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与工夫红茶品质的关系作了综述,分析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目前研究的细微差别,以期为改进加工工艺、提升工夫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色技术在工夫红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夫红茶代表性产品祁门红茶为对象,应用测色技术及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干茶外观色泽,干茶粉末色泽,茶汤色泽,完整叶底色泽及偻末叶底色泽各色度值与工夫红茶品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茶叶全氮量与红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轸  夏涛 《茶业通报》1992,14(3):40-41
茶叶品质检验,迄今国内外一直沿用以实物标准样为依据,以感官评审为主的方法。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理化检验来评定茶叶品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传统红茶,品质和风格不同于红碎茶。1987年湖南农学院何文斌、施兆鹏等人报道了工夫红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并借助费歇尔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对工夫红茶等级与色泽指标的量化及通过色泽鉴别品质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工夫红茶内质要求,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只有优质茶  相似文献   

4.
黄星明 《茶业通报》1992,14(2):35-36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习惯以产地命名。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品种不同,其红毛茶外形内质都有各自的特点。现将本人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归纳如下。一、精制的目的精制茶厂收购的红毛茶,品质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必须经过精制加工才能符合国内外销售的品质要求。精制目的有: 1.划分品级:通过精制加工将毛茶的老嫩、形状、轻重划分清楚。嫩叶做出的毛茶条索细紧而重实,老叶做出的毛茶条索粗而轻飘。划分品级,除了分别老嫩,也分别形状。  相似文献   

5.
张明汉 《茶业通报》1999,21(3):27-27
“安徽红茶”以拼配产品为主,近年也有少量加工产品原箱出口。其工夫茶拼配原料祁红工夫、池红工夫又分别以祁红毛茶和池红毛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1 祁毛红:是以祁门县为产地的红毛茶。高档毛茶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有明显“金黄圈”,滋味醇厚,回味甘,具甜香。低档茶梗头偏重,色泛枯红,香气仍有,但不明显。祁毛红身骨重实,条索挺直,精制工夫茶制率高,但收购价格略高。2 池毛红:是指石台、东至、贵池以及黟县等地所产的红毛茶。制法上与祁毛红相同,但毛茶品质水平相对较低。贵池、石台、东至、黟县所产毛茶因…  相似文献   

6.
宁重南 《茶业通报》1989,11(4):30-32
红毛茶是精制加工“工夫红茶”的原料,东至县具有30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商品量亦达250万公斤。随着流通搞活市场变化的趋势,如何稳定商品茶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无论对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加快山区建设,扩大出口创汇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积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东至红毛茶初制技术的现状,认为必须使初制工艺科学化才能使东至红毛茶的品质水平相应提高,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做好红毛茶?生产实践证明,只有严肃认真地按茶叶生物化学变化规律,去掌握初制工序过程的操作,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丁勇 《茶业通报》1996,18(3):40-41
乡镇茶厂工夫红茶精制技术丁勇(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乡镇茶厂现已成为茶叶行业的生力军。但由于受加工能力和产量等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国有大中型茶厂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厂实际,采取适用、简便的茶叶精制技术。基...  相似文献   

8.
黄星明 《茶业通报》1995,17(1):35-36
浅谈工夫红茶拼堆技术黄星明(湖南省平江茶厂)拼堆也叫匀堆,就是按照技术部门开具的成品拼配通知单,将毛茶经筛制加工成的筛号茶,依据小样所拼的筛号茶级档、花色、件数、数量分层分次交叉混和均匀,使整批成品茶的品质、重量、容重等项因子前后一致。它是精制加工的...  相似文献   

9.
色选机在红茶精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汉 《茶业通报》2007,29(4):169-170
拣剔是茶叶精制加工中的重要工序,目前红茶精制企业所用机械拣梗和人工拣梗均存在缺点。茶叶色选机技术先进,在实际生产中运用优点明显,有望成为替代以往各种红茶拣梗方法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全国工夫红茶的主产区,年产红茶近万吨,所产祁门工夫红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传统名牌产品。它外形紧细,锋秒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叶底红亮,滋味鲜醇酣厚,独特的“祁门香”香高持久,被誉为“茶中英豪”曾先后于1915年和1987年二次荣获国际金奖,1980年和1985年又二次蝉联国优金奖,蜚声中外。安徽东至、石台、贵池产的工夫红茶品质优异,也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用户喜爱。但是,近年来一些不利提高茶叶品质的做法使茶叶出现条索粗壮、香味低淡、叶底青暗等问题,给精制加工、出口拼配带来了困难。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工夫红茶加工中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微生物和铅、铜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发酵工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初制过程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与机具均可造成茶叶铅、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祁门红茶因其“似花、似果、似蜜”的优雅而迷人的香气,是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国际上称这种香气为“祁门香”.祁红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获“王子茶”、“茶中英豪”和“群芳最”等众多美誉,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3.
赵和涛 《茶业通报》1992,14(2):22-24
祁门红茶,不仅是工夫红茶中珍品,而且也是我国主要外向型出口茶类。该茶品质特点;条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甜厚。尤其是独特芳香深爱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研究表明,祁红由于香叶醇含量特高,故而含有浓郁玫瑰花香。国外称“祁门香”。关于祁红香气形成大都在加工中产生,但与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也是密切相关。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同一茶树品种,同一制茶加工方法的鲜叶和干茶中芳香物质测定以及实感香气表现,来探讨不同生态自然环境对祁红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15.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手段,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控制工夫红茶品质的形成,依据形成工夫红茶优良品质的生化变化原理,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处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茶黄素水溶液主色)的变化,依据其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现行的凭感官对发酵叶看叶相、嗅香气等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实现了以检测发酵叶中与红茶品质成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含量多少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时间,所以该方法比人用感官判定更科学、更准确,产品品质更有保证。用分光光度计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的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依靠人感官判断存在的局限性与模糊性,从而达到稳定、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武当红茶是十堰红茶的自有品牌,其加工沿袭了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初制加工工序。十堰地区红茶产业在选育良种、优化加工工艺、统一品牌标准、重视农药残留和清洁化生产等方面仍可改进。  相似文献   

17.
黄建琴 《茶业通报》2003,25(3):122-123
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祁红品质成分形成的影响,并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祁红,其TF、TR总量及其TFS含量有较大差异,CTC祁红的TF总量大幅度高于工夫祁红,尤其是TFS中的TF4,是工夫祁红的2倍多;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表明,CTC祁红的TFS含量仍然比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低较多,但其中TF4的含量则与肯尼亚、斯里兰卡比较接近。无论是工夫祁红还是CTC祁红,其儿茶素总量均大幅度高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红茶。  相似文献   

18.
陆国富 《茶业通报》1993,15(1):22-23
“祁红”以其条索苗秀的外形,清新持久的甜香、醇和隽厚的滋味蜚声于国内外市场,被称为茶中“英豪”,而礼茶是“祁红”上崇茶,誉为工夫红茶的珍品,每年加工不多,为外交部指定茶叶,作为招待和赠送尊贵友好客人的礼物,其原料精细,加工独特,目前全国唯祁门茶厂一家能加工生产,其加工方法是制茶行业中的瑰宝,为继承和发扬,现对我厂多年礼茶加工技术及本人多年亲临生产指挥的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祁门红茶以它的独特品质风格,尤其是特有的高香(国外谓之‘祁门香’)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对于祁门红茶的香气,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祁门红茶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山西贞(1978)研究了中国祁门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的香气成份,认为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香叶醇)、(牜龙)牛儿酸、苯甲醇、(α—苯乙醇的含量比斯里兰卡红茶多,而沉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则较少。竹尾忠一(1983)对中国各地红茶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证实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含量要比云南、两广红茶高3—4倍,因而祁门红茶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为了解“祁门香”实质,掌握祁红主要产区不同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汉中红茶的鲜叶、加工技术规程、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要求,系统阐述了汉中红茶加工技术,为汉中红茶标准化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