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1.白芍。白芍栽培后生长3~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先割去茎叶,用大三齿镐将根全部刨出(防止挖断),去净泥土,切下根茎(白芍头)作种苗,将根上的泥土洗净,按粗细分成4~5等,以待加工。选一口大铁锅,加清水烧沸,将分好的根放在沸水中煮,并不断翻动,1~2级根煮10~15分钟,3~5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对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芍药产区采集新鲜的芍药根,采用去皮后蒸煮不同时间和不同时间蒸煮后去以及蒸煮后不同温度干燥的加工方法,HPLC检测芍药苷含量,确定鄄白芍最佳初加工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蒸煮后去皮的芍药苷含量大于去皮后蒸煮的含量,最佳初加工工艺为煮制45分钟后去皮,烘干温度60℃。不同根部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芍药头>须根>主根;不同纵切面芍药苷含量变化为白芍韧皮部>白芍外皮部>白芍木质部。不同器官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根>叶>茎>花。结论:鄄白芍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煮45min后再去皮,60℃烘干。芍药头中芍药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亳白芍与白术、菊花、芝麻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套种试验,研究套种作物对亳白芍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亳白芍套种白术模式下亳白芍地上部植株生长状况最好且存活率最高,亳白芍套种菊花模式下亳白芍地下部根系生长状况最好且根重最重;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白术7 327.8元/hm~2、菊花7 424.1元/hm~2、芝麻7 798.2元/hm~2,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亳白芍套种白术、亳白芍套种菊花的模式显著延缓了亳白芍倒苗的时间,减少了亳白芍的叶部病害。说明采用亳白芍套种菊花的栽培模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正>白芍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80 cm。根肥大,通常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二回三出复叶。花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白芍以根入药,栽培4年后采集地下根入药,具有养血、柔肝、止痛功能,主治肝阴不足的头晕、头痛、耳  相似文献   

5.
<正>白芍又名芍药,以根供药用,有养血、通经、镇痉、止血之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芍的药效成分可与人参相媲美。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胸肋疼痛、阴虚血热、失血盗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症。主产安徽、河南、浙江、四川、山东等省。一、形态特征。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为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密生骨  相似文献   

6.
1 白芍白芍栽培后生长 3~ 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 ,先割去茎叶 ,用大 3齿钩将根全部刨出 (防止刨断 ) ,去净泥土 ,切下根茎 (白芍头 )作种苗 ,将根上的泥土洗净 ,按粗细分成 4~ 5等 ,以待加工。加工方法为 :将分好的根放在沸水中煮 ,并不断翻动 ,1~ 2级根煮 10~ 15分钟 ,3~ 5  相似文献   

7.
芍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芍药又称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主产安徽、浙江、四川等省。此外,江苏、山东、江西、河北、河南、陕西、湖南、贵州等省亦有栽培。产于安徽毫县称”毫芍”;产于浙江杭州称”杭白芍”;产四川中江地区称’川芍”。杭白芍品质最佳,毫芍面积最大。以根入药。根含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芍药内脂甙等成分。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养血、敛阴、柔肝、镇痉、止痛功能。治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肋痛、泻痢腹痛、月经不调、崩漏、自盗汗及冠心病等症。  相似文献   

8.
正白芍,也称白花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其根入药,有养血、通经、镇痉及止血等作用,可治疗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疾病。白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浙江(杭白芍)、安徽(亳白芍)、四川(川白芍),在河南、山东、陕西、贵州、湖南等地亦有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芍根腐病病株和健株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微生物群落与白芍根腐病之间的关系,为白芍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研究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芍健株和病株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序,并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白芍健株相比,病株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显著增加。病株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病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Sumer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株,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Ethylomirabil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hthoniobacter、Subgroup7、Saccharimonadales在病株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高于健康植株。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  相似文献   

10.
产地及生长年限对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3年生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从4.11%至6.77%不等,其中鲁红、苏红中芍药苷含量最高,陕红、川粉次之,亳线、亳蒲最低。原植物为毛果芍药[P.lactifloraPall.va.r trichocarpa(Bunge.)]的浙白芍3个居群根中的芍药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原植物为芍药的居群。川白含量较高,在所有的白芍10个居群中位居第三。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与其原生境中年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性(0.882 2)。根据不同生长年限芍药苷含量的差异,芍药以3~4年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1.
<正>白芍又名芍药。其以根供药用,有养血、通经、镇痉、止血之功效,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胸肋疼痛、阴虚血热、失血盗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症。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四川、山东等省。1植物学特征白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粗肥,通常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密生骨质白色小齿,下面沿脉疏生短  相似文献   

12.
白芍——三樱椒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芍是一种3、4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株高60—100cm,地下块茎入药。种植白芍已是群众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白芍地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收益,1988—1992年,我们进行了白芍——三樱椒套种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每亩地总产值达2400元,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技术经验总结于下。一、白芍栽培管理技术 1.整好地,施足基肥白芍是深根作物,且生长期长,故栽前要深翻土地40—60cm,并结合深翻每亩施土杂肥3000kg,然后耙细整平,作畦、挖好排水沟,保证芍园不积水,以减少根部病虫害发生。 2.栽植与施肥:白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栽植,宜早不宜晚,栽时按株行距40×60cm,开穴深12cm,每穴放芍芽2个。白芍是喜肥植物,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  相似文献   

13.
白芍,别名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将根加工干燥后供药用,有养血柔肝、缓争止痛等作用。近几年,食品保健有所开发,出口量不断增加。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山西省晋西北地带均有野生白芍变家种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又引进白芍栽培试验,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 白芍为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一般多生长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域砂壤土.多见于阳坡。适宜温暖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15.
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关于白芍、赤芍的产地初加工描述为依据,采用色彩色差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芍药鲜根经不同产地初加工处理后的外观、断面色度值和芍药苷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产地初加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去皮处理、冷(热)水煮处理、水煮时间、干燥方式均对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水煮处理对药材断面颜色和色度值亦有一定影响;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证明芍药苷含量与干燥方式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34),其次是水煮时间;药材断面色度值与水煮时间的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为0.746。推荐芍药鲜根产地初加工过程中以鲜根投入沸水中煮1~8 min、去皮、60 ℃烘干的方式获得白芍饮片;鲜根去杂后以60 ℃烘干的方式获得赤芍饮片。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白芍被用作保健食品开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不断引进白芍栽培实验技术,一般白芍在栽种四年之后便可通过采集地下茎,将其直接作为名贵药材,能起到良好药效的同时,给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1种芽的选择白芍主要以芽头繁殖为主,当进入秋季之后,白芍植株逐渐枯萎,可将成年的白芍的机壳挖出,将芽头下面的粗根全部切下,干燥之后便可入药,而留下的红色芍头可继续作为植株繁殖的材料。可将芍头按照一定大小切成块状,每一小块芍,  相似文献   

17.
<正>根或根茎药材,实现优质高产,要做到适时采收与加工。下面介绍6种常见根茎药材的采收与加工方法。1.桔梗。别名白药、梗草、紫花子、包袱花、铃铛花。多年生草本药材,以根入药,根肉质、肥大、长圆锥形。一般在种后第2~3年收获,在秋末至初春割去地上茎叶,挖出地下根,抖尽泥土,用瓷瓦片刮去须根、粗皮,洗净,除去芦头晒干即可。或切片晒干备用。2.白芍。也称白花芍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根粗肥,圆柱形或  相似文献   

18.
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既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又以干燥根入药。原产于我国北部。根药用。味苦、酸,性味寒,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能,是多种中成药的必需原料之  相似文献   

19.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再煮,晒干.其主要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通称为芍药总苷(TGP),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07,(8):38-38
1、白芍 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 lact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1)产地.主产于浙江东阳、安徽亳县,四川中江、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