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皖稻91(又名协优CW-18)系安徽省怀远县纯王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CW-18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2.
皖稻93是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光温敏不育系X07S与优质两系恢复系Wh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力较强的特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2301S与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抗旱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庆瑢 《杂交水稻》2004,19(6):71-72
用优质不育系爱知香A与恢复系MC2051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粳新组合皖稻76(爱优518)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省肥、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皖稻129(培两优98)系安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培矮64S与自选父本红9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红糙米杂交晚籼新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7(协青早A/镇恢129)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单产超过10 t/hm2的栽掊技术要点及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1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皖稻119(原名两优6326)是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与优质中籼新品系wh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耐热性强、抗倒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该组合高产栽培应突出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运筹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7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协优527是我所用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株叶形态好,粒大穗多,具有高产、稳产、品质较优、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皖稻18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18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三系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稻瘟病抗性较强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协优901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9019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耐旱性强、氮肥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皖稻107号,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庆优108是重庆市种子公司用自育新不育系Q3A与自育恢复系Q恢108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生育期较短,产量高,米质较优,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新香527是用新香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好、粒大穗多、高产、稳产、品质较优、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6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