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拟黑多刺蚁精子发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拟黑多刺(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精子的发生动态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描述,由精母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特征性指标显示,拟黑多刺蚁精子发生过程总体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精原细胞时期、初级精母细胞时期、次级精母细胞时期、精子细胞时期和精子形成时期,最终成熟的精子通过交配活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2.
3.
詹光杰  奚耕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18-5520
首次对拟黑多刺蚁内生殖进行系统解剖观察。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和雌性附腺等结构组成,为典型的多滋式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侧输精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性附腺及阴茎等结构组成,雄性附腺发达,贮精囊不明显,婚飞前雄蚁的精巢及精巢小管已逐渐退化,精巢小管的数量与其他种类蚂蚁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4.
利用HE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进行显微研究。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11个阶段,即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和卵母细胞卵黄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在卵母细胞生长及卵黄形成期,滋养细胞核内的多核仁现象、灯刷染色体与旺盛的物质合成有关;卵母细胞本身也合成一些物质;滤泡细胞参与卵黄蛋白的合成,并为外源性卵黄蛋白提供通道。因此,卵母细胞内卵黄蛋白的形成是自体合成和外源合成同时并存;滤泡细胞还参与了卵黄膜及卵壳的形成。并发现,拟黑多刺蚁与果蝇卵子发生有相似的卵母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卵黄形成前期,这种凋亡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詹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8-1579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拟黑多刺蚁雌性生殖系统的特点。[方法]通过解剖,观察拟黑多刺蚁雌性成虫不同的发育时期(婚飞前、产卵旺盛期和老龄期)的生殖系统的特点,比较其卵巢发育指数和雌性附腺发育指数。[结果]产卵旺盛期的蚁后卵巢发育指数最高,老龄期及婚飞前蚁后次之,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产卵旺盛期蚁后的雌性附腺发育指数值是最高的,婚飞前与老龄蚁后的值次之,且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蚁后的生殖能力与其卵巢的发育指数和雌性附腺的发育指数有密切的相关性,值越大,产卵能力越强。[结论]该研究为拟黑多刺蚁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拟黑多刺蚁学名叫作双齿多刺蚁,它的特点是尾部有两条清晰的白色横纹,就像是穿了一条条纹外套。它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在国际、国内都是名贵的食疗珍品,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经过科学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雄激素类似物在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雄性拟黑多刺蚁为试验材料,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是否存在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并研究雄激素类似物在其性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雄蚁的性腺内有雄性激素受体类似物的免疫阳性颗粒表达,主要分布在雄性附腺与精巢里。表明拟黑多刺蚁体内存在内源性类固醇雄激素类似物,其信号通路在调解其精卵发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与脊椎动物类似的性激素调控性征的通路。[结论]该研究为雄激素类似物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测定幼虫口钩、头咽骨长度的方法,推断美洲斑潜蝇幼虫期共有3龄。1~3龄幼虫口钩长度分别为:2202±014μm,3792±013μm,6701±015μm,头咽骨长度分别为8424±0.13μm,14072+016μm,21435±014μm,1~3龄幼虫体长×宽分别为:047mm×018mm,124mm×045mm,251mm×085mm,虫道在上下龄分界处有明显加宽,此方法可快速划分龄期,为适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克隆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5-HT2A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其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和不同品级成虫mRNA的表达情况,为探究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的调控规律提供证据。【方法】从拟黑多刺蚁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并克隆Pv5-HT2A受体基因;用ProtParam预测蛋白质序列,Blast比较蛋白质序列同源性,用Clustal X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MEGA 6.0比邻法生成系统进化树。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v5-HT2A受体基因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及不同品级成虫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Pv5-HT2A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965bp,开放阅读框长1 926bp,编码641个氨基酸。疏水性分析显示,Pv5-HT2A受体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疏水区,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类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拟黑多刺蚁与红收获蚁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69%。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拟黑多刺蚁5-HT2A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3龄幼虫及蛹期的表达量较高;成虫中,雄蚁表达量最高,雌蚁的表达量最低。【结论】拟黑多刺蚁与其他昆虫的5-HT2A受体基因存在相关性,推测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mAchR)在拟黑多刺蚁个体发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参与拟黑多刺蚁的个体发育行为。【方法】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拟黑多刺蚁卵、幼虫、蛹和成虫个体发育阶段mAch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AchR基因在拟黑多刺蚁整个发育过程及各个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在卵期mAchR mRNA的表达量较幼虫期和蛹期高,而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可达卵期的3倍以上。3个成虫品级之间,工蚁的表达量最高,雄蚁和雌蚁的表达量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结论】mAchR基因参与了拟黑多刺蚁的发育行为,而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在调节成虫更为复杂的行为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成虫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基因进行RNA干扰(RNAi),为分析hsp90基因的功能及将RNAi技术用于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拟黑多刺蚁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用于hsp90基因的克隆。利用T7RiboMAXTM Express RNAi System将hsp90合成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将其配制成120,60,30,15和7.5ng/μL的溶液饲喂拟黑多刺蚁雌蚁、雄蚁和工蚁成虫进行RNAi,共饲喂14d,记录成虫死亡率,确定dsRNA最适质量浓度,并以此剂量对各品级成虫进行干扰,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扰效果及干扰hsp90基因对EcR、USP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拟黑多刺蚁hsp90基因片段,其长度523bp,并合成了dsRNA。饲喂dsRNA后发现,dsRNA质量浓度越大,拟黑多刺蚁死亡率越高,在dsRNA质量浓度为120ng/μL时,饲喂5d后成虫全部死亡;30ng/μL是dsRNA干扰的最适质量浓度。以30ng/μL dsRNA干扰后,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每个品级成虫hsp90基因mRNA均被沉默。hsp90基因被干扰后,EcR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USP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采用饲喂法成功干扰了拟黑多刺蚁hsp90基因mRNA的表达;hsp90基因与USP基因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三疣梭子蟹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在蜕皮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在甲壳动物蜕皮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尚不清楚该基因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和不同蜕皮阶段的表达模式。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雌激素相关受体(Pt ERR)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蜕皮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t ERR-mRNA在C期三疣梭子蟹的Y器官和鳃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眼柄和胃中表达水平也相对较高,在3种肌肉组织和三角膜中表达水平较低。在不同蜕皮阶段,13种组织中的Pt ERR-mRNA表达水平均差异显著。Y器官中Pt ERR-mRNA从AB期到E期呈显著上升趋势;胸神经节和眼柄中的Pt ERR-mRNA变化模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大颚器中的Pt ERR-mRNA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大螯肌肉、附肢肌肉和三角膜中的Pt ERR-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升高趋势,而腹部肌肉中Pt ERR-mRNA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就消化代谢器官而言,胃、肝胰腺和鳃中Pt ERR-mRNA在整个蜕皮周期中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D期达最高值;肠道中Pt ERR-mRNA相对表达量在D期最高,C期和E期较低;从AB期至E期,心脏中Pt ERR-mRNA表达水平一直显著增加,每期增加1倍左右。综上,Pt ERR主要在Y器官、鳃、眼柄和胃中表达,可能参与调控蜕皮过程、细胞增殖和能量代谢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血红扇头蜱的生活史、蜱媒疾病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实验室血红扇头蜱人工饲养技术和方法。对采集的血红扇头蜱以家兔为供血动物,在(25±1)℃和RH(90±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于黑暗条件下人工饲养。结果表明,蜱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能独立完成生活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72~113d,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各期均在兔体嗜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玄参叶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玄参叶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其中组织切片采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叶表面制片采用撕取表皮的方法,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采用脱水、干燥、喷金后常规扫描的方法,组织、叶表面、粉末图均采用显微拍摄。结果 找出了玄参叶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此研究可作为鉴定玄参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es,BmNPV)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N)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用BmNPV感染家蚕BmN细胞,分别在病毒感染后的不同时间(12,24,36,48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A、CyclinB、CyclinE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BmNPV感染24h后,BmN细胞出现明显感染症状,变为圆形;48h后细胞核内出现多角体。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yclinA、CyclinB、CyclinE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分别在感染12,24,36h后,表达量降低为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BmNPV感染后24h左右,抑制于G2/M期的BmN细胞达到68%。【结论】BmNPV感染家蚕BmN细胞后,导致CyclinB、CyclinE基因表达量降低,对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小;同时BmNPV感染可以将BmN细胞发育抑制于G2/M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西省中华蜜蜂(Apis cerena cerena)的形态多样性以及形态指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陕西省8个气候类型地区81个种群中华蜜蜂,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第三与第四背板长之和(T3+T4)、吻长(Pro)、右前翅长(FL)、右前翅宽(FB)、右前翅面积(AW)、肘脉指数(Ci)6项形态指标,利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气候类型下中华蜜蜂6项形态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判别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样本的形态多样性,并分析6项形态指标与9项环境因素(2个地理因素经度、纬度和7个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日最高气温≥35.0 ℃平均日数、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均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延川中蜂样本的T3+T4、FL、FB和AW皆最大;石泉中蜂样本的T3+T4和FL平均值均最小;黄龙中蜂样本的FB和AW平均值皆最小;佛坪中蜂样本的Pro和Ci皆最大;陇县中蜂样本的Pro和Ci皆最小。判别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显示,8个气候类型地区的中华蜜蜂可分为4个类群:陇县、凤县和千阳为一支,佛坪、黄龙、黄陵和周至聚为一支,延川和石泉均单独聚为一支。形态指标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T3+T4与纬度呈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ro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FL和AW均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呈负相关;FB与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日最高气温≥35.0 ℃平均日数呈正相关, 与年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上述指标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结论】气候因素与陕西中华蜜蜂的特定形态指标的表型可塑性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以下简称中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以下简称意蜂)幼虫的球囊菌(Ascospahaera apis)抗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利用Venn分析、GO分类分析、KEGG代谢通路分析以及Ka/Ks分析对二者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研究。Venn分析结果显示,中蜂与意蜂的同源基因有17 656个,归属于8 111个基因家族,二者的特有基因分别有1 158和241个,分别归属于468和86个基因家族。GO分类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在38和28个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于96和21个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蜂的特有基因富集在内吞作用、溶酶体、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黑化作用等4个细胞免疫通路,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等2个体液免疫通路,而意蜂仅有1个特有基因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Ka/Ks分析结果显示受到强烈正向选择、弱正向选择、中性选择和负向选择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分别有37、281、2 630和3 269个。对受到强烈正向选择的基因进行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GO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富集的GO条目类型相同;KEGG结果显示中蜂的单拷贝基因仅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免疫相关基因数量的差异是二者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蜂在与球囊菌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能量利用从而限制球囊菌的增殖。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蜂及意蜂幼虫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对牛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牛卵巢上直径2~6mm的卵泡,用注射器抽取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根据牛SIRT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4条干扰载体(shRNA-SIRT1-1597、shRNA-SIRT1-1471、shRNA-SIRT1-1186、shRNA-SIRT1-1306)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shRNA-NC),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入牛卵泡颗粒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干扰载体用于后续试验。以转染shRNA-SIRT1-1471的颗粒细胞为干扰组,转染sh-RNA-NC的颗粒细胞为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的颗粒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24,36,48和60h各组颗粒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24,36和48h各组颗粒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转染后48hshRNA-SIRT1-1471干扰的颗粒细胞SIRT1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故选用shRNA-SIRT1-1471作为最佳干扰载体。转染后24,36,48和60h,干扰组颗粒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后24~48h干扰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从而使更多细胞进入M期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殖。【结论】SIRT1能抑制牛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