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田灰巴蜗牛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田灰巴蜗牛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基本摸清了灰巴蜗牛在河南省舞钢市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蜗牛俗称"鼻涕虫",属软体动物、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蜗牛发生种类很多,召陵区以灰巴蜗牛、同型蜗牛为主要优势种。近年来,该区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蔬菜保护地面积逐渐扩大,为蜗牛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光、温、湿环境和充足食源,造成蜗牛对各种蔬菜的为害逐年加重,已逐渐从次要害虫成为危害该地区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害虫,其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8—2011年8月,东阿县部分乡镇玉米田和大豆田同型巴蜗牛严重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一般玉米田平均有蜗牛6.7头/株,最高27头,大豆田平均31.5头/㎡,最高75头,由于该有害生物历年很少发生,群众不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特点,导致防治不及时,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损失。本文以近三年对不同地块系统观察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其生活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蔡娟娟  叶建人 《农技服务》2011,28(3):292-292
2010年调查了蜗牛在不同蔬菜上的发生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蜗牛喜食大白菜、青菜、番茄和豇豆等作物,对综合防治蔬菜蜗牛为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区蔬菜蜗牛的发生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地区为害蔬菜的蜗牛主要为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基本摸清了蜗牛的卵期和幼贝期是其生命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开展防治的有利时期;蔬菜的苗期和采收前期是重点保护的关键时期;秋熟作物受蜗牛危害重于夏熟作物;秋季是蜗牛发生为害的高峰期。根据蔬菜地蜗牛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茶籽饼可有效防治蜗牛为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蜗牛在长葛市部分蔬菜田普遍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给菜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近3年笔者通过对蜗牛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等方面调查试验,总结一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想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的控制蜗牛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蜗牛在长葛市部分蔬菜田普遍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给菜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近3年笔者通过对蜗牛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等方面调查试验,总结一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想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的控制蜗牛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接虫的方法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不同密度的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秋大豆的为害及产量损失。结果表明 ,大豆叶片和幼荚是同型巴蜗牛为害的主要器官 ,形成大量的破叶是花荚期大豆受害的典型症状。大豆产量损失率与花荚期幼荚受害数、蜗牛密度、瘪粒率及百粒重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根据大豆产量损失率及防治费用等制订了花荚期秋大豆同型巴蜗牛的防治指标 :每百株 2 0头成贝 ,或者每株新被害幼荚0 .1 5个。  相似文献   

9.
同型巴蜗牛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贝或幼贝越冬。越冬后的成贝在4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每头成贝产卵10~56粒,平均约22粒.卵期平均约18天,卵的孵化率为67.80%~69.50%.秋季发生量大于春季.在一平方米范围的桔园内越冬死亡率可达38.43%~90.23%,幼贝的越冬死亡率明显高于成贝.  相似文献   

10.
蜗牛俗称狗螺螺,是一种带贝壳的软体动物,分灰巴蜗牛和同型蜗牛,孙村镇以灰巴蜗牛分布较多.蜗牛对棉花危害主要是用带尖锐小齿的舌头舐食作物.棉花幼小时,能将棉茎磨断,造成缺苗.其叶期危害能把大批叶片吃光,现蕾期能把棉叶嫩头咬破.蜗牛在棉田爬过地方,因粪便和分泌粘液引起霉菌发生,影响棉苗生长.每亩有蜗牛1.5~6万头,棉花损失可达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