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TOC/TN比平均值为12.70,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湖泊水生生物和陆源输入,其中外源输入略占主导;TOC/TP比值高于TOC/TN,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TN/TP比值的分布表现出与TOC/TP比值相似的变化特征.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全湖的有机指数均值为0.42,处于尚清洁状态,W(ON)的均值为0.17%,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殷村港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2年8月沿殷村港共采集17个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的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殷村港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均值分别为2.11、1.56、27.75 g·kg-1,沉积物中TOC与TN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C/N及营养元素评价表明殷村港外源污染输入显著,有机氮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殷村港Cu污染水平处于"中-强"污染等级,其次是Pb及Zn处于中度污染,Cr及Ni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南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明蓉  姜应和  张华  曾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04-2005,2024
为了解武汉南湖的表层沉积物污染情况,测定了其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的采样点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各点。与其他几个城市内湖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稍低,OM和TP含量相近;与城郊湖泊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的OM、TN和TP都要高。采用有机氮和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机氮和有机指数均值分别为0.306和2.010,说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总体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对流域内33个河流表层沉积物样点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磷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碳、氮、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进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平均含量为0.99%,TN平均含量为0.15%,TP平均含量为1 904.93 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TOC与TN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4),TOC与草地面积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R2为0.685;TN和草地面积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2=0.392);TP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均不明显,但OP和Fe/Al-P与城镇居民用地面积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664和0.698,与林地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472和-0.403。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有48.5%的采样点有机指数处于Ⅰ类水平,有39.4%和48.5%样点有机氮处于Ⅲ和Ⅳ类污染水平,表明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有机指数整体处于尚清洁及以上水平,受到有机污染程度较小,而流域内的有机氮污染相对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青海湖11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营养元素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溶解性磷酸盐(no-apatite inorganic phosphorus,NAIP)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P含量在0.36~0.71g·kg-1之间,平均值为0.59g·kg-1,变异系数为15.42%;TN平均含量为1.74g·kg-1,变异系数43.02%;TOC含量为18.60g·kg-1,变异系数46.61%;TN、TP、TOC含量间呈极显著(P<0.01)的直线线性关系,NAIP与TN、TP和TOC含量间呈显著(P<0.05)的S型曲线线性关系。分析表明,水深度、扰动程度等内源因素可影响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及TOC含量,河流补给、旅游活动等外源输入及自然扩散对溶解性磷酸盐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分布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6个不同特征湖泊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巢湖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一致,而深水湖泊泸沽湖、程海和青海湖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和水体的营养状态没有关系,尤其是贫营养湖泊泸沽湖.沉积物中TN、TP含量远远高于东部富营养化严重的浅水湖泊.研究湖泊的表层沉积物中TOC与TN和Po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沉积物中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有机质是有机磷的重要载体.表层沉积物粒径主要集中在64μm以下,不同的湖泊表层沉积物表现不同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杞麓湖、程海、泸沽湖和巢湖的沉积物粒径更细,细颗粒所占比例高低与其污染程度相一致.沉积物中TOC、TN、TP、Pi、Po与小于4μm的细颗粒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16~64 μm的粒径范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陈桥湿地土壤和沉积物养分状况及沉积物污染水平。【方法】分别对陈桥湿地非水体(泥滩区)土壤和水体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样品中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总无机态氮(total inorganic nitrogen,TIN)、铵态氮(NH4+)、硝态氮(NO3-)和亚硝态氮(NO2-)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并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沉积物污染水平。【结果】(1)沉积物OM、TN、TP和TIN含量远高于土壤;(2)土壤C/N、C/P和N/P均值分别为25.31、16.39和0.66;沉积物C/N均值为18.08,C/P和N/P样点间差异大;(3)各样点沉积物TN、TP和OM均值分别为(1 723.35±1 562.50) mg/kg、(754.28±98.94) mg/kg和(5.00±4.26)%,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均为轻...  相似文献   

8.
苏南典型村镇河网区沉积物重金属与营养盐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江苏省常熟市某镇34个河网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全氮(TN)、全磷(TP)、有机质(OM)以及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同时对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盐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园镇河网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7、6.11、162、124、0.55、86.3、72.5、370 mg·kg-1,分别是江苏省土壤背景值的1.6、46.9、2.1、5.5、1.9、3.2、2.8、5.9倍,TN、TP平均含量分别为2541、1299 mg·kg-1,河网区沉积物重金属Cd、氮磷污染严重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了河网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相应生物毒性效应,表明Cd的污染程度最强,并且发生生物毒性效应的几率很高。采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河网沉积物有机碳氮污染状况,有机指数平均为0.98,处于Ⅳ级,有机碳污染严重;有机氮平均为0.24%,处于Ⅳ级,有机氮污染严重。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和营养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议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源头防治和深化污水处理以防控和削减该地区水体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9.
将蠡湖分成5个区域,于2019年10月对蠡湖沉积物的淤积深度和淤积特点进行调查,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并通过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蠡湖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蠡湖底泥平均淤积深度为0.35 m,越向湖心越浅,平均淤积深度A区最浅,B区最深;2)蠡湖沉积物中TP...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典型湖泊山口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指数、有机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地累积指数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TN含量均值分别为3968 mg·kg~(-1)和5780mg·kg~(-1),TP含量均值分别为1557 mg·kg~(-1)和1787 mg·kg~(-1),丰水期沉积物中TN、TP含量低于枯水期。丰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20.76,说明沉积物中污染物主要来自外源性颗粒态有机物的输入;枯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8.91,说明水体中藻类、水生动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山口湖沉积物氮污染处于Ⅳ级水平,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丰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上游湖叉入湖口,枯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山口湖主河道及下游。不同水期沉积物中Cd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而Cu、Ni、As、Zn基本未受到污染或污染水平相对较低,枯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高生态风险,丰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很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为给开展养殖池塘营养环境的平衡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定期采集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沉积物样品并检测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分析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周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干重、TP、TN及TOC含量大体都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7~9月为各营养物质的主要产生时段,其百,分比例都接近总量的80%。NH_4~+-N的含量随时间逐渐升高,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之后基本在峰值水平。各塘沉积物的NO_2~--N含量在养,殖前期基本相等,中期较前期明显降低且各塘出现较大差异性,后期升高。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在对白洋淀湖区21个监测点底泥的8个指标检测调查基础上,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底泥污染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重金属元素Cd、Pb的污染较普遍,且多为2种以上的复合污染,污染危害顺序为Cd>Pb>Zn>Cu。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3.583,达5级,为重度污染。府河入淀处的安新大桥、南刘庄、同口、梁庄、王家寨底泥污染最为严重。底泥总体上肥力水平很高,部分底泥可作为有机肥施于土壤。  相似文献   

13.
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通过以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对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包括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和底泥对氨氮的吸附-解吸作用、基本概念及原理,以为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贵州省境内都柳江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底质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水平,在都柳江上中下游分别选取3个典型河段,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环境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底质重金属含量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个系统的三个结构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的顺序依次为w(Zn)〉w(Cr)〉w(As)〉w(Pb)〉w(Cu)〉w(Cd)〉w(Hg);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P)表明都柳江流域处于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方法(RI)表明都柳江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到强潜在生态危害等级;地累积指数方法(Igeo)表明As污染较为严重。三种指数评价方法均表明都柳江上游急流和深潭处(JL上和ST上)、下游河滩处(HT下)受污染程度明显大于其它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直观但强调统一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考虑较综合但主观性强,地累积法简便但具有局限性,故对底质中重金属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度,本文研究结果增进了都柳江流域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河流底泥中六价铬释放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流底泥中Cr^6+的释放规律。[方法]以北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环境备件的改变,研究了水体中各因素的改变对河流底泥样品中Cr^6+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提高,底泥样品中Cr^6+的析出量逐渐增加。随着pH值的增大,Cr^6+的析出量逐渐减少,当pH值大于8时,Cr^6+的析出量有较小幅度的增加。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Cr^6+的析出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当NaCl的浓度大于2g/L时。Cr^6+的析出量出现下滑现象。Cr^6+的释放量随着酸雨成分中阳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Cr^6+的释放量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结论]该研究为探讨河流底泥中Cr^6+的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湖泊柱状沉积物的垂直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和主要来源,采集了武汉东湖、黄石海口湖、钟祥南湖3个不同类型湖泊的柱状沉积物,研究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重金属(Zn、Cu、Ni、Cr、Pb)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湖泊沉积物TOC、TN含量从底层到表层总体呈增加趋势,30~10 cm增加速度较大,与各湖泊环境演变时间一致,其中TOC含量最大的是黄石海口湖,TN含量最大的是武汉东湖。研究区Zn、Cu、Pb受人为影响较大,Cr主要来自土壤环境,5种金属污染程度为武汉东湖黄石海口湖钟祥南湖。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个湖泊污染人为贡献率大于自然贡献率,营养盐和重金属Pb是共有的污染问题,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受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江苏王港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江苏王港海岸从岸向海的4种不同土地类型(农田、鱼塘、米草滩和河口粉砂细砂滩)的沉积物进行柱状取样,对样品进行了粒度、主要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以粉砂为主,并且从陆向海粒径变粗,砂的含量逐渐增多:除了鱼塘之外,都出现表层富集重金属元素,其中农田因为人类耕种以及成土作用,重金属元素向下先减少再增多;鱼塘因围垦后环境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米草滩因为沉积环境和植被的影响,出现表层富集,向下迅速减少;河口粉沙滩因水动力较强,各种元素向下波动减少。通过与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农田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相关较低,而米草滩重金属含量主要受沉积物颗粒和有机碳控制。根据与江苏沿海平原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王港海岸带的4个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Pb污染;在农田、米草滩以及河口光滩出现一定的Cu污染,这种空间污染状况是当地人类活动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田河流域不同景观下土壤肥力差异。[方法]通过对和田河流域不同景观下土壤肥力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不同景观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结果]和田河流域各景观间土壤肥力元素具有空间变异性。N、P含量:绿洲>过渡带>荒漠;而由于盐渍化的影响K含量:荒漠>过渡带>绿洲。土壤养分分布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为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尹津航  卢文喜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57-6059,6062
在东辽河水生态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将流域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依据划分为河岸带状况、水环境状况、底泥状况、水生生物状况4个准则,进一步筛选出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底泥重金属含量、COD、总氮、总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等19项具体指标,建立了由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构造各指标对各健康级别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其隶属度,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东辽河流域18个调查点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调查点中10个为"病态",5个为"临界",1个为"亚健康",2个为"健康",并发现水生态健康状况受到洪水的影响很大。该评价成果为东辽河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