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应用,旨在从不同角度阐述玉米醇溶蛋白的开发价值与利用.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及制备工艺,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在药物缓释壁材、食品包装膜、玉米功能肽及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的副产物。文中介绍了玉米蛋白粉的组成及营养价值,综述了玉米蛋白粉深加工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包括玉米醇溶蛋白和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玉米抗氧化肽的制备以及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水解醇溶蛋白生产功能肽的工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提取条件;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生产玉米多肽.【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即:料液比1∶4(g/mL),60℃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为75%,提取3 h.两步酶解法效率高于单酶解法,两步酶解法先加蛋白酶K反应后再加碱性蛋白酶时水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6.
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主要介绍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提取工艺和应用,旨在从不同角度阐述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开发价值与利用。提高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王金恒  展现明  闫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80-17081
[目的]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黄粉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玉米黄色素、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4、pH值5.5,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提取时间〉pH值〉温度。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酒精度70%、固液比1∶4、浸泡时间6h、pH值5.0,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乙醇体积〉温度〉酒精度〉pH值。[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曹思远  陈修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4-17315
[目的]研究用玉米醇溶蛋白制作的可食包装膜。[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主要原料,一定浓度的乙醇作为溶液,甘油和油酸用作增塑剂,研究增塑剂用量、挤压力度、制备温度对玉米醇溶蛋白膜强度的影响,以质构仪膜穿刺数据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膜强度的影响。[结果]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溶液浓度80%、油酸20%(与醇溶蛋白的质量比),压力10 MPa,水浴温度70℃时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柔韧性和强度较好。[结论]在优化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可作为一种可食材料制作包装膜。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5-88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选取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W、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9、时间1 h,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78.28%。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5,(6):38-41
玉米叶片衰老对子粒形成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叶片衰老受众多因素影响,造成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均离不开基因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玉米叶片衰老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玉米叶片衰老的生理生化和栽培技术研究及有关玉米叶片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能为玉米叶片衰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等基因系对生叶序玉米H4D与互生叶序玉米H4d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出的差异基因,结合玉米对生基因OPP-1和OPP-2的SSR分子标记定位,将19个玉米对生叶序差异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染色体定位的差异基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11个对生叶序差异基因具有同源基因报道,对其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后发现基因表达量变化与转录组数据较为一致,其中8个基因在对生中表达量显著提高,3个基因在对生中表达量下降。结合差异基因染色体定位与同源性分析,筛选确定了SSR标记定位之间的5个差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启动子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现了多个与激素和光信号诱导相关的作用元件。以对生玉米近等基因系H4D和H4d的四叶期茎尖生长点c DNA为模板,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成功克隆出GRMZM2G077744_T01,GRMZM2G064845_T01和GRMZM2G348959_T01基因。经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在H4D和H4d中,GRMZM2G077744_T01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30%,GRMZM2G064845_T01同源性为98.85%,GRMZM2G348959_T01同源性为98.50%。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可能与玉米叶序对生变异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3个ae基因供体亲本和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回交转育,测定了自交系本身及其回交转育的BC1F1和BC1F2代的千粒质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BC1F2与BC1F1相比,大多数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千粒质量有降低的趋势.在回交的早代材料中,千粒质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的ae基因供体亲本在遗传背景不同的轮回亲本中的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逆境胁迫(盐、干旱、温度和硝态氮/铵态氮缺乏胁迫)对玉米ZmbZIP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为实验材料,设置200 mmol·L-1 NaCl、20%PEG6000、4℃低温、硝态氮或铵态氮缺乏胁迫试验,探测其对bZIP家族基因G亚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的影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亚家族成员进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ae基因序列设计了22对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3个常规玉米自交系和3个具有aeae纯合基因型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及它们的3个杂交种进行标记,筛选出一对引物并利用这对引物检测21个玉米杂交种,结果表明:这对引物可以将具有AeAe基因型的普通玉米与具有Aeae杂合基因型的普通玉米区分开来,为把普通玉米自交系快速改良为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来源不同的20个高油系和5个普通系杂交当代和后代籽粒油分花粉直感效应及遗传分离特点分析,发现N1680高油系的杂交当代籽粒和F2籽粒油分含量接近于高油亲本,表现出显性基因的遗传特征;同时,F2籽粒油分还存在明显的超高亲优势。因此推测该系可能存在显性高油基因,并与其他基因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RFLP,RAPD,SSR,AFLP等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杂交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叶片和子粒在授粉后不同时期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个叶绿体绿色保持基因SGR1和SGR2在杂交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穗三叶中的表达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先玉335的基因表达量要高于郑单958。叶片衰老诱导基因SAP1在叶片发育过程中上调表达,SAP2则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以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子粒为材料,分析了子粒发育中衰老相关基因SAG1,SAG2和SAG3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SAG1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子粒的发育而降低,而SAG2和SAG3基因则在子粒的成熟过程中表达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bZIP基因家族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响应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选取11个玉米bZIP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ZmbZIP基因应答各类逆境胁迫时的表达模式。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1个ZmbZIP基因聚合为一个大家族,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组。qPCR分析结果显示8个ZmbZIP基因表达模式在玉米不同组织中呈现明显差异,预示着在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中功能多样化。 人为模拟盐、干旱、低温和硝态氮或铵态氮缺乏胁迫等研究结果表明,8个ZmbZIP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ZmbZIP71ZmbZIP129同时受200 mmol·L-1 NaCl溶液、20% PEG6000和4 ℃低温胁迫的诱导(>2倍),而其他ZmbZIP在应答3种非生物胁迫时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叶片和根系中ZmbZIP基因受不同氮形态缺乏胁迫的调控,叶片中有6个ZmbZIP基因受铵态氮缺乏胁迫的诱导,有2个ZmbZIP受硝态氮缺乏胁迫明显抑制,根系中ZmbZIP9ZmbZIP69ZmbZIP71同时受2种胁迫因子的影响,而有5个ZmbZIP基因受2种不同胁迫处理的影响不同,显示叶片或根系ZmbZIP基因在调控氮缺乏胁迫响应机制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可为将来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肥料和密度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醇容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醇容量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和密度等单项措施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4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采取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氮肥和密度的影响较大,随氮肥的增加醇溶蛋白含量迅速增长,接近+0.69水平时达到最高,而后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Maize (Zea mays L.) yield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conver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arbohydrates in kernels, but also on the supply of carbohydrates by leaves. However, the carbon metabolism process in leaves can vary across different leaf regions and during the day and night. Hence, we used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 with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carbon metabolism to identify the modules and genes that may associate with particular regions in a leaf and time of day. There were a total of 45 samples of maize leaves that were taken from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of a growing maize leaf at five time points. Robust Multi-array Average analysis was used to pre-process the raw data of GSE85963 (accession number),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ata was based on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 obtained eight co-expression network modules. The modules with the highest significance of association with LeafRegion and TimePoint were selected.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d gene-gene interac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acquire the hub genes and pathways in these significant modules. These results can support the findings of similar studies by providing evidence of potential module genes and enriched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leaf development in ma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