年大采秋、冬茶产量超春茶2倍的基础上,1959  相似文献   

3.
《作物学报》1965,4(1):35-46
我校小麦的丰产栽培试验已连续进行七年。1957—1958年在原我校芦沟桥农场进行,获得10亩地平均亩产778.6斤的高产。1957年迁校后成立试验站时,接受原东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415亩小麦,由于生产水平较差,当年只获得平均亩产73.5斤;建站以后1958年一跃而为平均亩产417.7斤(全站平均),1959年为平均亩产500.6斤。1960、1961年由于在党委直接领导下,组织了农学(包括栽培、选种、植物生理、植物等教研组)、气象、土化、植保等有关专业协作进行综合试验研究,贯彻了农民、干部、师生的三结合,并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五峯县城关公社小河生产队,今年由于認真总結和运用了特大跃进的1958年大搞群众运动,大鬧技术革新的經驗,高举总路綫的紅旗,乘胜前进。所以在1959年,战胜了巨大的災害,又取得了大跃进。总产量达到33,977.8斤,比1958年27,806.3斤,增長了22.19%;总产值达到40,056.51元,比1958年22,922.09元,增長了74.75%。特別值得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淳安县是个山区,盛产茶叶,1959年,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动力资源,大搞制茶机械化。 1959年是茶叶史上特大跃进的一年。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茶叶产量达到了78916担,比1958年增长43.5%,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374%,平  相似文献   

6.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们霞浦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挥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全县范围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以更新、重修剪、移植归并、移苗补植为中心的改造旧茶园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改造的茶园当年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大增产,195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50.5%;改造的第2年——1959  相似文献   

7.
提高采茶工效和采摘技术,在茶叶的叶质最优良的时候,及时地采收下来,保证制茶中有良好的原料,是1959年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经验。杭州市郊西湖公社十月生产队社员们创造的双手快速采茶法,是目前提高采茶工效最好办法。1959年全市开展了一个学习双手采茶能手沈顺照的运动,有4585个青壮年妇女学会了双手采茶,采茶工效在1958年的基础上普遍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福鼎县茶场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在1958年和1959年两年大跃进中,坚决贯彻了县委指示“高度密插是多、快、好、省地解决茶叶生产大跃进中的苗木来源的有效措施”。全体职工发挥了敢想敢说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通过不断试验观察对比,创造了茶叶短穗扦插亩插32万株的成功经验。经两年试验结果,密插育苗生长整齐茁壮,且成活率达97%,充分显示了高度密插的可能性。据去年调查,7月14日插下,经35天后检查苗株生长良好,抽取34  相似文献   

9.
广东水稻矮化育种工作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58年以来,广东省的水稻矮化育种工作,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进一步贯彻领导、科研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大抓研究方法的技术革新,在培育和推广良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从1959年到现在,先后培育成功并推广到大面积生产上去  相似文献   

10.
“宜紅”茶著名产区宜昌县邓村人民公社机关党支部的一亩試驗茶园,1959年获得一千三百三十一斤十三兩的高产。这块試驗茶园原來株叢殘缺,苔蘚滿布,地衣叢生,荒蕪不堪。1957年春茶后台刈更新;1958年3月补植,当年投入生产,采制干茶一百四十一斤四兩。1959年4月13日开园,到11月24日封园,共采制干茶  相似文献   

11.
凃敦鑫  段醒男 《作物学报》1963,2(2):215-216
麻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之一,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在成熟期、株高、茎粗、出麻率及单株纤维重以及生理特征、特性上有显著差异。广泛搜集麻品种材料进行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麻品种观察,采用条播,行长15尺,行距2.5尺,每品种种2行或3行,对照品种为华北大青杆。麻品种比较试验,行长、行距及对照种与品种观察同;1959年采用3行区,1960年采用4行区;重复次数1959年4次,1960年3次;每亩栽植密度约一万株。  相似文献   

12.
(?)麻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之一,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在成熟期、株高、茎粗、出麻率及单株纤维重以及生理特征、特性上有显著差异。广泛搜集(?)麻品种材料进行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麻品种观察,采用条播,行长15尺,行距2.5尺,每品种种2行或3行,对照品种为华北大青杆。(?)麻品种比较试验,行长、行距及对照种与品种观察同;1959年采用3行区,1960年采用4行区;重复次数1959年4次,1960年3次;每亩栽植密度约一万株。  相似文献   

13.
一选育经过徐州1818系本所自徐州209中以系统育种法育成。1957年于徐州209繁殖田选株,1958年参加选种圃,1959年参加预试圃,1960—1961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1962—1964年参加黄河流域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63年起本专区主要产棉县及黄河流域各省又广泛进行生产试验,连年多点试验中,徐州1818表现丰产,早熟、出苗好和适应性广,一般皮棉增产二至四成,霜前皮棉增产五成左右,为当前北方棉区生产价值最大,最受欢迎的棉花新品种。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省及北京市均专设原种场加速繁育,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1958年起,我们到晋县河头村生产大队培养鸭梨低产变高产、隔年结果变连年高产的样板。几年来,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同农民群众一起,改进鸭梨栽培管理技术,大搞科学实验,1959—1964年六年平均鸭梨总产量达到一百三十四万七千斤,比1957年提高六点七倍;好果率连年保持在80%以上,比1957年提高九倍。成为  相似文献   

15.
我场1953年开始建立,共有茶园110亩。其中用种籽直播茶园42.2亩,苗圃改建茶园26.1亩;用一年生苗于1954年移栽定植计41.7亩。至1959年茶树树龄已有6足龄。1956年3足龄时,即投入生产,每亩平均采制毛茶20斤,特别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出现了五年生的新茶园平均亩产茶条136斤、茶子36斤、茶叶  相似文献   

16.
嵊县北山人民公社是四面环山、山峦起伏、溪泉纵横的深山区,以珠茶闻名全国。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茶叶生产也和其他各项生产一样,获得了飞跃的发展,1959年全社共产干茶25,300担,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17%,比解放前增长了三倍。茶叶生产的发展,给山区人民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幸福,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随着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和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由于茶叶生产季节性强,技术性高,采、制茶季节往往又是农忙期,因此有劳力过于集中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1959年4月间,公社党委算了一笔  相似文献   

17.
茶树的根外追肥是获得茶叶丰产的主要因素,而且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我們于1958年春季,曾經在小寨利用蒿枝、苦生根对茶树进行根外施肥的少量試驗,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缺乏记载分析总結,为了进一步得出根外追肥的效果又于1959年在鸡場公社連石堡茶場作了施肥的对比試驗。现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人民公社十月生产队(梅家坞)以盛产龙井茶闻名国内外。在公社化的第一年就出现了茶满山、猪满栏、茶山季季香,产量季季增的跃进面貌。1959年全队投入生产的700多亩茶园,平均亩产达到320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亩产236斤增加了35.12%,总产量230777斤。增加49.7%,还有26亩多的丰产茶园,平均亩产467斤,其中有9.165亩茶园亩产达507斤。另有黄阳山0.928亩试验田,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19.
1959年,本市茶叶生产,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取得了继续大跃进的胜利。全市采叶茶园茶叶总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21%,其中秋茶总产量为春茶总产量的114%,实现了“秋茶超春茶”。这一空前未有的胜利,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人民公社无比优越性的胜利,是广大社员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坚决贯彻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发挥了冲天的革命干劲所取得的。同时,在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中,根据茶叶生产特点,也积累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首次南茶北引始于1959年,经历了试验探索、引种高峰、生产低潮、面积效益稳定和结构性调整等五个时期以及1976年、l979年、l983年、200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