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类养殖生产是主决海水养殖产量浮沉的关键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市场调控,贝类生产在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中,将越来越显得有相当的位置。在海水养殖业中,贝类生产又为净化水质调整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近海内湾河口滩涂和岛屿岩礁,分布着种类繁多的贝类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2.
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双壳纲经济贝类属滤食性动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细菌、病毒等吸人体内,且它们的外套膜能直接吸收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富集能力极强。人们食用贝类通常又是以生吃或半生熟吃为主,且不去内脏,因此极易发生食用后中毒的现象。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在贝类生产、海区划分、卫生监控和立法、各种经济贝类净化和净化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选择水质优良的养殖海区开展基于自然生态的低成本贝类净化,就是一个尝试。本研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规模上进行了贝类净化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贝类资源和养殖大国。2010年我国贝类总产量已达到1108万t,约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1/4。贝类肉体内含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贝类移动性差,栖息地区相对固定,且大多生活在河口地区和河口附近海区,  相似文献   

4.
福州贝类批发市场日交易量为200万吨。但是,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渔业养殖水域受陆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且贝类生物体内易富集诸多有害化学物质与病原微生物等原因,贝类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曾对全市17类贝类重点产区的水质、底泥、贝体开展3个大类36个项目的检测,结果没有一个贝类养殖区全部达标。为此,福州市政府去年起把建设贝类净化示范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近日,福州市首个贝类净化示范厂———福州榕森贝类净化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在该市17个农贸市场上市,售价与未净化的贝类产品相同。该…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病大流行之后,泰国从防病出发首先研制和使用了室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法,在我国一些地区近年来也先后开展了对虾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特点和优点是使用养殖鱼、贝类的大型生物净化池来承担系统中的水质净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滤水性双壳贝类对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并寻找其净化能力最强时,贝类放养密度及规格,选择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及青蛤(Cyclina sinensis)四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研究其不同品种、不同养殖密度、不同规格对养殖尾水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水体pH值的调节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三种贝类中,缢蛏的净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48 h后缢蛏组水体pH值较为稳定,氨氮下降44.30%,硝酸盐含量下降81.36%,亚硝酸盐含量下降82.02%,优于其他两种贝类。(2)比较不同密度四角蛤蜊试验组,以5 ind/L密度组净化效果最显著,处理48 h后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值81.40%,而2 ind/L密度则会引起水体亚硝酸盐水平显著上升(P<0.05)。(3)不同规格缢蛏对养殖尾水pH值、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浓度48 h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小规格缢蛏会引起养殖水体氨氮水平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的养殖模式造成贝类产品质量档次下降,引起贝类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净化方法主要有氯化物、臭氧、紫外线消毒3种。通过阐述这3种净化方法各自的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劣,提出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来降低或消除贝体内有害细菌含量。但实践上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在同一池塘中进行海蜇、鱼、虾、贝混养,通过施肥繁殖浮游生物,为海蜇和贝类提供饵料,鱼、虾的残饵及养殖生物排泄物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贝类在滤食浮游植物的同时,也滤食水中的细菌和有机碎屑,有效净化了水质,改善了池塘的生态环境,在养殖环境内形成了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辽宁海水贝类健康养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贝类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其极易受到污染,有毒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可在体内浓缩和积累,许多国家对贝类生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都比较严格,以确保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贻贝浅海筏式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情况的发生,贻贝苗种的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势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2001年日照市东港区的养殖单位创造了每台筏架产贻贝4000 kg,产值2000元的高效益,现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贝、蟹、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贝类是温州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单养和混养。由于单养池塘水体综合利用率低,技术要求高,目前主要是以混养为主,即以贝类养殖为主,混养虾、蟹等其他品种,既提高了水体的综合利用率,养虾的残饵又有助于繁殖微藻并提供有  相似文献   

12.
一、滩涂贝类养殖现状1.滩涂贝类的主要养殖方式目前我国滩涂贝类养殖主要有滩涂底播养殖和虾池养殖两种方法。滩涂养殖主要是对已经具有资源的滩涂进行封养和管养以及适合贝类生长繁殖的滩涂进行移植。滩涂养殖以缢蛏、毛蚶的养殖历史最长,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1.主要养殖品种及市场消费特点 欧洲的贝类养殖品种主要以贻贝和牡蛎为主,初步预计占到整个贝类养殖产量的90%以上。养殖贝类产量、规模、品种与中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市场上消费的贝类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鲜活贝类为主,价格较高。在法国市场上,直径约8厘米的扇贝可卖N6欧元/个,5~10厘米的牡蛎根据规格、产地和品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贝类净化技术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编号97-01-06)“贝类净化技术研究”以乔庆林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经过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于2000年6月19日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委托农业部渔业局组织专家通过验收。今将国内外类净化研究和应用情况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梭鱼(见彩中插2)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自然状况下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池塘养殖中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南鲻北梭”的说法。在江苏及以北地区主要以梭鱼养  相似文献   

16.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贝类净化的方法 受到轻度污染的双壳贝类能够在受到严格保护的海区环境中进行自然净化。贝类提高品质净化的方法主要有净水区暂养和净化工厂净化两种方法。 (1)贝类暂养 已污染的贝类被运至清洁无污染的海区进行暂养,直至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低于卫生标准为止,然后这些双壳贝类再被重新收获并上市销售。在美国贝类暂养工作已广泛进行,由于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损耗往往超过初次收获时的50%以上,在经济上是很难行得通的。另一个缺点是在整个净化过程中贝类必须自始至终暂养在洁净的海水中,由于贝类从生长区移入暂养区后,…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贝类HACCP体系有效实施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生活着800余种海洋贝类,贝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是海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品种有牡蛎、贻贝、扇贝、文蛤、青蛤、蛏、蚶、鲍等十多种,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双壳贝类,例如牡蛎、杂色蛤、毛蚶、文蛤,具有非选  相似文献   

18.
文蛤池塘养殖几种模式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是一种埋栖性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一般生活在河口附近沿岸内湾潮间带沙滩或浅海细沙底质以及泥沙滩中,广泛分布于我国4个海区,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也是我国及我市出口创汇主要水产品之一。因此文蛤池塘养殖发展前景良好。但因文蛤池塘养殖产业起步晚,种苗来源杂,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一、病害爆发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口创汇效益。为此,笔者从2001年开始对慈溪市文蛤池塘养殖有关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开展文蛤幼苗培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2004年10月,在慈溪市龙山海水养殖区文蛤养殖基地进行了文蛤池塘养殖几种模式对比试验,并通过生产试验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4年对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8种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结果表明,贝类体内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0.6mg/kg,基本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GB18421—2001),质量状况较好。本文还对不同地区养殖的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以及国内外其他海域的贝类体内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种贝类在不同贝类养殖区其体内的石油烃含量差异较大,这与其生活习性以及栖息场地环境条件受污染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才女虫属复合体(Polydora Complex)是典型的底质摄食者,多数种类栖居于潮间带、海湾、河口等近岸水域。其中一些种类是贝类上常见的多毛类寄生虫,能够钻入贝类的壳内营寄生生活,阻碍宿主的生长发育,感染严重时会导致贝类的大量死亡,是严重危害贝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类之一。文章从才女虫属复合体的形态分类、分子系统发育、栖居习性、生殖方式、幼体发育等5个方面综述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