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因为工作需要,20多年来,我曾94次采访过塞罕坝,作为一个国有林场绿色成就的见证者和宣传使者,我对我钟爱的塞罕坝这样说:塞罕坝这五十年,健康成长,充满希望。塞罕坝的山川大地是有情怀的,它记载了塞罕坝人50多年来奋斗的历史;塞罕坝的空气和沙尘是有记忆的,不毛之地上生长的丛丛野花和万顷森林让他们改变了容颜;塞罕坝人是有奉献的,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百万亩森林,成为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有林场建设标兵"授牌暨《塞罕坝赋》揭幕仪式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举行。为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全国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的工作热情,国家林业局决定,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国有林场建设标兵"称号。1962年,当塞罕坝务林人在此拉开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大幕时,这里还是一片"鸟兽无栖处,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48年来,塞罕坝务林人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  相似文献   

3.
正一、考察学习的体会(一)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塞罕坝几代人经过56年的艰苦创业,持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塞罕坝能够创造今天的辉煌成就就是坚守绿色发展,就  相似文献   

4.
王春风 《中国林业》2011,(14):20-21
大唤起林场是塞北"绿色明珠"塞罕坝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北部、塞罕坝南端,始建于1962年。林场总经营面积28.78万亩,森林覆盖率82.1%。建场近50年来,大唤起林场几代务林人传承"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在昔日的荒原上营造起10余万亩林海,为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林场连续5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多次被评为造林拨交、有害生物防治先进单位、红旗苗圃,还被授予"森林草原防火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相似文献   

5.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个名叫塞罕坝的地方.这里生长着百万亩林海,为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还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有风吹过都是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经过50年连续不断的治沙植树,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拥有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79.4%的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6.
从塞罕坝回来,脑海中就再也挥不去那一片绿色的山川,言谈话语中,总是不自觉地围绕着“塞罕坝”这三个字。“塞罕坝是什么?”儿子问。“塞罕坝是一个伟大的地方。”我回答。“伟大?为什么?”“因为那里的人,是真正做了一辈子好事。”不真正走进塞罕坝,就不会真正懂得她。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4℃,年均无霜期仅72天。在这样百万亩地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的荒凉山地上,务林人全凭着双手在这里栽满了树,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有个千松坝林场,与"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在同一海拔,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千松坝林场自1999年成立至今20年来,秉承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百姓拓财源的使命,通过股份制造林模式,完成造林工程109万亩,在塞罕坝林场的西邻又建设了"小塞罕坝"。千松坝让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为首都建起了一座绿色屏障,为京津建起了一座绿色水塔,为国家建起了一座绿色宝库,为百姓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千松坝林场,用绿色奇迹和创新的经营模式续写着塞罕坝的传奇。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由坝上、坝下两部分组成。塞罕坝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0℃,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塞罕坝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是美丽的意思;"坝"是汉语,意为"高岭"。清政府在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塞罕坝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地区已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55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植树约7.5万公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荒漠沙地改造成了"美丽的高岭",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成就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50年来,几代务林人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在昔日的荒原上建成了一道为首都阻沙源、为辽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0.
正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个名叫塞罕坝的地方。这里生长着百万亩林海,为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还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有风吹过都是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经过50年连续不断的治沙植树,如今的塞罕坝己成为拥有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79.4%的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13.
<正>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陪同下深入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八月的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林场始建于1962年。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来到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远眺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我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塞罕坝机械林场情况介绍,对林场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资源管护体系,守护森林资源安全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强调,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这是非常伟大的成绩。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希望你们珍视荣誉、继续奋斗,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月亮山上建有集防火瞭望和资源管护为一体的望海楼。习近平亲切看望驻守望海楼13年的护林员刘军、王娟夫妇,并登上望海楼,详细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和饮食起居情况,称赞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守护了塞罕坝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塞罕坝以百万亩人工林傲然挺立享誉国内外。 塞罕坝人以艰苦创业的务林人精神名扬天下。 这是一片英雄的林子,一片美丽的林子,一片铭刻时代印痕的林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塞罕坝几代创业者近五十年的艰苦奋斗,把一千平方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在塞北雪域高原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变沙漠成绿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林业厅主办,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绿色的旋律——2018塞罕坝森林音乐会"系列活动于2018年7月20—22日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本次活动以"生态中国、绿色地球"为主题,由三场特色主题音乐会《森林的邀请——原生态民歌民乐主题专场》《森  相似文献   

19.
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9月12日,省林业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和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金中主持会议,8名厅级领导先后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精神     
《国土绿化》2010,(8):1-1
<正>50年前"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如今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79.4%,当地无霜期由42天增加至72天,年降水量由417毫米增加到53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76天减少至47天,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也筑就出一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