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2.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3.
3种野生茄和1个栽培茄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3种野生茄和1个栽培茄品种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类型均为"2A"型: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较对称核型.但它们的核型也具有明显差异, "04E28"的核型公式为2n=16m+6sm+2st,核不对称系数60.20%;04E42的核型公式为2n=14m+8sm+2T,核不对称系数65.91%;07E67的核型公式为2n=18m+6sm,核不对称系数59.68%;栽培品种.04E08"的核型公式为2n=22m+2sm.核不对称系数58.59%.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粤糖06-233的选育过程,并就其特征特性、蔗茎产量、蔗糖分、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粤糖94-128为母本、桂糖93-15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糖分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选择,育成了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6-233。通过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6-233蔗茎产量达119 932.56 kg/hm 2,含糖量达18 145.79 kg/hm 2,该品种对甘蔗黑穗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同时,利用去壁低渗法对粤糖06-233进行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染色体主要由中部(m)及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数为2n=88,核型公式K(2n)=88=82m+6sm。  相似文献   

5.
甘蔗和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斑茅、Badila及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斑茅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海南斑茅92-105和92-7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60,30对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点,臂比均在1.70以下,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之比小于2,属原始的1A型染色体。参试的甘蔗无性系的核型均属2B型。来自组合Badila(2n=80)海南斑茅92-105(2n=60)的杂种崖城96-66染色体数目为2n=70,染色体以n n的方式进行遗传;来自组合Badila×海南斑茅92-77(2n=60)的杂种崖城96-40染色体数目也为2n=70,杂种以n n的方式进行遗传;这些结果表明甘蔗斑茅杂交后代染色体以n n的方式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甘蔗及其近缘野生种细胞学研究,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甘蔗近缘野生种云滇95-20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和初步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30。染色体较小,染色体长度分布在1.35~3.75μm,染色体长度比为2.78,核型公式为:2n=30=14m+16sm。染色体臂比介于1.36~2.26之间,平均臂比1.73,核型属2B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小葱一个种群的38个个体进行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共发现5种核型,除核型具有多态性外,笔者还发现非整倍体和B染色体。在这一种群中,3个个体的染色体组型是2n=2x=12m+2sm+2st(2SAT),17个个体的染色体组型是2n=2x=14m+2st(2SAT),7个个体的染色体组型是2n=2x=12m+2sm+2st+1B,5个个体的染色体组型是2n=13m+2st(2SAT),6个个体的染色体组型是2n=10m+2m(2SAT)+2sm+1st。并对小葱染色体多态性的成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疆杂草黑麦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新疆杂草黑麦的种质鉴定、起源分析、良种培育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分析了3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和1个栽培黑麦品种的核型并比较他们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四种黑麦材料的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4,不同材料之间染色体形态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新疆杂草黑麦居群89R4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2m+ 2sm,除第7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70%,核型类型为1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新疆杂草黑麦居群89R14的核型公式为2n=2x=14=8m+ 6sm(2sat),除第5、6、7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其第7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88%,核型类型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新疆杂草黑麦居群89R60的核型公式为2n=2x=14=14m(2sat),其全部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第3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47%,核型类型为1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栽培黑麦材料H36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除第5、6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20%,核型类型为1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染色体直接压片技术,以叶片为试材,对4种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PR255核型公式为2n=36=24m+12sm(2SAT),大丰95核型公式为2n=36=28m+8sm(2SAT),热研2-14-39核型公式为2n=36=20m(2SAT)+16sm,RRIM712核型公式为2n=36=14m+22sm,四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木薯4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华南8号、9号、10号、1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新选育推广的新品种。利用去壁低渗法研究华南8号、9号、10号、11号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华南8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4SAT)+6sm(2SAT),华南9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6SAT)+6sm,华南10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2m+4sm,华南11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AT)+2sm,其中华南8号、9号和10号的核型类型为1A型,华南11号的核型类型为1B型。该研究可为木薯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提供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引自波兰的多年生野生种黄花亚麻的染色体条数和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28=22m+6sm,N.F值为56,不对称系数为59.76%,属于2A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12.
甘蔗与蔗茅杂交的后代材料抗旱、耐寒,在甘蔗抗逆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将其有效应用于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特对甘蔗与蔗茅杂交各世代的染色体传递方式进行研究。采用去壁低渗法对F1、F2杂种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恒定,F1材料的染色体变幅为10~11条,F2材料的变幅为6~14条;双亲染色体在F1代材料中的传递方式为"2n+n",而在F2中既以"n+n"又以"2n+n"的方式进行传递。本研究结果可为诸类材料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根尖为材料,应用根尖压片法对红龙草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是2n=2x=34;核型公式为32m+2sm;核型类型为2B型。该研究为红龙草的良种选育及利用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5个木薯品种进行核型分析以揭示其核型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来自4个产地的5个品种间的相似性,以探讨其亲缘关系。实验采用压片法,以木薯嫩叶为材料,运用DPS软件对核型资料按照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薯5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SC12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m,SM2300-1的核型公式为2n=36=36m(4SAT)、桂热5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6m,云南8号与ZM8752的核型公式均为2n=36=34m(4SAT)+2sm。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在56.58~58.85之间,核型类型依次为1A、1B、1B、2A、1A,对称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4时,5个品种分为3类。第Ⅰ类为云南8号,第Ⅱ类包括ZM8752与SM2300-1,第Ⅲ类包括SC12和桂热5号,5个品种存在一定的核型差异,说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大麦和玉米染色体片,然后对玉米、大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使细胞质残留较少和染色体更分散,为细胞学研究提供清晰度高的染色体制片;通过核型分析得到,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2SAT),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12m+8sm(2eats).  相似文献   

16.
四种人参属药用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种人参属药用植物组培材料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人参、西洋参、三七和日本竹节参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七染色体数目为24条,其余三种均为48条,人参、西洋参、三七、日本竹节参核型公式依次为:2n=4x=48=38m+8sm+2T、2n=4x=48=20m+26sm+2st、2n=2x=24=18m+6sm、2n=4x=48=22m+22sm+2st+2T。臂比均值:1.42、1.91、1.54、1.75,臂比2比率(%):16.67、33.33、16.67、50.00。核型不对称系数(%):58.93、63.83、58.32、64.57。染色体长度比:2.15、1.67、1.70、1.78。核型分类:2B、2A、2A、2A。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表明,人参、西洋参、日本竹节参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与三七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海南龙血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67%。海南龙血树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型与RAPD标记的大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16个大麻地方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6种大麻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分为2n=20=14m+6sm、2n=20=20m、2n=20=18m+2sm、2n=20=16m+4sm、2n=20=12m+8sm等5种,同时采用RAPD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应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根据分析结果,首次讨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地位以及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2个不同叶背色的五唇兰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叶背色五唇兰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8,核型类型均为“1B”型,二者同为一个种。其中,绿叶五唇兰的核型组成公式为2n=2x=38=30m+8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02%;红叶五唇兰的核型组成公式为2n=2x=38=34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17%。两者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无随体染色体,且以红叶五唇兰的核型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 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核型属4B类型,2-1,2-2,2-3,2-4的染色体长度比小于2,核型属于4A类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长臂均为着丝点带,且染色区段较长,短臂均为全带.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1-1、1-2、1-3的分别为2n=56=8L+16M2+22M1+10S、2n=42=2L+22M2+14M1+4S、2n=28=2L+14M2+6M1+6S,其余4份材料均为2n=28=2L+12M2+12M1+2S.本文还对苎麻染色体的基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