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两种药物预防奶牛巴贝斯虫病的探讨向湘春,黄流明(广州市凤凰公司)巴贝斯虫病(Babesiasis)是寄生于血液的一种原虫病,该病特点之一是具有带虫免疫现象,但奶牛容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而使体质下降(如产后因素),导致临床发生巴贝斯虫病。据作者统计,...  相似文献   

2.
PCR检测感染牛血液中边缘无浆体D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边缘无浆体表面保护抗原的msplβ基因设计和合成的1对20mer寡核苷酸作为引物,用耐热的Tag-DNA聚合酶经50个循环扩增边缘无浆体模板,扩增产物直接用凝胶电泳检测,并用标准分子量确定。结果表明,只有用边缘无浆体DNA模板进行扩增时,扩增产物才能生成,而以血液原虫,如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锥虫和牛白细胞DNA作模板扩增,无扩增产物生成。PCR检测边缘无浆体的灵敏度可达约300个无浆体的DNA。边缘无浆体PCR适用于牛边缘无浆体病的病因鉴定和检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牛边缘无浆体表面蛋白4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AMOC9/AMOC5、AMOC10/AMOC12和特异性探针MP,首次建立了牛边缘无浆体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DNA的最低限度为200 fg。对中央无浆体、绵羊无浆体、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羊莫氏巴贝斯虫、山羊泰勒虫、温氏附红细胞体、东方巴贝斯虫、刚地弓形虫和伊氏锥虫进行检测,无荧光检测信号。本研究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采自江苏和哈尔滨的180份抗凝血(奶牛和肉牛),其阳性率为8.9%。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牛边缘无浆体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牛边缘无浆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检疫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巴贝斯虫病和边虫病常规亚单位苗的研制进展S.M┐James等著李国清摘译谭国校1引言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是家畜和野生动物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至少有18种病原对家畜、实验动物和人有致病性,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Bigemina)、...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贝尼尔预防注射对奶牛边缘无浆体血清学阳性牛的疗效观察向湘春,张新长(广州市凤凰公司,510520)边缘无浆体病(以下简称边虫病)是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作者于1992年对广州地区几个奶牛场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边虫血清学阳性率达31.18%。该病使奶...  相似文献   

6.
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断进展概况周金林,沈杰(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牛巴贝斯虫病(BSbeSIOSIS)是由巴贝斯虫(Babes!asPP.)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动物原虫病。目前,已经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有8种[‘’,但被公认的只有...  相似文献   

7.
牛边虫病即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归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和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该病一般零星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高温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8.
猪弓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九生 《养猪》1998,(4):37-37
猪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又称猪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寄生在猪体组织细胞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猫是本病传播的关键。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流产,产死胎、弱胎或畸形胎儿;生长肥育猪持续高热;仔猪常呈现神经症状。本病分布非常广泛,各地...  相似文献   

9.
奶牛无浆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边缘无浆体(Anaplasma marginale)高度保守的msp5基因,建立了奶牛无浆体病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温氏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白细胞DNA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可检测到约200个感染红细胞。利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西部多个养牛场送检的140份血样进行检测,其中曾出现过高热、气喘、流涎和贫血等临床症状的"无名高热"奶牛血样95份、无临床症状奶牛血样45份,结果有上述临床症状奶牛PCR血样阳性率为44.2%,无症状奶牛血样PCR阳性率为13.3%。从而证实无浆体是引起奶牛"无名高热"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0.
牛的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又称焦虫病,主要是由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的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和牛巴贝斯虫(B.bouis)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严重寄生性血液原虫病。该病的发生呈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  相似文献   

11.
贝尼尔治疗奶牛边缘无浆体带虫牛的效果初步观察向湘春(广州市凤凰公司)边缘无浆体(以下简称这虫)病是广州地区奶牛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多发生在夏秋季,给奶牛业带来较严重损失。1992年10月应用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提供的团集凝集试验诊断盒,对广州地区部分黑白花...  相似文献   

12.
经作者等深入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不是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与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而是一新种——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orientalissp.nov.。病牛红细胞中的虫体呈梨形(单梨形多于双梨形)、椭圆形、指环形、边虫形及杆状。以梨形虫体居多,病的初期其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其平均大小为2.2×1.3μm,双梨形虫体尖端相连多排列成钝角或一字形,位于红细胞偏中央处。病的后期(出现虫血症后5~6d)及体外培养72h,有少部份(1~2%)虫体直径大于红细胞半径。新种的传播者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经卵传递(由第二代成蜱传给健康牛)。在成蜱的血淋巴中的虫样体(裂殖子)呈圆锥状、一端钝圆、尾部直而尖,不形成钩。新种对黄牛不能感染致病,只能使水牛致病。以199培养基加黄牛血清进行体外培养(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不能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3.
国产咪唑苯脲对奶牛巴贝斯虫病的疗效观察广州市凤凰公司(51052)向湘春,黄流明,张新长咪唑苯脲(Imidocaxb,商品名Imizol)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最佳抗巴贝斯虫新药,对多种巴贝斯虫和无定形体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广州某奶牛场一直是牛巴贝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吐鲁番与阿勒泰地区牛梨形虫及牛无浆体的感染率和种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两地区随机采集的120份牛血样品进行了泰勒虫、巴贝斯虫及无浆体的病原检测,对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牛环形泰勒虫、牛双芽巴贝斯虫及牛无浆体感染率分别为20.8%(25/120)、14.2%(17/120)和11.7%(14/120),其中28头牛感染2种~3种病原,呈混合感染。调查结果可为上述两地区泰勒虫病、巴贝斯虫病及无浆体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巴贝斯虫(Babesia spp.)和泰勒虫(Theileria spp.)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蜱传播梨形虫病病原体。为评价梨形虫病传播情况,为甘肃省河西区域梨形虫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该区域部分县区的牛羊抗凝血样品和环境游离蜱虫进行梨形虫病病原检测,分析样品中病原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利用MEGA 6.06软件和NCBI GenBank数据库的BLASTn工具,对阳性样品中的巴贝斯虫和泰勒虫18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通过基于18S rRNA的巢氏PCR方法,检出梨形虫病病原1目2科9种,包括莫氏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和隐藏巴贝斯虫3种巴贝斯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分离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狍泰勒虫和环形泰勒虫6种泰勒虫。牛羊抗凝血样品梨形虫病病原总感染率为8.84%(16/181),阳性样品分布于武威市(感染率14.94%)和张掖市(感染率3.45%);检出携带梨形虫病病原的蜱9只,蜱病原携带率为2.52%(9/357)。检出的梨形虫病病原分属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2大类,每种病原跟国内外检出虫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处于各虫株相应分支上,提交序列相似率达99%~...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牛巴贝斯虫核酸探针的检测性能,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牛巴贝斯虫C15A核酸探针。该探针检测牛巴贝斯虫DNA的灵敏度为32pg,检测探针DNA的灵敏度为0.1pg;检测其他对照血液原虫(双芽巴贝斯虫、边缘无浆体、瑟氏泰勒虫、伊氏锥虫、卵圆巴贝斯虫)和牛血细胞的DNA,均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与光敏生物素标记的牛巴贝斯虫C15A核酸探针比较,光敏生物素标记探针能检出10%带虫血12.5μL,而地高辛标记探针能检出10%带虫血0.015μL,且杂交背景浅,显色深。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乌当区奶牛双芽巴贝斯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姚启林,蒲周涛,彭易惠,王琛(贵阳市乌当区兽防站)(贵阳市兽防站)(贵州省兽防站)(贵阳市兽防站)双芽巴贝斯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水牛、黄牛和奶牛红细胞内而引起的原虫病。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动物高热、...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荷斯坦牛边虫和巴贝斯焦虫病防治措施探讨○广州市凤凰公司(510520)向湘春广州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所致,各类传播媒介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较活跃时期,家畜疾病不断发生。其中边虫病和巴贝斯焦虫病严重影响着广州奶牛业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统计,广州地区舍...  相似文献   

19.
边缘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主要以蜱为传播媒介,但除蜱以外的蚊、牛虻、厩蝇等多种吸血昆虫也能引起传播。消毒不严的外科手术器械和注射器等也能造成传播。由于传播媒介的活动呈季节性,边缘边虫病大多起于6月,9~10月最多,11月尚有个别发生。各种牛(黄牛、水牛、奶牛)不分年龄均易感,但随年龄的增长而病情加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牛的巴贝斯虫病和无浆体病的当代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水准作了概括介绍,并展望了今后的免疫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