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阐述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简单介绍了利用生物控制水体氨氮方法,并提出了菌藻联合调控新技术。一、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2014,(10):84-87
今天本人受《当代水产》杂志之邀,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对虾养殖中菌藻关系的话题。我不可能像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硕博专家那样专业,所以只能说说我在市场一线实践运用的一些经验与自己思考的一些原理。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在高效益的驱驶下。沿岸开发对虾养殖池塘,不少地区出现超负荷。加之养殖管理不规范,养殖废水任意排放,池塘残饵和对虾的排泄物大量增加,池塘底部污泥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浅谈氨氮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天然水中的氨氮主要来自于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即氨化作用。NH_4~+在天然水中发生水解反应:NH_4~++H_2O NH_3+H_3O~+,由于分子态NH_3不带电荷,有较强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对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氨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它能降低鱼虾、鳖等养殖生物的产卵能力,损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 水中氨氮来源,除了人工施肥外,主要是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氨氮在水中以NH_3分子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方的辽宁、山东等地迅速发展起来的皱纹盘鲍育苗和养成技术是我国海水集约化养殖的开始,它以集约化的形式贯穿了育苗和养殖的全过程。然而在集约化养殖中,氨氮含量过多会严重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甚至产生中毒死亡,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明显偏高也是鱼类细菌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来源及危害,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过量投饵、施肥、排泄物的积累,引起自身水体污染加重,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水体中的BOD、氨氮等严重超标。氨氮过高时,会造成鱼虾摄食、生长下降,拉网、运输出血,严重时导致鱼虾死亡。应用有效的微生物技术,控制养殖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含量,调控养殖池微生物生态结构,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增强其免疫功能,预防病害是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7.
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法的缺陷,营养盐污染、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等对养殖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同时养殖生命的脆弱,易遭病虫侵害。因此,净化水质进一步发展养殖业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菌藻系统由可被鱼类食用的藻类和复合细菌组成。藻类在利用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的同时向水体富氧,然后通过生态食物链逐级被降解。复合菌主要包括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这些细菌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胺、氨氮、COD等。本文通过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以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调控途径探究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分析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和菌藻生物的影响,为水产养殖户优化水产养殖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扁藻降氨氮作用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动物氮代谢的最终产物中,氨是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氨氮在培养水体中的积累,对培养动物将造成功能性和组织性的毒害,最终会导致培养动物的畸形发育以至死亡.因而,培养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被认为是水产动物育苗过程中影响产量的重要水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养虾池氨氮的科学认识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波 《水产养殖》2013,(11):26-29
水质调节是水产养殖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水质调节产品制造厂家的技术资料均提到氨氮的毒性及对虾的危害,却并没有让养殖户科学r解氨氮,而造成养殖户担心受怕,即使养殖成功亦不能合理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失败亦难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罗氏沼虾育苗池进行pH值、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菌藻联合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藻对育苗水体中pH值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幼体的发育,菌藻能明显抑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提高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12.
彭亮  代梨梨  陶玲  李晓莉  李谷 《淡水渔业》2021,51(3):91-101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  相似文献   

13.
虾池水环境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天然水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营养盐 (氮、磷 )、石油类、重金属、挥发性酚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排污和工农业生产排废。鉴于上述情况 ,对渔业用水必须作相应的调控 ,以保证我国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养殖用水水质的调控方法与技术作些介绍。一、养殖水环境调控的依据和原则1 .调控的依据应根据水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现状 ,结合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进行相应的调控。通常是在了解水环境原有状况的基础上 ,按养殖对象所要求的温度、水色、盐度、酸碱度、营养盐等水质指标、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给予相应的…  相似文献   

14.
很多厂家技术资料均提到氨氮的毒性及对虾的危害,却并没有让养殖户科学了解氨氮,致使养殖成功不能合理总结经验,失败亦难找到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氨氮和亚硝酸氮快速准确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铭 《水产养殖》2004,25(1):37-40
本研究提出了用液体标准色阶快速准确测定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比色方法。研究的液体标准色阶的稳定时间在一年以上,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测定误差分别为0.2mg/L和0.02mg/L。用本方法对名种类型的水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一致,适于海淡水养殖单位的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7.
养殖水体中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NH4)2SO4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养鱼池水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X2。当NH4 -N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该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95%,并具有硝酸还原和亚硝酸还原能力。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8.
铜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玲  郭金耀 《水利渔业》2007,27(2):84-85,108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125μg/L的铜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铜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当培养液中铜浓度较高(175μg/L)或较低(25μ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铜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19.
以异养硝化菌——嗜碱假单胞菌AD-28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子试验测定好氧条件下碳源、碳氮比、温度、pH、溶解氧、初始氮质量浓度及盐度等不同因素对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和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为:碳源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碳氮比20,温度25~35℃,pH 6.0,转速120r/min;在最佳条件下,嗜碱假单胞菌AD-2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160mg/L的氨氮去除率在24h内达95%以上。嗜碱假单胞菌AD-28能直接以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的硝化作用,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15℃)和较高的盐度(NaCl质量浓度为50g/L),在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家顺  苏真真  薛菲菲  李赟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5,39(10):1549-1557
为了获得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虾贝混养池中筛选得到2株氨氮去除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分别为9A-7和9A-19。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菌株9A-7为非典型弧菌(Vibrio atypicus),菌株9A-19为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不同生长时期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氨氮去除与菌株的生长是同步的。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液盐度、pH和培养温度对2菌株去除氨的效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盐度对2菌株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相似,低pH和高温对菌株9A-7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高pH对菌株9A-19去除率影响较小。当氨氮浓度为50mg/L,温度为25℃、盐度为30‰、pH为7.5时,培养至24h菌株9A-7和菌株9A-19除氨率分别高达74.67%和90.67%。这些结果为2株筛选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