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类肉体内含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且大多生活在河口地区和河口附近海区,故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各国政府都鼓励建立贝类净化工厂或强制性规定贝类的净化。本研究根据我国实际,以现有工厂化养殖车间为依托,以新一代的微波消毒方法处理贝类净化水,以达到贝类净化生产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贝类净化的方法 受到轻度污染的双壳贝类能够在受到严格保护的海区环境中进行自然净化。贝类提高品质净化的方法主要有净水区暂养和净化工厂净化两种方法。 (1)贝类暂养 已污染的贝类被运至清洁无污染的海区进行暂养,直至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低于卫生标准为止,然后这些双壳贝类再被重新收获并上市销售。在美国贝类暂养工作已广泛进行,由于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损耗往往超过初次收获时的50%以上,在经济上是很难行得通的。另一个缺点是在整个净化过程中贝类必须自始至终暂养在洁净的海水中,由于贝类从生长区移入暂养区后,…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对春季桑沟湾颗粒有机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方建光 《水产学报》2006,30(2):277-280
由于养殖密度和产量较高,滤食性扇贝的养殖活动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收获贝类能够从海域中移出大量的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而且,在贝类养殖过程中(滤食、呼吸、排粪等生理活动)也对养殖海区的POC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贻贝养殖的碳氮通量、虾夷扇贝的碳收支情况、生物沉降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养殖贝类对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物的摄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养殖栉孔扇贝对我国主要养殖海区桑沟湾POC的摄食压力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周毅 《水产学报》2002,26(1):21-27
对四十里湾养殖海区一些双壳贝类和藻类收获时的化学组成和有机净生产量进行了分析,不同双壳贝类软体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而N含量差异较大,栉孔扇贝软体N含量最高(12.36%),而牡蛎,毛坩相对较低(8%-9%),贻贝和菲律宾蛤仔贝壳N含量最高,为0.55%和0.56%,而栉孔扇贝壳则较低(0.1%),且贝壳,C,N,P在扇贝C,N,P总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7.5%和6.9%,海带和石莼元素组成说明海区营养元素N的不足,海带的不同部位N含量差别很大,且在不同海区有较大变化,贻贝贝壳C,H,N和P含量在整个贻贝中占有相对大的比例,分别为30.4%,30.2%,31.8%,29.6%,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中国蛤蜊等贝类贝壳中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布扇贝贝壳却较低,四十里湾海区每年因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海区将至少减少850tN和78tP,其中贝壳的营养损失占据着相当比例,在海水交换受到一定限制,营养不很丰富,海区,养殖生物收获本身也会对海区的营养状况产生影响,根据贝壳N,P的含量,笔者认为在营养不很丰富的沿岸海区,贻贝,牡蛎最好不养或尽可能少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滤水性双壳贝类对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并寻找其净化能力最强时,贝类放养密度及规格,选择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及青蛤(Cyclina sinensis)四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研究其不同品种、不同养殖密度、不同规格对养殖尾水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水体pH值的调节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三种贝类中,缢蛏的净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48 h后缢蛏组水体pH值较为稳定,氨氮下降44.30%,硝酸盐含量下降81.36%,亚硝酸盐含量下降82.02%,优于其他两种贝类。(2)比较不同密度四角蛤蜊试验组,以5 ind/L密度组净化效果最显著,处理48 h后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值81.40%,而2 ind/L密度则会引起水体亚硝酸盐水平显著上升(P<0.05)。(3)不同规格缢蛏对养殖尾水pH值、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浓度48 h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小规格缢蛏会引起养殖水体氨氮水平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6.
刘欢  宋怿  马兵  李强 《中国水产》2012,(4):30-33
贝类增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9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达到115.4万公顷,贝类产量1053.05万吨,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4.9%.然而,双壳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近年来,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贝类出口贸易同样受到制约,1997年起欧盟禁止进口我国的贝类和贝类产品,我国的鲜活双壳贝类对美国出口也一直没有打开,十多年的封关对我国的贝类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贝类资源和养殖大国。2010年我国贝类总产量已达到1108万t,约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1/4。贝类肉体内含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贝类移动性差,栖息地区相对固定,且大多生活在河口地区和河口附近海区,  相似文献   

8.
黄海海州湾海域是中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之一,为阐明该海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组成成分及含量水平,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应用固相吸附毒素示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于2013年7—12月间,分别对黄海海州湾海域的连岛和秦山岛两个海区及海头和九里两个围塘海水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鳍藻毒素-2(dinophysistoxin-2,DTX-2)、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进行定期采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成分相同,包括OA、DTX-1和PTX-2,未检出DTX-2、YTX。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连岛海区毒素含量普遍高于秦山岛海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的含量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OA和PTX-2在7—9月含量较高,DTX-1变化较小。在海头和九里围塘海水中检出OA和PTX-2,但含量极低;未检出DTX-1、DTX-2和YTX。近海养殖围塘受毒素污染较小,可选作经济实用的贝毒净化养殖区。研究填补了该海域贝类养殖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组成成分及变化研究空白,为加强贝类毒素污染监管,保障贝类食用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经济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再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滤水率和摄食率迅速下降。(3)实验期间(24h),随时间的变化,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20~100mg/L时,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呈现周期性的升降变化,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300和500mg/L时,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栉孔扇贝和紫贻贝滤水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对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6~24h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值多次出现负值。(4)吸收效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本研究表明,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泥蚶(Tegillarcagranosa)俗称花蚶、血蚶等,是一种栖息于浅海软泥滩中的广温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常见于我国山东以南沿海一带,肉味鲜美。由于泥蚶在水中活动能力不强,生活地区比较固定,很容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泥蚶为滤食性生物,它在滤食饵料生物时,也会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细菌、病毒等吸入体内。因此,大量泥蚶在刚采捕上来时都不符合卫生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方能上市。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贝类净化方法有臭氧法、紫外线法及臭氧-紫外线结合法,而以后者净化效果最佳,但臭氧和紫外线穿透…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水产》2003,(2):72-7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贝类原料及净化贝产品要求、贝类净化工厂选址、设计和建造要求、贝类净化工艺和技术要求、贝类净化工厂的质量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滤食性海产瓣鳃纲双壳贝类浅水池系统净化处理,清除贝类体内微生物和砂等的污染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4…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贝类的净化、贝类的卫生越来越受到有关单位的关注。江苏省南通市卫生监督所张卫兵等人研究认为,贝类养殖区的划分是一个动态系统,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季节的污染水平可能有不同,对于像贝毒素一类的有害物质,受水质影响很大,且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3.
福州贝类批发市场日交易量为200万吨。但是,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渔业养殖水域受陆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且贝类生物体内易富集诸多有害化学物质与病原微生物等原因,贝类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曾对全市17类贝类重点产区的水质、底泥、贝体开展3个大类36个项目的检测,结果没有一个贝类养殖区全部达标。为此,福州市政府去年起把建设贝类净化示范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近日,福州市首个贝类净化示范厂———福州榕森贝类净化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在该市17个农贸市场上市,售价与未净化的贝类产品相同。该…  相似文献   

14.
饵料藻类对贝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藻类是贝类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贝类育苗的饵料藻类有多种,不同的藻类对贝类幼虫的食用效果不一样,单独投喂藻类和混合投喂也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状态。饵料藻类从多方面影响着贝类幼虫的生长、成活、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东荣成桑沟湾海区养殖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影响范围,对不同规格的3种养殖贝类——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生物沉积作用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生物性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与月份和贝类规格显著相关(P<0.05),且与贝类的生活习性及环境因素间存在综合作用关系,包括人类养殖行为的影响、贝类适宜的生长温度、饵料中有机物的含量等; 3种贝类生物性沉积物沉降速率的分布频率在不同月份间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认为与水温有关。  相似文献   

16.
褶牡蛎系福建省养殖的经济贝类,本文扼要介绍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其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的布局、台架材料与设置、海区采苗、移挂养成及日常管理与收成等。  相似文献   

17.
袁甜 《科学养鱼》2021,(3):46-47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辽宁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缢蛏作为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历史悠久。缢蛏营埋栖生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缢蛏的滤食性特点,在北方海水池塘养殖中常将缢蛏作为底层贝类与鱼、虾、海蜇等经济生物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18.
郑新城 《齐鲁渔业》2008,25(2):28-28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贝类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各品种生长,净化水质,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从而提高水域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此项生态技术模式适宜在硬泥或沙泥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贝类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贝类生产大国,但贝类加工产业还很落后,甚至受到发达国家贝类消费的贸易限制,因食用贝类而导致的卫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从生产卫生监控体系、净化、保活流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贝类加工产业链的各环节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提出了完善贝类卫生监控系统的措施和加强贝类卫生防控技术的研究方向,防范贝类中高危污染物可能引发的重大社会公共事件,以期为突破欧盟禁令和维护中国贝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港湾贝类养殖容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统计分析法估算了大港湾贝类的适宜养殖面积,同时采用Tait模式和营养动态模式估算贝类自然生产力,根据调查潮间带非养殖区底栖软体动物、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附着动物及浅海底栖软体动物的现存量计算贝类可养殖量,估算结果适养面积为346.67hm^2,贝类自然年生产力为31024t和29829t,海区滤食性软体动物现存量7731t,养殖容量为23293t和22098t。1996年后的实际养殖面积和养殖量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养面积和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